【导语】既要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要尽可能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到很低,保持经济平稳运⾏和社会安全稳定,是摆在我们⾯前的重⼤任务。以下是®⽆忧考⽹为您整理分享的疫情期间的感悟⼼得体会【10篇】,欢迎您的参阅。
1.疫情期间的感悟⼼得体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对于全党上下⽆异于是⼀场关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的政治“⼤考”。在疫情⾯前,党中央严密部署,各级党委(党组)主动出击、迅速迎战,上下协同、⾼效有序做好各项防控⼯作,充分印证了我党的政治制度具有强⼤的优越性和⽣命⼒。
  制度的⽣命⼒在于执⾏。各基层党组织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保障制度执⾏到位的“最后⼀公⾥”,应稳扎稳打、实打实锤,视疫情为考场,在“疫战”中淬炼党建引领⼒,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向党和⼈民交出⼀份满意答卷。
  思想引领稳定⼒。党的基层组织在社会治理中起着举旗帜、聚民⼼的关键作⽤,思想引领是团结众、凝聚共识必不可少的重要⼿段。当前疫情防控阻击战已经到了攻坚期,各基层党组织要筑牢疫情防控的“思想堤坝”,按照坚定信⼼、同⾈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引导⼴⼤党员⼲部、⼈民众既不轻战也不畏战,既不盲⽬⾃信也不过分恐慌,科学理性应对疫情。要坚决杜绝“差不多就⾏”的⾛过场⾏为,必须不打折扣将中央指⽰精神落实到疫情防控每⼀项⼯作任务中;要坚决防⽌“没那么倒霉”的
侥幸⼼理,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帮助⼈民众树⽴起防治的防疫意识。⼼⼿相连、攻克时艰,凝聚起抗击疫情“不胜不休”的强⼤信念,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组织引领强动⼒。⼀个⽀部就是⼀座堡垒,⼀个党员就是⼀⾯旗帜。基层党组织是⼈民众的“主⼼⾻”,是抗击疫情的“压舱⽯”。在疫情防控⼯作中,各乡街、村社党组织冲锋在前、⽇夜坚守,构筑起保卫⼈民众⽣命健康安全的“第⼀道防线”,彰显了强⼤的政治担当。要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必须充分认识基层党组织的战⽃堡垒作⽤,在提⾼基层治理效能上下功夫,着⼒强化组织引领⼒,把党的强⼤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作优势,引领党员、众听党话、跟党⾛,结点成线,连线成⽹,构建起在制度执⾏上坚强有⼒的组织体系,形成聚沙成塔的⼯作局⾯,使组织引领成为推进疫情防控⼯作科学合理、有序有效运⾏的强⼤动⼒。
  榜样引领增活⼒。⼈⼼齐,泰⼭移。⽆论是基层治理还是疫情防控,都是⼀项系统⼯程,各条战线上的党员⼲部及⼈民众都是不可或缺的参与主体。在防疫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来⾃不同⾏业、不同体的⼈们并肩战⽃的感⼈场景,他们中有⾝披⽩⾊“战袍”,舍⾝忘死的医护⼈员;有⾼举⼤喇叭⾛街串户,硬核带劲的村社⼲部;有⽇夜坚守在交通要塞,⾝先⼠卒的交通警察;还有不计报酬⽆偿奉献,主动请战的党志愿者……他们⽤实际⾏动勾勒出众⼼中“防控英雄”的画像,感染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参与这场战役。“⼀切为了⼈民,⼀切依靠⼈民”,只要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激活调动⼀切⼒量,不断拓展联防联控、防治的“半径”,就⼀定能构建起抗击疫情的“同⼼圆”。
