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小说
一、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二、茹志娟《百合花》
三、白先勇《游园惊梦》
四、冯骥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五、铁凝《哦,香雪》
六、阿城《棋王》
7、陈染<空的窗>
八、《少女小渔》严歌苓
九、<喜宴》王安忆
十、《鞋》刘庆邦
精读散文
一、致傅聪-------傅雷
二、黄鹂--------病期琐事----孙犁
三、怀念萧珊-------巴金
四、母亲的羽衣----张晓风
五、捡麦穗----张洁
六、《学圃记闲》---杨绛
七、杂文二题-----邵燕祥 
八、秦腔--贾平凹
九、巩乃斯的马-----周涛
十、我与地坛-----史铁生
精读诗歌
一、望星空-----郭小川
二、有赠-------曾卓
三、麦坚利堡----罗门
四、相信未来-----郭路生
五、乡愁----余光中
六、智慧之歌-----穆旦
七、双桅船-----舒婷
八、就是那一只蟋蟀------流沙河
九、麦地------海子
精读戏剧
一、茶馆---老舍
二、关汉卿------田汉
泛读小说
一、广陵散---陈翔鹤
二、将军族-陈映真
三、陈焕生上城------高晓生
四、邢老汉和狗的故事--张贤亮
五、受戒---汪曾祺
六、透明的红萝卜---莫言
七、残月---张承志
八、亲亲土豆---迟子建
九、马桥词典---韩少功
十、送一个人上路---张学冬
十一、拾婴记---苏童
泛读散文
一、髻--琦君
二、缘续堂续笔.癞六伯
三、记波外翁---台静农
四、哭小弟--宗璞
五、致西绪福斯---西西
六、回看血泪相和流----柯灵
七、童年二题---牛汉
八、融入野地---张炜
九、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王小波
泛读诗歌
一、有的人----臧克家
二、红玉米---痖弦
三、重读圣经--绿源
四、长恨歌---洛夫
五、回答---北岛
六、哎,大森林---公刘
七、一个人老了---西川
八、日记---王家新
九、陈毅市长--沙叶新
精读小说
一、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发表于1956年。是较早反映社会主义体制下人民内部矛盾,揭露官僚主义的作品
1理解小说的叙述结构特征。叙述结构特点是(1)从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林震的角度,通过他的眼光,他到组织部后的经历,描写了组织部的情况与问题,塑造了刘世吾等官僚主义者的形象。因此林震这一个人物,既有思想、性格上的意义,也有结构上的作用。(2)小说以组织部处理麻袋厂党支部的问题为中心情节展开叙述,线索单纯而清晰,结构严谨。
2分析小说的主题意蕴。小说尖锐地揭示出建国初期50年代我党的某些领导干部存在的革命意志衰退、官僚主义作风等问题,以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危害,是我国文学界较早揭示社会主义体制下人民内部矛盾,批判官僚主义作风的作品。从个人理想角度对体制性
文化和体制化了的人进行了批判。
柯灵3分析刘世吾形象及其意义。刘世吾性格比较复杂。他有一定的革命经历,有能力、有魄力,懂得“领导艺术”,知道如何去抓重点,“下决心”就可以把工作做得很出。但却不主动去抓工作。对于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错误和缺点,漠然置之,麻木不仁。他自我解嘲是得了如炊事员厌食的“职业病”。他什么都“习惯了,疲倦了”。他一再说“就是那么回事”,这句口头禅是他的处世哲学,表现了他看透一切,极端冷淡,革命意志严重衰退。小说还深刻揭露了他的一套似是而非的理论,如“条件还不成熟”“成绩是基本的,缺点是前进中的缺点”等等,他就是用这些来掩盖和庇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的,给党的事业带来危害。这就使这个形象具有相当深刻的典型意义。刘世吾年轻时也曾充满革命热情,随着年龄的增长,涉世的深入,阅历、经验的丰富,如何永远保持年轻时的单纯、热情、朝气,这是刘世吾形象的另一方面的典型意义,也是作品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刘世吾是一个20世纪50年代那些曾经创造新生活,却不能够被新生活激发出更多热情和理想,革命意志衰退的党的干部的艺术典型。在这人身上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事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
4简析林震的性格特征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林震是一个有理想、有朝气、富于原则性和正
