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背景材料
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重要途径工作重点和措施。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能源资源节约,明年务必取得明显成效。①要大力推进以节能降耗为主要目标的技术改造,抓好钢铁、有、电力、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降低这些行业的资源消耗水平;②在重点行业、领域、产业园区和城市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③同时,要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工作,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
二、角度分析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思考
1、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
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平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仍存在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惩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集约发展之路。
2、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形成长效机制。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多种手段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
3、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调节着生产。消费观念是否正确,它关系到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新的市场的开拓。这就要求每个消费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二)从《生活与哲学》角度思考
1、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弱。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路子。
2、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统一起来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必须以自然物及其规律作为前提和基础。在“十一五”规划中,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十一五”时期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求我们在经济建设中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众的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和长远发展。‖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
 “十一五”规划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十一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之一,就是要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把发展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以及整个世界经济联系起来,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着眼长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全面地看问题
任何一个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就要求 我们在认识事物、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必须坚持全面观点,反对片面性。‖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是一个对立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十一五”规划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之一,就充分体现了坚持用全面观点看问题。
5、量变引起质变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的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的变化。时构,构成事物的成份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的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要求企业必须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等,都体现了要重视量的积累,促成事物质变的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等,都体现了要重视事物结构的优化,通过优化结构实现事物的质变。
6、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高效和循环利用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
▲(三)从《政治生活》角度思考
1、国家积极发挥经济职能
当前,国家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工作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以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协
调、可持续发展,这是国家发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职能的具体表现。
2、国家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树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这国家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对内职能的表现。
3、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十一五”期间国家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这主要任务和目标之一,是为了可持续的发展,是在实现和维护好人民当前利益的同时,着眼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是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具体体现。
4、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十一五”期间各项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5、国际竞争的实质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能够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三、问题解析
 (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内涵
1、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
2、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