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背诵默写全文。
2、赏析文中的佳句,体会作者寄予在文中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反复、有层次的诵读感知文章内容,梳理文章结构,赏析文中的佳句,体会作者寄予在文中的情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一篇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大家一起读读标题,注意断句。答/谢中书/书。教师提醒学生看注释一:谢中书,即谢征。“中书”是官职名。书:书信。答:酬答、答和。(这个词是指:用语言文字来酬和作答,比译为“回答”更雅致)
    过渡语:《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谢征的一封谈山水的相互酬答的书信。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陶弘景。
二、作者介绍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隐居先生或华阳隐居,卒后溢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镇江一带)人。陶氏生活于南朝,历经宋、齐、梁三朝,是当时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当时的皇帝,梁武帝多处因政事询问于他。)
过渡语:下面我再来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课文的内容,请大家边听边记。每句话中记重点的四个字。
三、预习检测
1、听记训练
从体裁来看,这是一篇尺牍小品;从选材及内容来看,这是一篇模山范水的文章;(或者)这是一篇山水景物相映成趣的文章;从语言来看,这是一篇骈散结合的文章;从饱含的情感来看,这是一篇表现作者娱情山水的文章。
边读边解释:在说第一句话时,教师问学生:“记哪四个字”——尺牍小品。“尺牍”就是书信。②模山范水:用绘画或文字描摹山水之美。③相映成趣:文中的景物相互映衬,显得和谐生动。④骈散结合:骈:两马并驾,骈文,就是句式对称的文章。散,就是不对称的文句。这篇文章里既有骈句又有散句。⑤娱情山水就是作者徜徉于山水之间感受到了心灵的快乐
2、补充注释(这个环节请一名学生来做,其他人核对之前布置的预习题。)
1川:河(如:川流不息)
2谈:谈论,欣赏
3倶备:全有,齐备。
4晓:清晨
5竞:争相
6未复:不再,还没有
7奇:奇异的景。
四、整体感知
结合注释,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边读边译课文。(组内)然后班级展示。
过渡: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围绕“读”、“写”两个字展开。首先,咱们来按要求朗读课文。
五、课中活动——读与写
要求一:一读,读清课文层次。(屏显)
1、具体做法:请大家先准备一下,将课文划分为两个层次。要求:声音同起同落。
【预设】如果学生一时无法做到声音同起同落,那么教师就请一个答对的同学,问明分层原因。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分层方法:①第一句为一层,其它句为一层。②从开头到“沉鳞竞跃”为一层,余下的为另一层。第一层是描述山水之美的景象,第二层是发表议论,表达作者对美景的赞叹和内心的自豪、愉悦。
【读后点拨】读完以后,大家心中应该就有四个字啦!——叙议结合。
过渡:下面我们更细的读。
2、具体做法:请大家把刚刚的第一层再读出两个层次。(强调声音同起同落,问:第一层独到哪里?)
【预设】学生很容易发现第一层就是文章的第一句。
【读后点拨】“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是全文的总起句(领起句),领起全文写景的内容,描写的内容。
过渡:大家看文章的结构通过前面的训练,我们读出了文章的层次。
3、下面我们再读全文。注意每层之间稍加停顿。
过渡:下面大家把目光聚焦到文章的第二层,我们再继续读,读出景物的壮美与秀美!
要求二:读出景物的壮美和秀美。(屏显)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屏显)
【指导朗读】晓雾将歇,要读的柔和、轻声。
过渡:继续来读,读出作者的陶醉与赞叹。
要求三:读第三层,读出作者的陶醉与赞叹。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屏显)
读前点拨:教师指出陶醉与赞叹的具体内容。陶醉于山水景物,赞叹山水之美,赞叹自己(别人不能欣赏到的自然之美,我却和先贤谢灵运一样能够欣赏)表达自己能与古代先贤比肩,感受、体会大自然之美自豪!
