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的词义及“其、
之、以”的用法。
2.了解有关韩愈的知识及文体特点。
3.疏通文意,理解文章蕴含的寓意。
4.背诵这篇文章。
方法与过程
1.朗诵教学法。学生尽量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深切体会文章的艺术感
染力。
马说教案
2.讨论点拨法。
3.延伸拓展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封建社会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愚妄浅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教学重点
1.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托物愚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作者及文体简介
1.韩愈,字退之,河阳(现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许多中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
韩愈的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马说》大约创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他初登仕途,很不得意。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均失败。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2.关于文体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近。本文是《杂说》的第四篇,“马说”是后人加的标题,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人才问题。
二、课文朗读,整体把握文意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1)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并注意句中停顿。教师抽查并点拨:
(2)学生大声自读课文,注意老师上面提到的知识点。
(3)学生齐读课文,读出语气。
2.学生结合下文注释,疏通文意
(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画出疑难,小组讨论,提出疑问,师生共用解决。
(2)教师出示资料,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的又快又准。
三、课文精读(原文回答问题)
1.作者写了几个形象?分别是什么?
2.齐读第一段,写的是谁与谁的关系?什么关系?
当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时会有怎样的遭遇?
如果你是千里马,你对伯乐有何感情?
3.齐读第二段,食马者是怎么样对待千里马的?为什么?
千里马的特点是什么?
你能说说食马者的特点吗?
4.齐读第三段,说说食马者无知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天下真的“无马”了吗?
食马者对千里马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5.联系写作背景,想一想文中用“千里马”寓什么?用“食马者”又寓什么?
千里马对食马者、千里马分别有怎样的情感?
6.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
7.根据板书,尝试背诵课文。
四、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千里马,难道只能坐等伯乐来相吗?如何做才能让伯乐主动来你呢?
注意:千里马此时在食马者的管理之下,“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这是阻碍千里马被发现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五、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马说》,我们认识到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新时代的幸福,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好好学习,努力打磨自己,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之人。
六、作业
当今社会还需要“伯乐”吗?作者认为“伯乐”决定“千里马”的命运,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由此而发写一
篇小作文《<;马说>新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