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失信》课后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0篇〕
《我不能失信》课后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0篇〕
《我不能失信》课后的教学反思1
《我不能失信》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粗浅易懂,学生易于理解。由于三年级上学期是刚刚接触略读课文,对于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还不是特别明白。所以,我主要是鼓励学生运用默读、朗读、分角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誉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感染和教育,使他们在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
教学时,我主要是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考虑。我设置的问题有:“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停住了脚步?她父母是怎么劝说的?她又是怎么说的?”然后再针对“宋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展了讨论,又给学生创设情境:“假如你是宋庆龄,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接着进展拓展延伸:“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老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对课堂上的不同的声音不粗暴对待,通过反复品读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既使持反对意见的学生明晰道理,又给了全体学生一个展示与锻炼的时机,效果较好。同时,像这种交融了思想品德教育的课文伺机对学生进展思想品德教育,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我不能失信》课后的教学反思2
虽然我已有几年教学经历,但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还是第一次接触。尽管在备课时,我已经认识到本课是略读课文,但还是担忧学生自己的阅读才能,备课的内容不免有点繁复。多句对话的分析^p    大多都是由我自己来完成的。没能做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才能。
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诸多问题。首先是很多问题的提出,学生都不能答复出来。最后都是由我来解答。所以整堂课的气氛就稍显沉闷。我应该降低问题的难度,来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想出正确答案。每次的问题答复之前,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如此下来学生应该可以畅所欲言。
其次在学生开火车朗读课文时,我本来也做了一些学生的错读词语的记录,可是后来一紧张就忘了。这跟我我平时没有养成习惯有关,假如平时学生读课文时有意识的纠音,这次应该喜欢成自然,再怎么紧张都不会忘记。最后,小结处也是我自己总结的,所以在时间的控制上,也有严重的失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的让学生自己讨论,考虑,总结。时间就有多,而填鸭式的教学远不如学生自己总结来得有效果。
课后各位老师也给我提了一些珍贵的意见:首先是导入,导入直接提问失信的意思,有点突兀。而用守信去解释失信,又是用一个生疏的词去解释另一个生疏的词。
学生可能体会不了。失信的意思应该留在课后总结,〔庆龄容许了小珍叠花篮,她就不去伯伯家——这就是守信,那么什么是守信?什么又是失信呢?〕这样学生应该更能理解。
其次,就是我自己也发现的问题,没有大胆放手、鼓励让学生自己独立考虑和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还有就是屡次让学生朗读,自读课文时,都没有给学生提出任何阅读目的,这种漫无目的的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尽量要少。
《我不能失信》课后的教学反思3
《我不能失信》一课讲述了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通过宋庆龄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会而放弃了去伯伯家看得意的鸽子一事,表现宋庆龄的老实守信品格。
我在本课教学中,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后,试着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才能,然后让学生感悟宋庆龄所具有的品质,绝大多数同学能谈到“守信”这一点,于是围绕守信展开讨论,用联络上下文的方式,来理解宋庆龄是如何守信的。
首先,难道宋庆龄不想去伯伯家吗?联络上下文讨论,答案在第一自然段: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快乐,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了!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这几句话都直接或间接的写出了宋庆龄非常想去伯伯家。
其次,庆龄临出门时突然停住了脚步,想起与小珍有约,决心留下来,联络上下文理解宋庆龄丝毫没有犹豫的决心:“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呀!”宋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抽回来”一词非常明显的写出了庆龄毫不犹豫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