义感的青年党员干部。他满怀热情地踏入社会,对旧观念、旧事物抱着质疑、批判的态度,不为陈规陋习所束缚。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变革力量。当然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复杂现象,他感到过困惑、彷徨,并不是一个成熟的革命者。林震在作品中还有结构上的作用。作品是以林震到组织部后的所见所闻所经历所遭遇为结构线索的;是以他为视角,通过他的眼光,刻画了一系列官僚主义者,尤其是塑造了颇有深度的刘世吾的形象。
5分析《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塑造人物的对比关系及其作用小说塑造人物运用对比手法,在人物间形成多种对比。对比突出了各人的性格特征,显示丰富多样的性格,加深和扩大作品的主题意蕴。林震和刘世吾构成性格对比。同为青年人林震、赵慧文的性格构成互为衬托的对比。刘世吾和韩常新、李宗秦及王清泉同为官僚主义者,也构成不同性格的对比。
二、茹志娟《百合花》
《百合花》的主题。小说围绕一个小战士向老乡“借被子”的事件,表现了军民团结、生死与共的深刻主题。这一主题是通过描写和讴歌子弟兵对人民的忠诚和人民对子弟兵的敬爱来表现的。军民生死与共的主题由此得到深切表现。
2.分析《百合花》中小通讯员和新媳妇形象。小通讯员是年轻的解放军战士。他最主要的性格特征是对人民的忠诚。他关心众利益,注意众影响。他朴实、机灵、爱美,并且有着十八九岁男孩子对妇女的腼腆、羞怯神态和心理。但是在战友生命受到威胁时,他舍身扑在即将爆炸的上,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新媳妇是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特点淳朴善良,充满羞涩。在借被子事件中让小战士受窘了,她一直感到歉疚。等到小战士为了救战友而牺牲后,她义无返顾地将她珍爱的,新结婚用的新被子盖在小战士身上。本小说热爱子弟兵,军民生死与共的深刻主题正是通过这两个人物形象而表现的。
3.简析《百合花》在选材角度和刻画侧重上的特及其作用。《百合花》在人民解放战争的广阔背景下,将战火纷飞的战斗场面推为背景,没有描写战争的血腥残酷,更没有描写战争的大场面,而是选择了前沿包扎所里小通讯员和新媳妇这两个平凡的人物作精心的描绘,从一个侧面,热情地讴歌了子弟兵对人民的忠诚和人民对子弟兵的敬爱,表现了军民团结,生死与共的深刻主题,在选材的角度和刻画的侧重上,都是独具特的。作品仅仅截取几个极为普通的生活横断面,从几件平凡的小事中深入开掘,展开对军民关系饶有诗意的描写。
4.简析《百合花》运用对比、衬托,细节来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特。作品用对比和衬托的方法,通过对百合花被子、野菊花、馒头、破洞等一系列细节描绘,细腻地刻画了人物性格,展现了人物丰富的感情世界和纯朴优美的心灵。阅读文学名著,就需要走进文本,研读细节,感受文学深层次蕴含的魅力。对小通讯员步筒里插的树枝和野花的描写,在小说中前后出现了两次,这些树枝和野花是生命的象征,它反映了一个年轻战士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优美情趣,同时也表现了小通讯员的天真和在紧张战斗生活中的从容、镇定。对通讯员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的描写,小说中前后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出现表现了通讯员的细致和对革命同志的关心。第二次出现则更使“我”痛失战友悲愤心情。再如对通讯员衣服上破洞的描写,小说中前后出现了四次,每次都表现了不同的思想内涵。作品语言清新自然,具有浓厚的抒情诗的意味。小战士、我、新媳妇都处于青春年少时期,性意识刚刚觉醒,朦胧而恍惚,心理与情感的微妙变化与纠葛,洋溢着浓浓的诗意,心灵充满着美好的情愫,这与残酷的战争环境形成强烈的对比。
5.简析《百合花》中百合花被子在表现主题、人物塑造和情节结构上的作用。百合花被子是连接军民的重要纽带。深刻表现了军民团结、生死与共的主题。百合花被子在刻画人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刻画了新媳妇对子弟兵的无比崇敬的心灵,也烘托了小通讯员的动人
形象。百合花被子在作品的情节结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借被子到献出被子,构成作品的基本情节。在结构上则前后呼应,卒章显志,使作品结构严谨。
6.简析《百合花》的结构特点。全篇结构严密,层次清晰,前后呼应。以一天时间为叙事顺序,以“我”耳闻目睹为叙事的视角,以百合花图案被子为线索,围绕借被子事件,将先后出现的通讯员和新媳妇这两个人物的性格,作了生动的刻画。最后通过对新媳妇的集中描写,有力地烘托通讯员的动人形象。作品巧妙地以“我”贯穿全篇,使情节的发展连贯自然。
三、白先勇《游园惊梦》
1分析《游园惊梦》的主题意蕴。作品通过女主人公蓝田玉的一次赴宴经历的叙述,描写了这位守寡的将军夫人悲剧性的命运遭际,反映了原国民党上层阶级撤离在大陆后的境遇变迁和五六十年代的台湾现实,塑造了蓝田玉等几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人物的怀旧情结和对世事无常的沧桑感受。