2.疫情期间的感悟⼼得体会
  眼下,我省疫情防控已取得重⼤战略成果,复⼯复产复市正全⾯加速,⼈们的⽣活秩序也逐渐恢复正常。疫情改变⽣活,也催⽣了⼀些好习惯——社交场所保持适当距离、使⽤公筷公勺、锻炼不扎堆等。
  新冠肺炎疫情当然不是我们想要的,但是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催⽣出来的各种好习惯,却是我们期待、且应当保持下去。不管是在公共场所保持⼀⽶远的社交距离,还是外出聚餐时⾃觉使⽤公筷公勺,亦或锻炼、旅游时候不扎堆、不聚集,既符合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需要,有利于⾃⼰和他⼈健康安全,也符合时代的⽂明准则,体现的是⽂明与进步。
  换句话说,即便没有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明的⽣活⽅式、良好的⾏为规范,也应当成为我们崇尚的⽬标和⾏动的⽅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客观上强化了我们的认识,让我们意识到养成这些好习惯的必要性、紧迫性。所以现在的问题是,不让这些⽣活好习惯随着疫情的消退⽽离去,⽽是把它们保持下去,最终“习惯成⾃然”。
  疫情防控期间,有⼀句话⼴泛传播:每个⼈都是⾃⼰健康的第⼀责任⼈。那么,保护好⾃⼰的健康,远离病毒传播威胁,需要我们遵守这些⽣活好习惯。毕竟,新冠肺炎病毒终将成为“过去式”,但⼈类同病毒的⽃争是长期的、艰巨的,更多的病毒、疾病,可以通过⼀些不健康、不卫⽣的⽣活习惯传播给
我们,包括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包括排队的时候前胸贴后背、互相拥挤等等。
  好习惯的养成需要过程,也需要外⼒推动。⾮常时期的⾮常之举,可以有效缩短好习惯养成的时间。从这个⾓度来说,新冠肺炎疫情客观上让⼤众更快地接受和养成符合社会⽂明规则的好习惯。从政府层⾯到社会组织,再到公民个⼈,应该利⽤这⼀契机,让好习惯成为⼀种时尚,成为绝⼤多数⼈的共同选择。
  祛除陋习,养成良好的习惯,开始或许会有⼀些不适应,但⼀旦养成了,就会享受到它所带来的各种好处和便利。所以,它值得我们每个⼈去努⼒、去付出。
3.疫情期间的感悟⼼得体会
  “要复⼯,体温报;防新冠,多开窗;勤洗⼿,戴⼝罩;分餐吃,⼀⽶遥;⾝有恙,要上报;咳嗽礼仪太重要!”疫情期
间,卫⽣防疫部门的短信提⽰起了⼤作⽤。
  为了预防新冠病毒,勤洗⼿、戴⼝罩已成为很多⼈的习惯;排队时,⼤家⾃觉保持适当的距离;咳嗽、打喷嚏时,会⽤⼿帕、纸⼱或弯曲⼿肘掩住⼝⿐;餐厅⾥,消费者⼤都使⽤了公筷公勺……这些必要的防疫举措,众都听了、信了,也很好地践⾏了。
  勤洗⼿,是因为⼿每天触摸各种各样的东西,沾染了很多细菌,再接触到嘴、眼、⿐时,细菌就会进⼊我们的⾝体。使⽤公筷公勺,是因为共餐、合餐不仅仅是新冠肺炎疫情流⾏的重要原因之⼀,还会导致幽门螺旋杆菌、流感病毒、⼄肝病毒、⼿⾜⼝病等传播。其实,仔细想想,这些防护举措,⼤家并不陌⽣,都是⽇常⽣活常识,⽐如勤洗⼿,从幼⼉园的⼩朋友就可是教起,只是许多⼈长⼤后没能坚持下来。
疫情的感受  不单是好的习惯没坚持下来,有些坏的习惯有⼈也明知故犯。⽐如吃野味,2003年的⾮典,就已警惕要忌⼝,但有的⼈并未长记性,⾮典疫情过后,就好了伤疤忘了疼,照吃不误。再⽐如,排队时保持适当距离,公共场合说话轻声,不要随地吐痰,但我们经常看到,各种场合排队不仅⼈挤⼈,还有⼈插队;公交车上⼤声喧哗⼝沫飞溅,地⾯、台阶、电梯⾥留下让⼈恶⼼的痰印。
