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目标
1.梳理四篇课文中的景物,读准,理解并积累独特的文言表达,独立制作文言知识卡片。
2.分析观察方法、景物特点及写法,从修辞,視角,感观、形态等角度品析表达效果,试着在写作中使用一个。
3.从修辞、视角、感观、形态等角度分类归纳景物观察方法与写作技巧,培养分析思维和整合思维。
4.通过“山水梦寻宫”场馆的规划设计活动,加深对自然山水和文人之趣的认知,感受人与自然相融共存的和谐关系,建立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审美趣味。
单元核心任务
规划设计“山水梦寻宫”场馆,提供规划设计书和原创山水游记散文,作为场馆的建造蓝图和扩建灵感。
要求:
1.选择自己游历的自然风物作为场馆元素。
2.运用合理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手法描绘景物特点。
3.学习山水诗文清新凝练、骈散结合的语言风格。
4.用游记散文的形式表达自己寄寓于自然山水的独特情感,字数800-1000字。
5.收集全班作品,举办“山水梦寻宫”扩建招标活动,制作一本扩建灵感集。
第一课段 巴东三峡馆
【核心任务:基于《三峡》,完成巴东三峡馆的设计。】
一、学习任务
1通读全文,疏通内容,整体感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基于文中的文言表达,确定展馆名称及展出的景物元素。
2.提炼文中景物特征,赏析作者描写三峡山水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手法,设计场馆动态场景素材拍摄脚本。
3.朗读感受课文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设计 AI 作者原声朗读脚本。
4.了解创作背景,体会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怀,设计游览者与 AI 作者对话的交互脚本。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学习资源
1.核心资源:《三峡》
2.推荐资源:《古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
四、完成任务
环节一:造境﹣空间设计
1.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提炼描写对象及其特征,确定场馆名称和景点。
2.小组内交流分享,组内确定一个较为准确、完整、具有美感的方案。
示例:
(1)灵感文本及作者:《三峡》,郦道元。
(2)年代:北魏。
(3)场馆名称:巴东三峡馆。
(4)展出景物元素:岩嶂;曦月;夏水;素湍;绿潭;绝嚇;怪柏;悬泉;寒林;肃涧;高猿;空谷;渔者。
环节二:入境﹣场景设计
1.学习突出景物特征常用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手法。
描写景物,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景物的特征常常表现在形状、彩、声音等方面。描写景物的特征,还可以从多视角、多形态、多感官描写。
2.细读课文,体会景物的动态情状,品读赏析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手法。
示例:
巴东三峡馆动态场景1﹣重岩叠嶂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以远观视角,体现山的绵延、紧凑;以天空的状态,侧面描绘山的高耸之状。
3.根据赏析内容,基于观察方法和描写手法,设计动态场景拍摄脚本。
示例:
巴东三峡馆动态场景拍摄脚本1——重岩叠嶂
景物元素
特点
具体场景
拍摄与后期制作脚本
高山
高耸、绵延
重岩叠嶂
先远景俯拍“两岸连山”,再延时拍摄从早到晚的“不见曦月”,突出明暗变化,以及连绵封闭的视觉效果。
环节三:化境——交互设计
1.以作者视角小组内朗读,把握节奏,读出抑扬顿挫之感,利用重音、语速、语调突出景物特点下的人物情感状态,据此设计AI作者朗读脚本。
示例:
作者作品
郦道元《三峡》
节奏声韵
四字、无言、六言、七言断句
音语气
语速语调
读出变化:首段雄浑有力(高山连绵);第2段语速急切(夏水迅猛);第3段喜悦轻松(春冬秀美);第4段哀婉惆怅(秋水凄寒)
设计理由
骈文多四六对仗句,句式整齐,声韵和谐,讲究平仄。作者写山陡水急、四季多变的三峡,语言风格随季节而变化;既有地理注疏的写实,亦有山水美文融情于景的意境。
2.查阅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体会作者寄寓于文中的情怀,小组合作完成场馆游客与AI
者对话的脚本。
示例:
提问1:您写《三峡》不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是不是偏爱三峡哪个季节呢?
AI作者回答要点:
(1)三峡四季有四的风貌,不单独美在季节,而是美在变化多姿,让人在不同时节有不的情绪体验。
(2)祖国大好河山,包罗万象,四季分明,让流连忘返。
AI 作者神态、动作设计要点:
(1)可故作深思状,有带读者重回三峡之感。
(2)可面露喜,表现对祖国山川大河的无限热爱。
提问2:请问您为何在文章最后引用渔者之歌?
