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渤海中学八年级(上)语文教学案
《答谢中书书
主备:   
审核: 八年级语文组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课文。
2 、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 、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会归隐情趣。 
学法指导
诵读法  讨论法
     
教(学)手记
预习导学: 
1、运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准节奏。②同桌互读纠正。   
2、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自学中有哪些疑难问题期待解决?请写在下面。 
自学检测
1.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古今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请同学们搜索自己的记忆库,背诵一些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文。(出自不同诗文中的两句诗)
                                         
                                         
2《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      (朝代)          ;古人常以官职为号,文中“康乐”就是        (朝代)诗人        的号。
3.“书”在文言文中的常用义是              文题中的两个
“书”分别是                                。“答”一
般是指                             
4、解释加粗字。
①五交辉                      ②晓雾将
③夕日欲                      沉鳞竞跃:
5)未复有能其奇者:
课堂交流
1、同桌轮译课文,检查效果,将译的不通畅的提出来,共同解决。
2、理解文章结构思路,为背诵做准备。
A、总分总
B、山水,石林,晓
3、在理解的基础上,速背课文。(5分钟)
探究赏析:
1、共同探究以下问题:
1)本文体现出的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本文作者写景有哪些方法?请同学们共同总结一下?
                                                       
                                                         
                                                         
2、赏析文中优美的语句:
例:“高峰人云,清流见底”。山水相伴相映,神采焕然,情味盎然。这里是“高峰人云”。峰,其形峻峭;入云,高人天际。山下是“清流见底”。水流迤逦,清明澄澈。峰高水清,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相映成趣。
1)“两岸石壁,五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收获平台
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赏析句子,要展开想象力,描摹字里行间的美。
相关资料
1、题解: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2、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了解作家
陶弘景是南北朝时南朝的齐梁时作家,字通明,华阳隐居,有作品《陶隐居集》。齐高帝曾经召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实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个人知识点梳理:
3 本课作者写了三峡的山和水,先从山写起,因为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
写山的连绵句子是-----------------------------
答谢中书书教案作者写山从正面和侧面突出山高正面是-----------------------;侧面是----------------------------
作者写尽了山的连绵和高陡。
作者从侧面写水急得句子是--------------------------------。解释这一句---------------------------------------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峡四季的特征
    水疾  春冬  景秀丽    凄凉异常
写春冬之时山水草木秀丽的句子清荣俊茂
10  写春冬之水的特点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1  作者写秋景抓住    这一特定的景物,突出凄凉萧杀的气氛。
12  作者引用渔歌的目的进一步渲染秋的凄凉,表现旅人的哀愁。
13 三峡很美,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请用“三峡的--------------美,你看---------“句式说说
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
层层的峭壁,遮住天空,挡住阳光。
三峡的水美,你看夏水湍急,有时早上乘船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到了江陵,这期间有一千二百里呢。
14   巴东三峡巫峡长,袁鸣三声泪粘裳“。在我国古代游子、迁客们曾在三峡来来往往,猿声触动了他们怎样的情感,使他们想起了怎样的人生遭遇,从而是泪粘襟呢?
游子们听到猿声触发思乡情,潸然泪下。
迁客们听到猿声,想到自己被贬,前途失意,理想破灭,所以泪蘸襟
15  模仿例句,根据三峡景物特征续写三句
  山之雄  巘柏之怪  飞瀑之美  猿鸣之悲
16  在三峡建水电站,在文中出依据
落差大  水流急
17 导游词  各位游客,欢迎你们来到三峡旅游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瀑布飞泉。夏季水涨,江流澎湃,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畅游此地。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写三峡景物一般特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9、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0、从视觉角度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1、描写夏季三峡景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2、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3、描写三峡秋季景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4、文章写三峡春冬景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