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唐诗《寄江州⽩司马》(杨巨源)注解与赏析(含训练题)
【原作再现】
寄江州⽩司马
居易的琵琶行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
湓浦曾闻似⾐带,庐峰见说胜⾹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释】
江州⽩司马:即⽩居易,此时被贬为江州司马。
惠远东林:惠远,即东晋名僧慧远,佛教净⼟宗始祖,居庐⼭东林寺。东林,即东林寺,在庐⼭,为慧远修⾏之所。湓浦:即湓江,⽩居易《琵琶⾏》:“住近湓江地低湿。”
⾹炉:即⾹炉峰,在庐⼭。
离鸿:失的雁﹐离散的雁,⽐喻远离的亲友。
莫谩:不要。⾬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花社:即佛寺。
【译⽂】
江州司马啊,我的朋友,是不是平安依旧?⾼僧慧远曾住的东林寺,不知你去住过否?
我曾听说湓⽔萦绕似⾐带,就在此处⼊海;也听说那庐峰,⽐⾹炉峰更具神韵和风采。
岁末题诗寄托思念,却不到送书的鸿雁;遥望宫阙,那样渺远,⾝似病鹤⼀样孤单。
不要空受眼前境遇的牵制,⼀味求佛问道;远⼤的抱负和志向,仍是前⽅追求的⽬标。
【简析】
⾼中教材上学过⽩居易的《琵琶⾏》,⾥边有“江州司马青衫湿”等句,是⽩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作。杨巨源作为⽩居易的好友,此时也写诗遥寄,表达对朋友的关⼼和劝勉。
⾸联先写对朋友的问候。你在江州是否平安呢?慧远禅师的东林寺是否值得⼀住呢?⽩居易曾学佛、道思想,仕途受挫之后,他的政治热情稍减,出世之⼼益增。⽽庐⼭东林寺⼜是佛教净⼟宗之圣地,为净⼟宗始祖慧远禅师修⾏之所。所以杨巨源猜想,⽩居易既然到了庐⼭脚下,想必会到东林寺去盘桓⼏⽇,故有此问。⽽这⼀问⼜暗含着对朋友的劝告,问是否住得,其实是想说住不得,劝告朋友不要意志消沉,消极避世,还要对仕途有信⼼。
颔联写听闻中的⽩居易所在江州之景。听说湓江蜿蜒,似飘飞的⾐带;庐⼭的众多⼭峰中,⼜以⾹炉峰最为秀美。这两句也是隐含着对朋友的劝慰,通过写想象中江州景致的美妙,来劝慰朋友不要过于消沉。“庐峰见说胜⾹炉”这句,有⼈说应该解释成“听说庐峰的景致更胜过⾹炉峰”,然⽽我认为,“庐峰”即庐⼭的⼭峰,⽽⾹炉峰也是庐峰之⼀,所以不应该说“庐峰胜过⾹炉峰”,⽽应该是“庐峰中以⾹炉峰为胜”。
颈联由写景转到写⼈,写⽩居易此时的境遇。离鸿、病鹤都是指⽩居易。⽩居易远谪江州,远离亲友,正如离的孤雁⼀般。⽩居易曾写过《病中对病鹤》诗:“同病病夫怜病鹤,精神不损翅翎伤。未堪再举摩霄汉,只合相随觅稻粱。但作悲吟和嘹唳,难将俗貌对昂藏。唯应⼀事宜为伴,我发君⽑俱似霜。”写⾃⼰这个“病夫”与“病鹤”是同病相怜。颈联这两句是说,远在江州的⽩居易如离的鸿雁,在岁末不得还家,只能与亲友题诗相赠;⼜如孤独的病鹤⼀般难再飞举,望向长安的宫阙,却因天遥地远难以望见,不免会有“⽇近长安远”之叹。
尾联收束全诗,直接提出对朋友的劝勉。虽然你现在境遇不好,但是你也不要消极地沉迷在佛道之中,你要相信,平步青云依旧是你的⼈⽣⽅向,你的前途仍然会⼀⽚光明。
【作者简介】
唐代诗⼈。字景⼭,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西永济)⼈。贞元五年(789)进⼠。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其禄终⾝。关于杨巨源⽣年,据⽅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于755年,卒年不详。
【即时训练】
15.下列对这⾸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根据内容分析,这⾸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居易的《琵琶⾏》⽐较接近。
B.第三句使⽤“⼀⾐带⽔”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最后开解朋友,⽬前虽然⾝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
16.前⼈论此诗,认为第⼆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5、B
16、①第⼆句“惠远东林住得⽆”⽤“惠远”“东林”两个意象,表现⾼僧的淡泊遁世的态度,“住得⽆?”以问句的形式,委婉地表达了对⽩居易出⼊佛寺的关切以及劝告,含蓄地劝诫友⼈不要轻易产⽣逃避、厌弃官场的情绪。②尾联中“莫谩”“青云依旧”等词语,直接劝告友⼈不要过度沉浸在佛法当中,相信⾃⼰依然可以青云直上,表达前途⽆量的勉励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