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政教育
“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的情感是人们思想和品德发展的基础,也是人们开拓各种事业的强大动力。只有从爱自己的家乡做起,才能进一步升华出爱祖国的情感。目前,在深入实施“双减政策”的背景下,热爱家乡的实践教育,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小学校德育教育的具体内容。然而,笔者在从事思政教育和调研过程中发现,在一些中小城市,特别是经济相当落后的三类县级学校的思政教育方面,仍有部分中小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形成了教师授课形式单一,教案死板,展现国家、家乡的传统文化、好人好事授课件内容不丰富,特别是在弘扬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价值观方面,理论观点多,生动的事例少,缺乏对学生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导致一部分中小学生对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认识淡薄,对祖国、家乡人文风俗认识不到,甚至对家乡改革发展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等一无所知。有的学生还通过媒体收集观看一些“八卦”视频、文章,崇尚浪漫情人节等西方意识形态文化,由于受一些不良知识面的影响,使一些中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缺少了爱家乡情怀,更缺乏投身家乡建设的思想情感。因此,建议应全面提升中小学生对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赞美祖国,热爱家乡、爱护环境,报效家乡的浓厚氛围。
一、现状和问题
(一)、在学校规模和建设方面。就我国目前中小学校硬软件建设可分为两类,市级的中学占地面积大,功能划分细,教学设施器材全,师资力量和教师素质以及各项投入与县、乡镇中学不能同比。县、乡学校基本上是随着当地财政收入和地方政府对教育重视程度而定,学校面积小、教师设施相对落后,体育场、读书室等一些学生必要的活动场所、场地不健全,应有的教学器材、课件等不能够得到很好使用。加之,师资力量和教师素质、教学经验都不能与市级学校相比,导致多数乡镇学校每年升学率低。教师不专教学,家庭经济条件好的纷纷让学生转到好学校,出现了恶性循环,好学校班级学生超源,乡镇学校班级学生少的现象。
爱祖国
(二)、在课本知识内容和教师素质方面。一是从目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本知识内容看,大多是学习国家和省级方面宏观上理论知识,缺少教师对市、县自由发挥和理论联系实际教育的空间,教师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不能及时把家乡的发展成就很好地贯穿教案中进行教育宣传,导致中学生对自己家乡认知度不高、不全,缺少一种从内心和行动上热爱家乡的情感。加之,个别年轻教师对中国五千传统文化熟知不多,对意识形态引领作用发挥欠缺,缺少收集整理关于家乡历史、文化、改革发展成果的生动实际素材,久而久之,中小学生形成了对家乡发展变化知之不多、漠不关心的现状。另一方面,由于
各个学校多采取的加压式的教育模式,学生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争取考高分,家长期盼学生上个好名校的攀比思想的影响。无形有些偏离了我国传统的重“德”的教育范筹,导致出现一些“富三代”“官三代”衣来伸手,饭来长口,车接车送,学校门口排成长龙接学生的局面,也引发了学生相互攀比的思想。就我国目前思政课教育来看,与西方国家教育方式、方法有所不同,据了解,日本人从小就培养学生热爱民族精神和独立能力以及尊重他人思想教育,引导激发小学生爱国情怀和爱护环境素质教育,沟建同学之间多交流多团结的教育方法,很少看到家长开豪车在学校门口排长队接学生的局面。在教师待遇方面,西方国家很多少有以评职进称落实工资的问题,真正把教师的地位落实在实际中。而我们国家,在教师待遇方面多采取口号形,导致教师缺少工作激情。另外,在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扩大教师队伍,在招聘时降低门槛,学历设在专科生报名条件,因而导致在一些地方的部分年轻教师素质不高,引发了看家长经济和职位高低任班干部现象,更有甚者,还出现教师得好处在班级安排学生前后座位等一些负面影响,从本质上偏离了教书育人的出发点。
(三)、从在校学生家庭情况看,基本分为两类家庭:城市常住户口家庭子女和进城打工、经商家庭子女。从消费方面看,城市中小学生与农村家庭学生相比微显奢侈。城市家庭的学生从小受家庭和环境的影响,虽然有些溺爱和娇惯,基本上能对身边发生的事情有