AI 作者回答要点:
(1)三峡秋季环境凄寒,猿声悲戚,自然想到这首符合情境的渔歌。(2)《水经》是地理著作,《水经注》是将历史、人文与之相结合。
(3)写三峡山水时,我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所以随季节而有喜有悲。
AI 作者神态、动作设计要点:
(1)可掩袖而泣,一想到三峡的猿声与秋天肃杀之景,便心生悲凉。
(2)可掩卷微笑,表现作者创作《水经注》时涉猎广泛,津津乐道。
六、学习评价
各小组派代表全班汇报,展示场景人境、造境、化境三个环节的设计成果,每组一票进行投票(不投自己组)。
评价参考维度:
1.内容维度:不脱离文本,准确完整,有文采,有创意。2.表达维度:分享流畅,表达清晰,有感染力。
结合课外资源对本场馆进行丰富呈现
第二课段答谢中书书教案 奇山异水馆
【核心任务:基于《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完成奇山异水馆的设计。】
一、学习任务
1对比阅读两封书信,通读全文,疏通内容,整体感知,基于文本确定展馆名称及展出的景物元素。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提炼文中景物特征,对比赏析作者描写江南山水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手法,设计场馆动态场景素材拍摄脚本。
3.朗读感受“骈文之长”的语言特点,为场馆背景乐填词。
4.了解创作背景,体会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怀,设计“回信”游客留言板。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学习资源
1.核心资源:《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
2.推荐资源:《古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
四、知识学习
书,指书信,是一种应用性的文章体式,以散文的样式为躯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不仅把书信看作是一种实用工具,而且把它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在写作书信时也注重炼字炼句,大量运用典故,对偶工整,文采斐然。吴与施从事书 》《 与顾章书》《与朱元思书》并称“吴均三书”,都是山水名篇,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书信文学的典范。
五、完成任务
环节一:造境﹣空间设计
1.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提炼描写对象及其特征,确定场馆名称和景点。
2.小组内交流分享,组内确定一个较为准确、完整、具有美感的方案。
示例:
(1)灵感文本及作者:《答谢中书书》,陶弘景;《与朱元思书》,吴均。(2)年代:南朝梁。
(3)场馆名称:欲界仙都馆或奇山异水馆。
(4)展出景物元素: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夕日;沉鳞;缥碧江水;游鱼;急湍;猛浪;寒树;河石;呜蝉;横柯;疏条。
环节二:入境﹣场景设计
细读课文,对比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手法的相同之处,设计场馆动态场景拍摄脚本。
观察方法和写作手法
具体场景
拍摄与后期制作脚本
以动写静
山树轩邈;五交辉
以行船视角,选择高耸之态的山与树,拍摄不断后移的连绵的山、树,后期增加山和树蔓延、石壁上彩斑斓交相辉映的动画,突出动感。
以声衬静
猿鸟乱鸣;呜蝉
千转
增加猿叫、鸟韵、蝉鸣的音效。
以万物写水清
游鱼细石;清流
见底
地下 led 屏幕展现游鱼动态效果,游鱼之下是河石,并且有泉水泠泠作响的声效。
炼字化动
晓雾将歇;夕日
欲颓;沉鳞竞跃;
负势竞上;争高直指;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增加雾气弥漫消散、夕阳沉落、鱼负势竞上;争高跃树长、急湍猛浪幻化为箭雨和骏马的动画。
环节三:化境﹣交互设计
1.以作者视角小组内朗读书信,把握节奏,读出抑扬顿挫之感,同时利用重音、语速、语调突出文章主旨情感,设计 AI 作者朗读脚本。
示例:
节奏声韵
《答谢中书书》:
四字短语: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五言断句:自/康乐/以来
七言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
八言断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朱元思书》:
四字、五言、六言、七言断句(举
例略)
语气
语速
语调
读出节奏:多四字短语,对仗工整,句式整齐,节奏
感强。
读出舒缓:长句抒情,议论时颇有自得之意。
读出变化:首段沉稳有力;第2段语速由缓到急;第3段开始语调高昂,惊叹惊奇,中间沉稳重音,最后语调渐缓。
设计理由
陶弘景是南北朝时期人,其作品带有骈文的特点,描写时多用四宇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
抒情、议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
骈文多四六对仗句,句式整齐,声韵和谐,讲究平仄。作者写奇山异水,极尽视觉听觉等感观,“奇异”贯穿全文,惊叹不断,以此自述心志,意在劝勉友人放下争名夺利之心,忘情于天地大美之中。
2.利用两封书信骈文整谐的特点,为场馆背景乐填词。要求四字成韵。
示例: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鸣千转,猿叫无绝。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山川之美,古来公谈。风烟俱净,天山共。奇山异水,欲界仙都。
3.查阅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相关资料,知人论世,体会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情怀,小组合作设计“回信”游客留言板。
第三课段 承天寺院馆
【核心任务:基于《记承天寺夜游》,完成承天寺馆的设计】
一、学习任务
1.通读全文,疏通内容,整体感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基于文本确定展馆名称及展出的景物元素。
2.提炼文中景物特征,赏析作者游踪下对景物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手法,设计场馆动态场景素材拍摄脚本。
3.朗读感受课文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设计 AI 作者原声朗读脚本。
4.了解创作背景,体会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怀,设计张怀民与 AI 作者对话的交互脚本。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学习资源
1.核心资源:《记承天寺夜游》
2.推荐资源:《古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
3.助读材料:阮延俊《论苏轼的人生境界及其文化底蕴》(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郭怡《苏轼作品中“月”意象研究》(《名作欣赏》2021年第1期)
四、知识学习
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姚鼐编《古文辞类纂》称“记”为“杂记”,说“杂记类者,亦碑文之属”。近代古学家林纾在《林纾评选古文辞类纂》中明确“杂记”有“祠庙、厅壁、亭台之类”,有“山水游记之类”有“勘灾、溶渠、筑塘、修祠宇、纪亭台”的,有“记书画、记古器物”的,有“记琐细奇骇之事”的,有记“游宴觞咏之事”的。
五、完成任务
环节一:造境﹣空间设计
1.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提炼描写对象及其特征,确定场馆名称和景点。
2.小组内交流分享,确定准确、完整、有美感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