  通过这次疫情让我们认真反省,查漏补缺,把疫情防控期间的好习惯坚持下去,把坏习惯改正,让好习惯影响⾝边更多⼈,不但让⾃⼰受益终⾝,也有利于社会⽂明进⼀步提升。
4.疫情期间的感悟⼼得体会
  疫情让课堂教育不能正常开展,但对孩⼦的社会和品德教育却⼀刻也不能放松。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是活⽣⽣的教科书。全国上下同⼼同⼒共抗疫情的历史,就是对中⼩学⽣进⾏教育的契机。
  防控疫情教育是⼀次难得的科普教育,对孩⼦们是⼀个不断提⾼科学素养、学会科学认识事物、理性思考问题的过程;抗击疫情教育也是⼀次感恩教育,除了奋战在最前线的⽩⾐天使,还有警察、社区⼯作者、清洁、快递员、志愿者等许多普普通通的守护者。让孩⼦们知道,正是他们在⽤平凡造就伟⼤,⽤担当守护安宁;抗击疫情教育更是⼀次⽣活教育,开学不⽌于学校,⽣活正是的⽼师。让孩⼦们快速增强⾃我管理、⾃我提升能⼒的过程,养成良好的卫⽣和⽣活习惯,合理规划时间,⾃主进⾏学习,学会与⼤⾃然和谐相处,感受个⼈和国家的关系密不可分,这些都将让他们终⽣受益。
  “云课堂”更是对各地教育界⼈⼠的⼀次检验和考核。考核的是在特殊情况下机动灵活开展教学辅导⼯作的思路,检验的是教职员⼯利⽤⽹络信息化⼿段进⾏教学实践的能⼒,更是在考验学校、教育部门⾮常时期的责任与担当。疫情阻隔了学⽣们⾛出家门的路,社会教育机构利⽤学⽣长时间在家这个庞⼤的“市场”,开始利⽤各种平台⼤肆卖课,增加着学⽣假期和停课期间的负担。我们欣喜地看到学校和教育部门主动承担起了教育的责任,⽤对学⽣成长负责的原则,利⽤公⽴学校对学⽣和家长的直接影响,把⽂艺、体育、科学、⽣理、⼼理等内容,甚⾄“眼保健操”“课间体操”的双操加⼊学⽣每天的“云课堂”中,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设置课程时长,在保护学⽣视⼒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的全⾯、科学、健康的教育,让学⽣获得的不只是知识,更是成长!更重要的是挤压掉了社会培训补习机构所占据的学⽣的时间,真正为学⽣减负,⼀举多得。
  今年是特别的⼀年,有⼀个特别的春天;今年是特别的⼀年,有⼀个特别的学期。虽然特别,但冬天
终将过去,毕竟春天终将到来。学⽣们也终将⾛出家门,回到课堂与想念的⽼师、同学重逢相聚。我们希望那时的他们就像向着春⽇暖阳拔地⽣长、绽放蓓蕾的⼩苗和花朵,有着的状态、释放蓬勃的朝⽓。
5.疫情期间的感悟⼼得体会
  当前,每个⼈都⾝处疫情中,被实实在在地牵动和影响着。成⼈的焦虑可以通过搜寻科普资料、交流和思考释放得到⼀定程度的释放。但与成⼈不同的是,孩⼦对不确定的事情敏感度更⾼,⽽⼼理调节机制不成熟,受到认知、表达、情绪调节和经验的限制,更容易产⽣焦虑情绪。在这样⼀个特殊时期,孩⼦更需要我们帮助他们理解现在所发⽣的事情,降低他们对于未知变化的焦虑和压⼒。
  那么,我们可以怎样帮助孩⼦在疫情期间做好⼼理防护,保证他们的⼼理健康呢?⾸先,要关注情绪,让孩⼦感到安全。这⾥所指的情绪,⼀⽅⾯是指⽗母⾃⾝的情绪,另⼀⽅⾯是指孩⼦的情绪。⽗母紧张焦虑,孩⼦⾸先会感受得到,要避免在孩⼦⾯前过于紧张地谈论疫情。此外,宅在家的时间过长,也容易消耗⽗母的精⼒,往往会对孩⼦失去耐⼼,可以试着在家中锻炼⾝体,⽐如瑜伽和健⾝操。运动是调节情绪激素最为重要的⼀项活动,可以很好地帮助⾃⼰的情绪趋于稳定。
  孩⼦的情绪可能来源于很多⽅⾯,⽐如成⼈所表现出来的焦虑和不安,或者他们的精⼒得不到适度的释放,但由于他们的能⼒有限,表达这些情绪所采⽤的⽅式经常是本能的哭闹和发脾⽓。所以,⼀⽅
