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答,心理课程以及心理咨询的区别
我发现很多人可能把这三个概念搞混了,认为这三者是一样的,所以在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一些让人啼笑皆非又比较无奈的事情。
比如,有人会在知乎或者豆瓣的私信,之前会在对话框问我问题,似乎他们把问题抛出来,我回答,他们的心理困惑就解决了,花不了多少时间,也花不了多少精力。
这些问题比如:“我总是容易受别人影响,应该怎么办?”“我和妈妈有矛盾,应该怎么调解?”“我最近总是情绪低落,什么都不想干,怎么办?”等等。
恩,这些问题如果可以通过一个回答就解决,那我想心理咨询就不需要存在了。之所以无法通过一个回答就解决,一是因为你的问题太含糊,含糊的问题是不好解决的。比如,你总是容易受别人影响,具体表现是怎么样的呢?对你造成的影响又是怎么样的?是什么让你容易受别人影响的?你想不被影响到什么程度?等等。这些问题我一旦再抛回给你,你再回答我的问题,一来一往,那就变成了心理咨询,就开始花费时间和精力。二是因为心理咨询不是回答问题,而是寻问题的根源,在寻的过程中咨询师对来访者还有情感上的陪伴和支撑,
这个不是通过问答可以完成的。三是,不约时间不付费但是又想要得到回答的人,他们自身会存在一个界限不清,过度剥夺的问题,这个也是他们需要处理的心理问题。
再说心理课程,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现在很流行上课,无论是线上的还是线下的,都有很多免费的资源,但是,听了那么多的课,你的心理问题解决了吗?为什么没有得到解决?有人会讲一大通道理,分析别人也分析得头头是道,但是具体到自己的问题,就开始束手无策了。为什么?因为上课我们通常获得的是知识技能,有了这个知识和技能,还看你是怎么认知的,又是怎么运用的,如果你的思维本身是固化的,死板的,那么你的认知和运用也是固化的,死板的,这个固化和死板就无法让你有所成长。比如,心理学最常讲的一个词是“接纳”,老师说,我们要接纳自己的一切,包括好的,也包括坏的,你觉得很好,也觉得自己要接纳自己的不好,但是实际情况是,你无法接纳自己的不好,而当你无法接纳自己的无法接纳的时候,新的一轮矛盾冲突又起了,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那为什么不接纳自己的不接纳呢?不接纳就不接纳呗,如果你鄙视自己,痛恨自己,那就鄙视和痛恨好了,接纳自己的鄙视和痛恨,不也是一种接纳吗?
以前老一辈人说的“知识改变命运”已经落后了,在信息大爆炸的当代,最不缺乏的就是知识,
心理课只要你想获取知识,基本是不费吹灰之力,那么缺乏的是什么?是独立的思考能力,灵活的运用能力,以及大胆的创新能力。这些,是单纯的知识无法给予你的,当然,知识是一个铺垫,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你的其他能力才会在这个基础上有所展现,但请不要执迷于获取更多的知识,因为知识可能会促进你,但也有可能会拖累你,当你无法将知识转化成能力,那么知识就框住了你,束缚了你,所以上课上到一定阶段就需要好好停下来消化。心理课程再好,有一天你也需要戒掉这,好好学习独立和融入到社会当中。
心理课程和心理咨询的关系是,心理课程是理论上的知识和技能,心理咨询是实践上的转化和提升,如果你在学习心理课程的过程当中或者之后无法很好地把知识转化成能力,那你就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一个转化的过程,是知识和能力之间的一个纽带和承接。
所以,心理问答,心理课程和心理咨询是完全不同的三个概念,心理咨询是由不断的心理问答构成的,它可以帮你消化你无法消化的心理课程,但是简单的心理问答和众多的心理课程无法代替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