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6)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答谢中书书》是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的古诗文,都是我国古代以自然山水为题材的优秀篇章。学习本单元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本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用凝练的语言、精巧的构思、优美的意境,给我们展现出一幅清丽脱俗的山水画卷。学好本文,对学习本单元的诗文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我所面对的八年级的学生有如下特点: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够通过反复诵读文本、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但是学生的诗文鉴赏能力仍需要提升,需要教师有效引导
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据以上要求和本文特点,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词语,掌握内容;
2. 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揣摩文章凝练的语言;
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娱情山水的自得之情,理解古人高洁的思想情操;
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揣摩文章凝练的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亲近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体会文中蕴含的热爱自然思想感情。
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吟诵文章—疏通文意—寻踪美点—领悟情怀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为此,我主要采用诵读法、自学法、讨论展示法、点拨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情引入答谢中书书教案
师:同学们好,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南北朝时期,在一个日暮黄昏的时候,曲山脚下,翠竹掩映下的茅屋中走出一位白衣老者,他轻捻胡须,面对山静静思索,这已经不知是第多少次的拒绝皇帝的召唤了。此刻他想到了当年做帝王之师的点点滴滴,想到了这些年来国家每有大事皇宫的来信,想到了官场的步步惊心。于是他转身,挥毫画了这样一辐画,画上是两头牛,一头埋头于青草间,惬意自得,一头被戴上了金笼头,让人牵着鼻子走。这幅画隐晦得表达了他归隐之意,他就是陶弘景。
生:学生展示预习资料
生:陶弘景,字通明,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
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设计意图:通过对陶弘景简单的介绍,激发学生对他的兴趣,引导学生去了解古人高洁的情操。)
环节二:精准推标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词语,掌握内容;
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揣摩文章凝练的语言;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娱情山水的自得之情,理解古人高洁的思想情操。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屏幕显示学习目标,同学们集体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学习目标,能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清晰的认识。)
环节三:引导研学
解题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能解一下文题吗?
生:谢中书即谢征,曾任中书鸿胪,故称“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古时写字用的小而薄的木片】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师:本文是作者陶弘景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我们看一下这封书信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朗读课文——感受文章音韵之美
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听读
师:通过初读,同学们感知这份书信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生:写的是江南山水。 
师:同学们感觉这篇文章美不美?
生:美
师:这份书信句式以四言为主,骈散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请同学们大声美读文章,感受文章音韵之美
生:大声朗读课文,品味四字句的节奏。
生:(个别)朗读
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停顿、节奏、韵律和语调。
生:齐读(配乐)
(设计意图:朗读是文言文教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通过朗读,学生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学生读的时候,老师提出具体的朗读要求,既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也能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学生预学:
默读课文——感受文章的画面之美
学生默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师: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者”意思是: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