⾯你需要接纳孩⼦的情绪;另⼀⽅⾯,可以和孩⼦玩⼀些可以帮助他们释放压⼒的游戏,特别是⼀些⼤笑的游戏,如枕头⼤战。⼤笑会激发出内啡肽、催产素等愉悦的荷尔蒙。
  其次,要给孩⼦确定感,增强他的⼼理预知。很多⼈困惑这么复杂的疫情该不该告诉孩⼦?该怎样讲给他?如果孩⼦听到有⼈死亡会感到害怕该怎么办?事实上,即使遮掩着不告诉孩⼦,⽣活在⽬前的氛围中,孩⼦依然可以感受得到,因为不理解所发⽣的事,也不具备理性的判断和思考,很容易让他们经历更多的不确定,从⽽产⽣莫名的恐慌和焦虑。
  家长可以尝试⽤客观、中⽴、淡定的态度和⽤孩⼦能理解的⽅式描述事实,帮助孩⼦在⼼理上增强预知感,降低不确定性。此时,给他们播放⼀些优质的、专供⼉童观看的疫情动画,或者⽤故事或绘本的形式向孩⼦传递科学知识,做好科学防护。⽐如告诉孩⼦这个病的名字,可以把它⽐喻成⼀个隐形的⼩怪物。它会偷偷溜进⼈的⾝体,只有专门的⼈可以打败它,这个⼈就是医⽣。⼩怪物最怕⾹皂和⼝罩,只要有了这两样武器,它就不敢靠近。对于如何向孩⼦解释死亡,可以通过⼀些绘本讲给孩⼦听,告诉他我们能做的是保护好⾃⼰,保证健康,让⾃⼰更强壮。
  最后,要调整认知,重建积极⽣活。如果你的孩⼦在6岁以上,那么对他们讲清楚疫情的发⽣及进展会相对容易很多。同时,他们的道德感、同理⼼、逻辑思维都在迅速发展,你可以借此机会和他们探讨有关价值观内容,⽐如敬畏⾃然、⼈类的体命运是紧密联系在⼀起的等观念。
6.疫情期间的感悟⼼得体会
  近⽇,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作领导⼩组办公室向各地教育部门和相关⾼校印发提醒函,明确要求各地和⾼校强化责任担当,在坚持属地原则前提下,落实辖区、教育部门、学校和个⼈“四⽅责任”,做到⼈物同防、多病共防。还要按照实事求是、科学精准的原则,动态研判本地疫情防控形势,及时调整优化校园管理措施,做好后勤服务保障。梳理这个提醒函,可发现⼀些不容忽视的要点,⽆论要求改进校门管理⽅式,还是提出切忌“⼀⼑切”“简单化”的封闭管理,都很有针对性,为各地⾼校优化校园管理指明了⽅向,也定下了总基调。特别是“实事求是、科学精准”这⼋个字,更是值得研析。⽆论⼀⼑切还是简单化,都不是实事求是,步伐迈得过⼤,或者为推卸责任⽆视学⼦正当呼声⼀味封门⼤吉,更体现不出科学精准。
  对疫情形势越全⾯⽽准确地掌握,越能善于决策。31个省(⾃治区、直辖市)和新疆⽣产建设兵团已很久没有新增报告本地确诊病例,全国各地已经全⾯复⼯复产复学,⾼校因应形势,确有必要动态研判本地疫情防控形势,及时调整优化校园管理措施。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夺取抗疫⽃争全⾯胜利还需要付出持续努⼒。此前,有疫情防控专家也表⽰“现在欧洲已经有第⼆波疫情,第⼆波疫情的出现是必然,这种情况下,中国仍然会⾯临输⼊风险”。如此种种,⽆不说明对疫情仍不可掉以轻⼼,该有的防控措施⼀个都不能少。
  回头看⾼校校园管理,既不能固化和僵化,也不能⼀解了之。该放开的应放开,该松动的应松动,该简化的应简化,⽐如,对学⽣因实习、求职、探亲、就医等原因确需进出校门、在学校所在城市内活动的,要简化程序,切实⽅便学⽣进出校门。⽽该坚持的应坚持,该严防的应严防。优化管理不等于推卸责任,更不能⾛⼊另⼀个极端,完全放松防控。
  教育部下发的提醒函说得很清楚:落实辖区、教育部门、学校和个⼈“四⽅责任”,做到⼈物同防、多病共防。⽽同时,具体到即将到来的长假,提醒函要求各地和⾼校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教学进度安排,“切实做好假期期间校园疫情防控⼯作”,同样值得有关部门和学校思忖。
  “该管起来就能够迅速地管起来,该放开⼜能够有序地放开,收放⾃如,进退裕如,这是⼀种能⼒。”同样的逻辑是,⾼校优化校园管理也与治理能⼒息息相关,如何管如何放,如何在放管之间到平衡点,确实不容易,但⾜以体现治理⽔平。该放时不忘做好防范⼯作,该收时不能忽略应急⽅案,保持⾜够的弹性,才能真正体现出进退裕如。
