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红线踣進游匸)
—汇红线路
文/谈雅雅周俊慈
上海徐汇区内有衡复风貌区、龙华风貌区这两个历史文化风貌区,目前徐汇区仅公布的优秀历史建筑就达253处、1074幢。衡复风貌区作为海派文化的起源地之一,是上海中心城区内规模最大、优秀历史建筑数量最多、历史风貌格局最完整的历史文化风貌区,这里集中了大量中外著名建筑师设计的风格迥异的中西建筑,既有花园洋房也有高层公寓,既有西式别墅也有中式里弄,例如武康大楼、湖南别墅、巴金故居、黑石公寓等,被誉为上海"居住建筑万国博览会二
近年来,徐汇区政府以"打造全球城市风貌保护的衡复样本"为目标,坚持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挖掘衡复文化、发挥衡复优势、提升衡复品质,逐步从精细化管理的第一个维度"干净、整洁、有序"向第二个维度"品质、温度、活力"转变,努力将衡复风貌区打造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标准管理的风貌街区。2017年,徐汇区专门成立了衡复风貌区管理委员会,在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下设办公室并成立了规划建设推进组以及管理执法推进组,积极发挥统筹协调平台作用,会同各相关单位,努力实现"形态、业态、生态、文态"融合推进。通过制定衡复风貌区"十三五"和"十四五"专项规划,按照"带建设项目、带民生改善、带环境整治"相结合的三带原则,确定重点建设内容、民生改善修缮项目以及重点环
境整治内容,重点打造武康大楼、淮海大楼、高安路14号、建国西路641-645号等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示范项目. 2019年,启动了武康大楼外立面整治工程,将保护修缮与立面附着物整治、店招店牌整治、沿街道路绿化景观提升相结合,并配合武康路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程,使武康大楼这幢乌B达克的标志性建筑再现原有风貌。以点线面结合的保护方案,形成故居改造计划,如张乐平故居、柯灵故居、夏衍故居等具有红人文价值的历史建筑,通过市场方式进行置换,并遵循"修旧如故"的原则加以修缮,改造后的历史建筑作为红公共文化设施对外开放。
徐汇红线路选择了武康大楼、老房子艺术中心、柯灵故居、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1号楼等富有特的历史建筑,通过历史建筑的红基因及其蕴藏的名人故事、历史事件,在红线路中塑造社会集体对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光荣历史和峥蝶岁月的认知(见表1.图1)。
表1徐汇红电线路行走路线
区属街区名称范围行走路线行业亮点及红文化街区主题
徐汇衡复风貌
街区
淮海中路、
武康路、
复兴西路
武康大楼T老房
子艺术中心一柯
灵故居-上海市
房地产科学研究
院1号楼
历史建筑聚集,保护管理
精细,建筑风格多样,文
化底蕴丰厚。赵丹、秦怡、
柯灵、张乐平等红艺术
家曾在此居住并进行创作。
漫步万国建
筑,感受衡复
底蕴
图1徐汇红线路图
一、武康大楼
淮海中路1842-1858号武康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又称东美特公寓,建于1924年,1994年被列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类别为三类。武康大楼为八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高30米,由法商万国储蓄会投资建造,由匈牙利籍建筑师卵达克设计,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筑之一。公寓坐北朝南,楼身狭长,从西侧看,像一艘轮船。南面底层沿街形成连续券廊式骑
4March
2021
上矗龙他楼。建筑外型为法国文艺复兴式风格,采用连续半圆券廊、
水泥仿石墙面、清水红砖、三角形古典山花窗楣、三段式连续通长阳台腰线。上世纪50年代后,赵丹、王人美、秦怡、孙道临、王文娟等一批文艺界名流相继入住,为这幢大楼增添了一抹传奇彩。上世纪30年代,聂耳曾邀王人美在这里试弹《风云儿女》主题曲,即后来成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直到今天,武康大楼仍是描写上海的文艺影视作品中,用来代表海派文化的重要地标。
2019年,徐汇区房管局启动了武康大楼外立面整治工程,将外立面上的雨蓬、晾衣架等杂乱的附着物全部拆除,空调机架全部换成材质更新、耐久性更好的"一体百叶式"机架,做到"横平竖直",不但减少了对风貌的影响,行人头顶的安全也得到了保障。在拆除晾衣架的同时,考虑到居民的日常需求,整治中还专门在辅楼开辟了一片公共空间并设置了公共晾衣架。2019年9月29日,配合武康路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程,武康大楼再现原有风貌。
