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20分钟微课教案表格
学科
语文
课题
《师说》
课型
讲授课
教学目的
马说教案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与时代背景。
2、了解“说”这一文体。
3、掌握“惑”“师”“之”“其”“乎”等词的用法。
4、掌握“所以”“无论”等固定句式。 
教学内容
《师说》
重点难点
1、掌握“惑”“师”“之”“其”“乎”等词的用法。                         
2、掌握“所以”“无论”等固定句式。
教学方法
讨论和讲解结合
教学程序
一、导入。由学生回忆韩愈的诗歌导入。
二、作者与时代背景。
1、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阳(在今河南省孟县西)人。其郡望为昌黎郡(今辽宁省辽河以西地区),故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奖、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曾任吏部侍郎,谥“文”后人又称“韩吏部”、“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苏轼、王安石、曾巩。)
2、时代背景。中唐时,上层士族可以不学无术,照样升官发财,因而,这些人慢慢地不去学习,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也极力反对像韩愈那样乐为人师的人,甚至对别人从师学习“聚而笑之”。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为师……愈以是得狂名。”可见韩愈的这篇文章是针对现实而发的。本文就是借为文送李蟠来批判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倡导从师学习的风尚。
三、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初中《马说》《捕蛇者说》均为这一文体。“师说”,意思是说说从师学习的道理。阐述的是作者对从师问题的看法。
四、诵读课文,纠正诵读错误。
五、讲解第一段。逐字逐句地讲解,要求学生翻译。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求学的人。之,结构助词,的。必,一定。师,老师。开篇点题。引证古人,为后文以古律今张本。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所以,用来……的。受,同“授”,教授。业,学业。惑,形容词用作名词,疑难问题。“……者,……也”,判断句式。承前说明师的作用。为全文的理论根据。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而,连词,表顺承,则,就。之,代词,泛指道理、知识。者,语气助词。孰,代词,谁。否定“生而知之”,观点可取。
4、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惑,此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而,转折连词。其,代词,那,那些。为,动词,做,存在。为惑,存在的难题,成为疑难的问题。以上从“解惑”一面说明从师之必要。以下转而论述如何从师。
5、生乎吾前,乎,介词,于,在。
6、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其,代词,他。闻,知,懂得。道,知识,道理。固,副词,本来。乎,比。
7、吾从而师之;
从,跟从。而,连词,表顺承。师,名词用作意动词,以……为师。师之,以之为师。
8、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本句解法同6、7
以“闻道”为标准,不管生乎吾之先后。
9、吾师道也,
师,动词,学习。师道,以道为师,亦即学习道理。
10、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夫,句首发语词。庸,岂,难道。庸知,哪管。年,生年。以反问作结,有力。
1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是故,因此,所以。无,无论,不管。贵,身份地位高贵。贱,身份地位卑贱。长,年长。少,年少。
1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道,道理,泛指知识。之,助词。所存,存在的地方。判断句。再加推论,归结出择师的原则。
(第一段,说明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和从师的原则,正面论述从师之道。)
学生连贯起来翻译。
六、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