  据了解,⼀些学校及时优化管理措施,还借⽤了先进的技术设备,令⼈⽿⽬⼀新。技术升级了,管理思路也升级,有助于校园管理⼯作更有效。⽽在这个过程中,⼴⼤学⽣需要秉承责任意识,配合学校管理,展现应有的公民责任和应有的主⼈翁精神,如果弄虚作假则会适得其反。
7.疫情期间的感悟⼼得体会
  疫情期间继续推出政务改⾰新举措,表明政务改⾰并没有因疫情⽽停步,相反,还在不断提速和深化,这体现了相关部门始终摆正政府权⼒和服务的关系,主动把部门⾏政权⼒转变为⾏政责任,⼀如既往地坚持以众的感受作为改⾰标准,以众的获得感评判改⾰成效,即使疫情期间,依然在扎扎实实地深⼊推进。
  实际上,疫情防控的⾮常时期,这样的政务改⾰更有特殊意义。企业现在都在忙于⼀⼿抓疫情防控,⼀⼿抓复⼯复产,⼯作千头万绪,还⾯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压⼒和挑战,诸如“多证合⼀”的政务服务改⾰,显然是实实在在替企业排忧解难,可以让企业腾出更多精⼒⽤于疫情防控和复⼯复产的“两⼿抓”,对于加快复⼯复产将起到有⼒的助推作⽤。
  诸如“多证合⼀”改⾰再推新举措,不仅使部门办事效率和质量⼤⼤提⾼,对于企业更有雪中送炭的温暖。⾮常时期如何做好政府服务,既是对政务改⾰的检验,也是新的考验。“多证合⼀”改⾰再推新举措,有利于企业加快复⼯复产,也进⼀步优化了“有限政府⽆限服务”的政务环境,值得为之点赞。
8.疫情期间的感悟⼼得体会
  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了重⼤战略成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掉以轻⼼。此轮疫情的发⽣,给疫情防控⼯作再次敲响了警钟。⼀边是⽇趋恢复正常的⼯作⽣活,⼀边是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外防输⼊、内防反弹”的任务仍然艰巨。⾏百⾥者半九⼗,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把常态化防控措施进⼀步落
实落细落到位,宁可⼗防九空,不可失防万⼀。
  守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关键是要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克服松懈⿇痹思想,没有发⽣疫情时关键抓“防”,发⽣疫情后处置要“快”,迅速切断传播途径和链条,从严从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对于众⽽⾔,接种疫苗依然是防控疫情的有效⼿段。⽬前各种变异株仍然在现有疫苗可控的范围内,接种新冠疫苗可以有效地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同时也要理性看待疫苗效果,接种了疫苗不意味着可以⾼枕⽆忧,要持之以恒做好个⼈防护,戴⼝罩、勤洗⼿、少聚集,等等。疫苗接种和严格防控措施并⽤,才能限度保护好⾃⼰,同时将疫情传播扩散风险降⾄最低。作为疫情防控的主要环节,个⼈也要⾃觉配合落实各地防控措施,携⼿共筑防控疫情的坚强防线。
  打赢疫情防控这场持久战,需要政府、社会与个⼈都付出努⼒。持续推进疫苗接种、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双管齐下,坚持全国⼀盘棋,才能在常态化防控中呵护⼈民众⽣命安全和⾝体健康。
9.疫情期间的感悟⼼得体会