个“规”的约束感。但也有个别学生由于受家庭教育不同,无形中养成了不爱惜玩具、浪费东西和互相攀比等坏习惯,久而久之,这些习惯就带进了学校、带进了社会。比如,从教室的桌、椅、门窗人为破坏,校院内垃圾随手乱扔,花草树木损毁,餐厅内的饭菜浪费和举止、语言不文明现象看,这些坏的习惯在不同程度上已带进了社会。再比如,共享单车到处乱停、乱放,路边花草随易踩踏、毁坏,景区垃圾随手乱扔,景点建筑物上qq号、号、“到此一游”等随处乱写乱画,公共设施人为破坏,这些现象多是中学生所为。而造成这种不和谐现象的根本原因,产生在两个方面。据笔者调查发现,由于学校只是重视分数线、生学率,忘缺了教育的本质是“德、智、体”综合教育。课本又缺少对家乡发展、改革、建设成就内容。因而在中学生潜意识中,存在一种公共设施像自己的玩具,坏了家长再买新的思想影响,不能从思想道德修养上去认识,缺少了对公共设施的爱护。加之,个别家长一些不文明的表现,无形影响孩子的行为。如宠物到处大小便,随地吐谈,乱扔垃圾、稀有植物乱采乱挖占为己有等等。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的教案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没能及时把家乡的发展成就进行教育宣传,导致中学生对自己家乡认知度不高、不全,缺少一种从内心和行动上热爱家乡的情感。再加之,个别年轻教师对中国五千传统文化熟知不多,对意识形态引领导作用发挥欠缺,缺乏收集整理关于家乡历史、文化、改革发展成果的生动教材教材,久而久之,中小学生形成了对家乡发展变化漠不关心的现象。
二、建议与对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把培养时代新人作为着眼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社会树立文明观念、提高文明程度、形成文明风尚。党的二十报告明确提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据调查了解,近年来,全国各地方党委、政府都积极采取两手抓的方法,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产业、优化环境等措施,加速了高质量跨越发展,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通过改造基础设施、创建文明城市、评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活动,提升全民素质。甚至有些地方通过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弘扬“英雄人物”和志愿者服务等引领活动,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个人“等形式,引导和激发人们崇尚文明的新
时代风尚,教育启发从娃娃抓起的教书育人意识形态早期教育模式。然而,由于城乡经济和重视程度差异的不同,以及个别教师的素质和教学经验等多种因素,导致部分地方中小学校,特别是县、乡级层面,对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对爱护家乡、宣传家乡,缺少有效的教育手段。为此,笔者建议:
一是国家应从宏观方面制定长远的教育计划,将“四个自信”从早教开始列入课本知识,使幼儿起就树立新时代中国特的思想意识,通过教师讲国家故事、家乡发展、家庭责任传输正能量的知识点,把中华五千年的道、德、礼、仪、信贯穿到教育大纲,让教师有充分备课和撰写整教案的空间,将家乡改革发展成就整理后形成独立的教材,根据课堂授课实际,通过不定期地教育、宣传、引导,促使中学生养成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报效家乡的宿愿。
二是各地学校应不定期组织开展以“热爱祖国、热情家乡”为主题读书和征文的教育活动,激发中小学生爱护家园热情。比如通过组织开展夏令营活动、志愿者服务、参观红教育基地、“爱家乡,护环境”知识竞赛等,促使中学生养成爱护公共设施、保持生态发展的良好习惯。
三是利用法定节假日,适当组织开展“清洁家园”活动,比如针对体育场、公园、景区、文化馆、纪念馆等流动人员相对集中的场所,开展垃圾、小广告清理和文明出行协助管理活动。
四是将每年的“六、一”、“五、四”节,定为“中学生集中开放日”,把能够展示家乡改革发展变化的纪念馆、展览馆、图书馆等场所全面对中学生开放,通过开展撰写观后感等方式,激发中小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是建议将城区内人员相对集中的公共场所,如体育场、公园、游乐场、纪念馆等,按学校就近原则划归学校协助监管,充分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校外活动,将校园、教室、管理场所有效结合起来,形成营造创“文明学校”、“文明班级”、“文明个人”,浓厚氛围,使全国中小学生养成“人人热爱祖国,人人赞美家乡、爱护家乡”的风尚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