2分析《游园惊梦》采用象征、暗示、意识流等表现手法的艺术特点。《游园惊梦》的穿插对刻画主人公蓝田玉心理有重要作用。《游园惊梦》和蓝田玉息息相关,一曲《游园》引
起了蓝田玉的意识流,眼前的程参谋和蒋碧月,又酷似当年的郑参谋和月月红。象征手法,主要指小说中戏曲《游园惊梦》而言。汤显祖《牡丹亭·游园惊梦》中,女主人公杜丽娘受封建礼教束缚,游园时感春伤怀,与书生柳梦梅梦中相会幽欢,后悒郁而死。杜丽娘的爱情追求及悲剧性命运,在小说中对女主人公蓝田玉具有象征性意义。蓝田玉的出身教养、爱情追求的具体内容及其命运遭遇与杜丽娘虽然不同,但就爱情追求和悲剧性命运而言则一致。暗示手法,多指情爱方面。蓝田玉嫁给可以做她爷爷的钱将军,虽享尽荣华富贵,但不能替代感情的空缺。她恋上钱将军的随从参谋郑彦青并与之幽会,而郑彦青又别有所恋,所恋者却是她的妹子十七月月红。这些,小说描写得十分含蓄,采用的是暗示的手法。如郑彦青和蓝田玉在去中山陵路上的一段,如蓝田玉几次联想起桂枝香的叹息:是亲妹子才拣自己的往脚下踹呢,这明是写桂枝香和蒋碧月,暗是写她和月月红。又如结尾窦夫人和钱夫人“你这么久没来,可发觉台北变了些什么没有?”钱夫人答:“变多喽。”“变得我快都不认识了—起了好多新的高楼大厦。”这里钱夫人回答的,明里是说台北的变化,暗示的却是对世事的沧桑感。意识流手法,主要是指蓝田玉在喝酒后微醉状态下的自由联想和内心独白。这种自由联想是无序的,随意的,有重复的,跳跃性极大的,前事未完,后事突起,是杂乱思绪的原生态呈现。这是意识流手法的特点,却也是人的思维
特点之一。蓝田玉的意识流集中而深切地表现了她在感情生活方面的矛盾痛苦心情和复杂的感情纠葛及悲剧性命运。
3《游园惊梦》中“戏剧穿插法”的运用对展现人物命运、刻画人物心理,突出悲剧主题的作用。作品采用了“戏剧穿插法”,即把戏曲《游园惊梦》穿插于故事情节之中。《游园惊梦》对展现女主人公的命运具有重要作用。蓝田玉的身世浮沉、情感波折和《游园惊梦》息息相关。她本是南京夫子庙得月楼唱昆曲的姑娘,因一曲《游园惊梦》,一夜间成了将军夫人,享尽了荣华富贵;但钱将军六十靠边了,她只有二十来岁。她恋上了钱将军的随从参谋郑彦青并与之幽会;这次在台湾由窦夫人桂枝香请的宴会上,又演唱《游园惊梦》她已成了守寡的落魄夫人。《游园》引起她一生悲剧命运的联想,但是她再也唱不出《惊梦》。《游园惊梦》的穿插对刻画主人公蓝田玉心理具有重要作用。因为《游园惊梦》和蓝田玉息息相关,因此,一曲《游园》引起了蓝田玉的意识流,眼前的程参谋和蒋碧月,又酷似当年的郑参谋和月月红。
四、冯骥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分析《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小说的主题意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巧妙地选取团结
大楼居民的眼光为视角,描写了对身高成反常的比例的知识分子夫妇的生活命运,用他们的悲剧性遭遇,以小见大地折射出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国民劣根性的根深蒂固,谴责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残酷的政治斗争对人性的严重摧残。
1分析“裁缝老婆”形象的思想意义及其在作品中的结构功能。在团结大楼的居民中,作者用了较多的笔墨,描写裁缝老婆的形象,对她自私、嫉妒和无聊的窥视癖心理,作了生动描绘和含蓄讥讽。她是那对知识分子夫妇悲剧的推波助澜者之一,也是“文化大革命”那场民族大灾难的社会基础,是“旧习惯”的维护者,同时,她本身也是一个被扭曲的悲剧角,在她的身上呈现出较浓郁的国民劣根性。另外,她在作品中还具有重要的结构功能,是小说所采用的外在视角的主要承担者。 
2分析《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在叙述结构和表现手法上的艺术特点及其效果。小说并没有从正面展示主人公的内心心理,而是用团结大楼居民第三人称限制视角叙述,而在团结楼居民中又以裁缝老婆的眼光为视角展开叙述。小说以白描为主,间以客观性的议论,通篇显示了客观、内敛的叙述风度。以高女人与矮丈夫打一把雨伞贯串始终,含蓄蕴藉,具有十分感人的艺术魅力。文中的细节描写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高女人在世俗眼中和政治中
伤中抑郁而死之后,鳏居的矮男人还像妻子在世时那样,进出总把雨伞举得高高的,“这时,人们有种奇妙的感觉,觉得那伞下好像有长长的一大块空间,空空的,世界上什么东西也填补不上”。这空间对矮男人来说,是无法填补的生活亏空,无法弥合的感情创伤;对于读者来说,是充分思考的广阔余地。这个细节让人们思考,是什么造成了这生活的悲剧?再比如:邻居在吃团圆饭时无聊地把长颈酒瓶与矮礅罐头放在一起猜谜的细节,揭示了世俗心理的丑恶,显得同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