  疫情防控是⼀场保卫⼈民众⽣命安全和⾝体健康的严肃⽃争,既是⼀场⼤战,也是⼀场⼤考。各级领导⼲部和⼴⼤党员要⾃觉在防控⽃争中砥砺初⼼、在防控成效上达成使命。
  牢记初⼼使命,要坚持⼈民⾄上。疫情防控,关系千家万户;平安健康,皆是⼈民期盼。防控⼯作是
检验初⼼使命的试⾦⽯。我们要发扬忠诚于党的责任感,始终把⼈民⾄上揣上⼼⾥、落到实处,哪⾥任务险重、哪⾥就要有党组织的⼯作,哪⾥有困难、哪⾥就要有党员站在第⼀线,让党旗始终飘扬在疫情防控第⼀线。
  践⾏初⼼使命,要勇于负责担当。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防控⼯作是锤炼担当⽃争精神的磨⼑⽯。我们要发扬不怕苦、不怕难的⽃争精神,守⼟有责、守⼟担责、守⼟尽责。在岗位上,要⼒求精致细致极致,把每⼀项⼯作、每⼀个环节都做到位,确保万⽆⼀失。在社区中,要挺⾝⽽出当好表率,亮⾝份、上⼀线、当先锋,主动承担最艰苦最困难的⼯作,筑牢社区联防联控、防控的严密防线。
  强化初⼼使命,要联系发动众。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刻也不脱离⼈民是我们党从胜利⾛向胜利的根本保证。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胶着对垒状态,形势仍然⼗分严峻。尤其随着⼈流返京和企业复⼯复产,我们的战线更长、⼯作更吃劲。越是在容易松懈⿇痹的关头,我们越是要当好众的贴⼼⼈和主⼼⾻,动员众、组织众,不断提⾼众思想认识和⾃我防护能⼒,凝聚强⼤的组织合⼒,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民战争。
  疫情防控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也是检验⼴⼤党员⼲部初⼼使命的考场。让我们在疫情防控中以实际⾏动践⾏初⼼使命,以担当作为给党旗增辉添彩,在⼤考中交出⼈民满意的答卷!
10.疫情期间的感悟⼼得体会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必须因时、因势合理调整教学⽅案,才能实现今年教育系统“在孩⼦的培养⽅案上尽量‘⽌损’,如期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年度⽬标。按照当前节奏,启动中⼩学线上学科教学,通过合理统筹,实现“线上线下”⽆缝衔接,建⽴与疫情防控常态化相适应的课程教学机制,体现了教育教学⽅式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与此同时,⽹络线上学科教学的初次尝试也对学校、⽼师的教学应对能⼒提出更多挑战。
  ⼀⽅⾯,线上学科教学相较于学⽣居家⾃主学习阶段有了更明确的课程任务⽬标,⽼师要对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内容进⾏合理统筹、分配,将适合线上教学内容以及适合学⽣⾃主学习的内容进⾏合理区分安排。在此过程中,⽼师必须对教学进度有所把握,也要对学⽣在线上学习新课的能⼒和效果做到⼼中有数,针对“教学反馈”及时作出合理有效的调整。
  另⼀⽅⾯,线上学科教学后,考核学⽣学习效果的⽅式⽅法做出了改变。根据北京市教委回应来看,未来的检测和评价将不再是期末⼀考定⾳,过程性的考核将加重⽐例,可能会采取乐考、开放性试题考试等。这对学校统筹考试的频次、程度、⽅式也是⼀次⼤考,既不能“过度”,也不能“缺位”。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学⽣在疫情期间存在⼀定⼼理压⼒的情况下,考试频率、难度安排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