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3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A、搭(shàn)    田 (téng)    入不出(fū)      妄自薄(fěi)
B、噬 (niè)      害 (qiāng)  安土迁(zhòng)    方兴未(ài)
C、语 (kuáng)    忧(yì)      休相关(qì)      饥载渴(zài)
D、静(mì)      饿(piăo)    古如斯(gèng)    汗流背(jiá)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冒昧    互联网  鬼斧神工    称心如意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B. 剽悍    返回舱  纷至沓来    一笔勾消    初生牛犊不怕虎
C. 装潢    抑郁症  真知卓见    满腹经纶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 沉湎    名信片  忠贞不逾    标新立异    偷鸡不成蚀把米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以新农村建设的名义大拆大建:滥用耕地。
(2)60年前:台湾摆脱了日本殖民统治:从那时起:台湾回归中国的事实不容否定: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法律地位不容      :更不容挑战。
(3)与会的很多国家认为:严厉打击国际恐怖活动无可厚非:        
草木皆兵:随意扩大战争范围:则         轻率。
A.防范  置疑  且/失之      B.防止  置疑  但/失之
C.防范  质疑  但/有失      D.防止  质疑  且/有失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军事训练中:他把数理化知识运用于科学练兵: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B.一部电影必须有许多生动的细节:细节抓得好:处理得好:确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C.如果对中国人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他们必将自食其果。
    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自从老师因为上课不认真听讲而批评了他:这一段时间他再也不敢在课上乱讲话了。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特种食品具有防病治病等医食两用功能:如智力食品:补脑营养粉、醒脑饮料等在营养成分上突出补脑和增强记忆的效果。
    B.你可听过红军长征的故事:让我来想想该从什么地方讲起?
    C.明天能不能陪我去一趟:老王?
    D.“没问题!”小朱充满信心地说:“这点困难吓不倒我们!”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笑容。
    B.初涉文坛:她的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C.经过多日的精心策划、排练:这台凝聚了全体演职员心血的晚会终于要和观众朋友见面了。
    D.一部现代小说的优劣高下:不在于它塑造了典型环境、典型人物:而在于它构筑了独特的心灵世界。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7-10题:
张砺:磁州人:初仕唐为掌书记:迁翰林学士:会石敬塘①起兵:唐主以砺为招讨判官:从赵德钧援张敬达于河东。及敬达败:砺入契丹②。
后太宗见砺刚直:有文彩:擢翰林学士。砺临事必尽言:无所避:上益重之。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上顾通事③高彦英曰:“朕尝戒汝善遇此人:何及使失所而亡?砺去:可再得耶?”遂杖彦英而谢砺。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上不听。
顷之:车驾北还:至栾城崩:时砺在恒州:萧翰与麻答以兵围其第。砺方卧病:出见之:翰数之曰:“汝何故于先帝言国人不可为节度使?我以国舅之亲:有征伐功:先帝留我守汴:以为宣武军节度使:汝独以为不可:又谮我与解里④好掠人财物子女。今必杀汝!”趣令锁之。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麻答以砺大臣:不可专杀:乃救止之。是夕:砺恚愤卒。        (《辽史·张砺传》)
注释:①石敬塘(892-942):后唐节度使。曾在契丹的扶持下称帝:建年号为天福:史称后晋。②契丹:古代少数民族名:早居辽河一带。后耶律阿保机统一各族:建契丹国:即辽国。
③通事:官名:以通晓华俗华语的人充任:职掌外交方面的事务。④解里:人名:辽宗室:曾参加与反辽太祖的诸弟之乱:后被绞杀。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奚以锁为                奚:为什么B.从太宗伐晋              从:跟随
C.至栾城崩                崩:指古代帝王死 D.不可专杀                专:专擅:独断独行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从赵德钧援张敬达于河东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时砺在恒州:萧翰与麻答以兵围其第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至于泰安
C.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
      奚以锁为
D.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部表现“张砺”刚直的一组是:
①后太宗见砺刚直:有文彩:擢翰林学士。
②砺临事必尽言:无所避。
③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以是亡耳。”
④③入汴:诸将……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虽得之亦将失之。”
⑤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
⑥是夕:砺恚愤卒。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砺在后唐任职时:颇受后唐主的重用:曾跟随赵德钧赴河东援助张敬达:后来张敬达兵败:张砺归顺了契丹。
B.辽太宗非常器重张砺:当辽太宗了解了他想逃回后唐的原因后:杖罚高彦英并向张砺道歉。
C.张砺跟随辽太宗讨伐后唐时:曾上奏辽太宗让中原人来治理中原:但辽太宗没有听从他的忠谏。
D.辽太宗去世后:张砺在恒州时遭到仇家萧翰等人的报复陷害而愤激死去。
第Ⅱ卷(90分)
三.(16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砺临事必尽言:无所避:上益重之。(2分)
                                                                             
②何及使失所而亡?(2分)
                                                                             
③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2分)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6分)
台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寄人
[唐]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栏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谢家:代指女子的家。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首诗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感情。(2分)
                                                                             