二、老房子艺术中心
武康路393号老房子艺术中心,建于1912年,是英国乡村式建筑,被列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类别为三类。建筑平面由一个矩形和—个直角三角形相接而成,采用半露木构架,陡坡顶。立面强调水平线条和垂直线条的穿插构图,并以深褐面砖衬托出浅的横竖线条,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带有装饰艺术派特征的浮雕、装饰线脚及室内楼梯栏杆.1914-1916年,近代
民主革命家、同盟会创始人之一黄兴寓居此地,人称此建筑为"黄公馆二黄兴故居已于2010年4月22日正式开放,作为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和徐汇老房子艺术中心使用。
老房子艺术中心作为政府公益机构,以"温馨、真诚、迅速、专业"的理念,为游客提供无偿的旅游服务。中心内有多幢等比例缩小的老房子模型,定期举办专题展览与活动,每月第一个周六下午的"漫游慢品武康路老房子故事会"活动更是为喜爱老洋房的朋友提供了更多了解老洋房背后故事的机会。
为配合上海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根据市房管局相关工作要求,徐汇区局曾多次在老房子艺术中心内举办中国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通过摄影展、音乐会、座谈会等多种方式,为上海市民介绍历史建筑的相关知识。未来还将启动武康路393号居民居住部分修缮工程,力争解决房屋漏水、结构安全存在隐患等老百姓的急难愁问题,并通过厨卫等综合改造进一步提升房屋的居住品质,在优化建筑风貌的同时,全力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
三、柯灵故居
复兴西路147号柯灵故居,建于1933年,为西班牙式风格建筑,被列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类别为三类。该建筑由中国建筑设计师奚福泉设计,占地面积为1260平方米。沿路的长方形平面略有凹凸,建筑左侧有室外楼梯通向二楼。采用红瓦多坡屋顶,烟囱突出于屋面,檐下有白半圆形装饰带。门和窗户的形式多样,窗间有绞绳纹柱,外墙为黄水泥拉毛形式。
1951年起至2000年,柯灵先生与夫人陈国容就住在这栋楼的203室。在这儿,柯灵先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改编或创作电影文学剧本《腐蚀》、《不夜城》、《秋瑾传》等,出版多部散文集、文艺评论集及《柯灵电影剧本选集》等书。
2015年起,徐汇区房管局对该建筑启动厨卫等综合改造,对外立面、屋面、室内公共部位进行修缮,并将其中的203室重新整修为柯灵旧居,不但提升了整幢楼居民的满意度,也为全上海市民在衡复风貌区内新开辟了一处免费对外开放的公共文化场所。
四、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1号楼
柯灵
复兴西路193号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1号楼,建于1936年,为英国乡村别墅风格,被列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类别为二类。该建筑主立面朝南不对称,屋顶设计为多坡红瓦顶,在三角形山墙上开老虎窗。建筑的外墙为拉毛水泥和红砖相间,其立面造型变化较多,彩层次较丰富,使建筑的立体效果较明显。设计师还有意使住宅的北立面山墙的木构架外露,这是英国乡村别墅住宅的习惯做法。
上世纪30年代的旧上海,侨民数量极多,各行各业都可见外国人的身影。曾有姓威尔金逊的英国女医生和她当会计师的哥哥住在这幢复兴西路的花园别墅里,人们因此将这幢中规中矩的建筑称为"威尔金逊住宅1975年,上海市房地局在此成立住宅建筑研究室,后几经更名,1995年确定为上海市房地产科
学研究院。1号楼作为该院的办公用房使用至今。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聚焦房地产经济、城市更新、旧区改造、既有建筑修缮维护和综合改造、历史建筑保护等方面的行业重点问题开展研究,从政策和技术等多个维度服务于社会,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1999年荷兰王国贝娅特丽克丝女王率政府代表团访问中国,在此召开过国际房地产研究和老建筑保护座谈会。E
(作者单位: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上海市徐汇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
March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