教师范读指导:用一种有激情的、夸张的语气来读。“仙都”,声调上扬,读出喜悦之感。
自由背诵,展示成果。
过渡:在前面的教学环节中,大家读的不错。接下来,咱们来写。写什么?——佳句赏析。怎么写?——分两个步骤来写。我来告诉大家。步骤一:以写译文的方式,明确这句话写了什么内容。(对句子所描绘的内容进行生动细腻的再描绘。)步骤二:对于句子中出现的亮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鉴赏。
1、老师先来做个示范。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例。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写作指导】
步骤一:以写译文的方式,明确这句话写了什么内容。(对句子所描绘的内容进行生动细腻的再描绘。)
明确:高耸的山峰直插云霄,明净的河流清澈见底。作者用这句话极言峰高水清。
步骤二:对于句子中出现的亮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鉴赏。(评、赞这个句子写出了什么?其字、句、手法好在哪里?)
明确:“高峰入云”极言山的俊俏挺拔;清流见底写出了水流的清缓和澄澈。山水的角度由仰视云天一体,俯瞰河水清碧,峰高水清,相映成趣。(或者“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言简义丰。
2、实战演练:结合文章的第二层,自选佳句进行赏析。(分小组,每组一句)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屏显)
【预设】
两岸石壁,五交辉。
赏析两岸的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作者采用平视的视角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②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赏析青苍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作者采用远眺的视角抓住景物的特征描绘了林青竹翠的美丽景象。“四时具备”更是写出了“林”与“竹”四季常青的旺盛的生命力。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赏析: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将”、“乱”二字用得好。“将”写出了清晨,太阳出来,薄雾随时间渐渐消散的过程。一
个“乱”字,写出了猿、鸟此起彼伏,争相鸣叫(好鸟相鸣)的热闹场面,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显得生气勃勃。
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赏析傍晚,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欲”、“竞”两字用得好。“欲”写出了傍晚将至,夕阳缓缓落下的情状。“竞”字,写出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的灵动场面传达了生命气息。
【过渡】通过写佳句赏析,我们透过文字,感受到了作者笔下山水景物的无限美丽。果真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关于这篇山水小品,有人评价: “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一首流动的山水诗”。那么,作者是如何将这篇山水小品写得如诗如画?
六、写作特归纳
教师先示范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明确:
其一、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远眺“青林翠竹”,一句一景,既抓住了景物特征,又体现了视角的变化之美。同时也启示我们描写、叙述人、事、景的时候,不能一个角度写到底。——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同时注意到了“视角变化之美”
2.其二:山水相映之美。既写山又写水。水的流动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其三: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其四: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其五: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交辉为动(光)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其六:结构之美。——总分总
答谢中书书教案
【教师点拨】如果其五,学生一下子答不出,教师可点拨,让他们出每一句话中的动景与静景,或者示范。
课堂小结:
借用《苏州园林》的首句,让同学们仿写句子,从而提炼本文的写作特,作为本课的小结。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屏显)
【预设】为了一个“美”字,作者讲究景物间彩的的搭配,讲究山与水的映衬,讲究近景远
景的层次,讲究动景与静景的配合,讲究景物间的晨昏变化。总之,一切都要围绕“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中心句,绝不容许有旁逸斜出的费笔出现。
七、布置作业。
  1、背默全文。
2、重点词语释义
(1)川:(  )          (6)未复:(  )
(2)谈:(  )          (7)与:(  )
(3)倶备:(  )        (8)奇:(  )
(4)晓:(  )          (9)沉鳞:(  )}
(5)竞:(  )          (10)欲界:(  )
3、古今异义:
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
 4、佳句赏析(五句)
 
《记承天诗夜游》教学设计(体裁)
教学目标:
1、背诵、默写全文。
2、通过有味地朗读、有味地分析、有味地欣赏三个板块的教学活动,达到赏读结合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有味地朗读、有味地分析、有味地欣赏三个板块的教学活动,达到赏读结合的目的。
2、品味文中“闲人”一词的复杂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