                                                                             
2)上面两首诗的后半篇在艺术手法上同中有异: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13.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题:共4分)
(1)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沁园春·长沙》)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
(3)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4)其声呜呜然:                      :如泣如诉:余音袅袅:。(苏轼《赤壁赋》)
(5)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6):善假于物也。
柯灵(7)日暮乡关何处是: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8分)
望 春         柯灵
离开龙山:又是一度月圆。小巷寂静的生涯:已渐觉相安若素:而且俗务困人:每天被琐屑的工作缠绕:也不复再有余裕坐对幽窗:悠然作遐想。只是龙山的望春花:至今还频来
相扰:使人难忘。
  龙山山腰的宿舍:有一个小小的庭院:种着两树高大的梧桐:三四棵矮小的黄杨:一株望春花。我迁入宿舍的时候:正是风雪连天的寒冬,梧桐早已落叶:望春花也只剩着疏落的空枝:惟有终年常青的黄杨木:还透示着几分生意。时节推移:渐渐由冬转春:气候虽已日渐暖和:大地却还沉睡未苏:第一个泄露了春讯的:就是那一树望春。草未曾茁青:树没有抽芽:望春花却在濯濯的枝头:开起了满树银白的花蕾。宿舍里深通世故的女佣:有意无意地说:“望春花开了:春天就快要来了!”
    从那时起:不知为什么:我对这满树含苞的望春花发生了好感:而且有些为它杞忧。一天早晨:和同居的朋友在院前小立:我说:“望春花开得这样早:怕等不到春事烂漫:就要零落了罢!”朋友冷漠的回答却出乎我的意外:他说:“望春真是最难看的花了!枝干僵秃:有花无叶:让它零落了也好!”更出我意外的:此后他竟几次表现对望春的嫌厌。我觉得很不平:有一次对他说了这样带刺的话:“放心罢:朋友!望春花不是为你开的:它并不要你赏识!”朋友还说:“谁教它开在这里:让我看见呢?”我怃然:没有再开口。
    每天午后:柔阳拨逗着春意:蜜蜂翅上驮着薄薄的东风:在黄杨木上纷飞。同居的伙伴们都到山麓去了:我总独自伫立院前:对望春作许久的顾盼:而且常不免为它担忧:“花开
得早:自然也就谢得早:来时寂寞:去时冷落:岂不辜负了大好的春光!”——眼见望春花欣欣地开放:粉妆玉琢:洁白如雪:我越是倾心怜惜:我的隐忧也越是深切。
    不幸的预想常常容易出现:春意盎然的一天早晨:紫槿花红出墙头:我终于发现望春的残葩零落在院中的草地上了。我像亲自串演了一出人间的悲剧:心头浸蚀了无名的怅惘。
    我曾要决定:要为这素馨的花树写一篇童话:假定望春花是一个追求光明的少女:春天就是她理想的王国。肃杀的严冬使她发愁:料峭的寒风使她颤粟:她决定独自出发:向天涯海角寻觅春天。跋涉了无数山水:饱尝了无限苦辛:当她听见南国的燕子送来第一声呢喃:冬眠的蛰虫打了第一个呵欠:她知道自己的愿望快要达到:激动得发狂:立刻在寂寞的大地上:展开惨白的笑靥:报告了春天的消息。于是风暖了:草绿了:花开了。但春天刚来:自己却已经憔悴:在春阳温暖的怀中:作了含泪的微笑:悄悄地离开了人间。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我立下心愿要为望春抒写。但只恨自己才分太浅:几回铺:几番搁笔:我终于没有写成。
    人事倥偬:如今我已离开了龙山:望春花的故事却依然频来相扰:甚至见她化为白衣的少女:婉转轻愁促请我对她践约。几日以前:因事偶上龙山:便去看看院前的望春:现在已经是绿叶成阴:迥非往日的丰姿了。我想:望春有知:对那过去的旧梦:怕也早如隔世:
淡然忘却了罢?果然:那么我的心愿:这样也就算偿!
    14.结合原文品读“我对这满树含苞的望春花发生了好感:而且有些为它杞忧”后:请回答:(4分)
  (1)作者为什么会“发生好感”?(2分)
    答:
    (2)作者又为何“为它杞忧”?(2分)
    答:
    15.为了更好地表现望春的特点和“我”对望春的特殊情感:文中采用了衬托的手法。试出两处并简要加以说明。(6分)
    答:一处是
        二处是
  16.“我”对望春花充满了深情厚意:请分析望春花在“我”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4分)
    17.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2分)
    A.作者住在龙山时:庭院里的一树望春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离开一年以后:仍
是难以忘怀:每次想起都遐思无限:心中怅然。
    B.文中用了“杞忧”“担忧”“隐忧”“怅惘”等词语:表明了作者对于望春花以及与望春花一样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着美好追求的人们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C.作者善于选用细小的素材来表现自己的丰富情感和深刻的思想:一树寻常的望春花在作用笔下却成了一个鲜活灵动、有着深厚意蕴的形象:成了一种精神象征。
    D.全文以空间转换为线索:其中穿插着丰富的想像:思路清晰而明朗:首尾以“频来相扰”相呼应:中间缝合紧密:结构严谨。
    E.语言疏于雕琢:不刻意求工:给人一种清新自然之感。特别是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更使得所描绘和赞美的事物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