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清平乐 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全词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作者对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喜爱之情,更寄托着作者希望天下所有人都能安居乐业的情思。
全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词的开头两句是环境描写,接下去便写人,六个短句,共写了五个人。先写老两口,接下去以轻快的笔锋勾勒了大儿、二儿的劳动情景,最后是一个生动的农家小儿的特写镜头。作者以“溪”为线,一线穿珠,使一个个原本独立的画面浑然一体。全词虽然短短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和全家老少勤俭淳朴的劳动生活风貌都鲜明地勾勒出来,向读者展示出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的农家生活画面。整首词清新秀丽、朴素恬静,以白描的艺术手法,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构思精巧,语言浅显易懂,可供开发的文本资源非常丰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想象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感受词作的意境美、语言美和内蕴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3、说一说,写一写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词人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醉、相媚好、无赖;通过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对课文熟读成诵。
2、学习作者以“溪”为线,一线穿珠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句中“醉”字的丰富含意。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为后面理解词推波助澜。
二、想象入景,品味词的意象美和语言美,为下文感悟诗情暗埋伏笔。
村居教案1、利用“画面”理解词意
古人说,诗中有画。读着一行行诗,我们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幅画。
1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教师相机点拨,理解诗句。利用插图和生动的语言体会画面(清新秀丽,朴素恬静)。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描述画面。(出示插图)教师点拨,理解词语“翁媪、相媚好”。
3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教师相机点拨,理解词语“锄豆”。体会大儿子和二儿子的(勤劳能干,孝顺懂事)。
4“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描述画面。想象小儿卧在溪头,翘着腿儿,晃着脚丫,是那么的——(自由自在、悠闲自得、无拘无束)
三、披文入情,感悟词的情感美。
通过分析作者的写作方式与方法,再次感受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1.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重点难点:1、给画配文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给词配乐吟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原型启发, 感知词文。
1.同学们,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神往的境界。
2.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诗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画的。
辛弃疾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庭重用,晚年隐居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饶地区),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的诗词,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是那时候写的。
“清平乐”是词牌名,“乐”读“yuè” “村居”是这首词的真正题目,通过刚才的看图,你知道“村居”是什么意思吗?(那么,这首词又是讲述的什么呢?)
4.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练读课文,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要求是读准字音,通顺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小记号。
5.学生练读。
6.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老师要着重纠正刚才学生读词中的错误。)
多音字正音:剥,bāo(口语),去掉外面的皮或壳,如“剥花生”“剥皮”;bō(书面语),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如“剥落”“剥削”
亡赖,读作“wú  lài”。
7.学写生字词。
重点指导:檐,左窄右宽,右边部分不要写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