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
语文六年级下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精美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导入:“一年这计在于春,一年之景始于春”,春的诗歌很多,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描写早春的诗歌。(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进入今天的古诗学习,为学习下文打好基础。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2.同桌互相读古诗,检查古诗中的字音读得是否正确。
3.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读好节奏。
4.多种形式朗读,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男女生合作读,小组读,齐读。)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地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意,划分节奏,读出感情,为理解诗意做好铺垫。
三、理解诗歌内容
1.了解作者。
(1)了解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诗人、文学家,世称韩昌黎。曾任监察御史、阳山令、潮州刺史、吏部侍郎等职。政治上既不赞成改革主张,又反对藩镇割据。尊儒反佛,比较关心人民疾苦。主要作品:《马说》《师说》《进学解》等。
(2)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早春,当时韩愈任吏部侍郎,虽然任职时间不长,但他此时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镇州(今河北正定)藩镇叛乱,韩愈奉命前往宣抚,说服叛军,平息了一场叛乱。唐穆宗非常高兴,把他从兵部侍郎调为吏部侍郎。
马说教案2.解诗题
“呈”,恭敬地送上。水部张十八员古诗词诵读外,指唐代诗人张籍,他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3.明诗意。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
(2)理解诗句的含义。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遥看近却无。
句解:“润如酥”,用酥油来形容雨,写出滋润、顺滑、细密的感觉。写春草初萌时,远看有一片极淡的绿意,但早春的草芽还很短小稀疏,凑近了看反而不明显。
诗意:京城街道上细密的春雨滋润细腻,小草钻出地面,远看一片浅绿,近看却显得稀疏零星。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句解:点明时间——春天。一个“最”字,是对诗人喜悦心情的绝佳写照。“烟柳满皇都”是暮春的景,诗人用它来与早春相比,认为到了暮春时节,处处花红柳绿,反而不像严冬方尽、春回大地时这一分淡澳的草那样令人欣喜、惹人怜爱了。
诗意:这正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远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3)指导朗读。
全诗应该用喜悦、赞美的语气来读,读出对早春的喜爱。
3.赏诗歌。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作者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4.知主题。
这首诗描写了早春的优美景,表现了作者对春天来临时生机勃发的景象的敏感,表达了作者由此而引发的喜悦之情。
5.悟写法。
这首诗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把早春时节“草”的若有若无的景与暮春时随处可见的“烟柳满皇都”进行对比,鲜明地表现出诗人对早春景的喜爱,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6.指导背诵。
指名试背。全班试背。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学习古诗的经验,结合注释理解词语及诗句,了解诗的大意,再结合对背景的了解,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情感,读出真情,读出真感受。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学生练习抄写古诗,整体感受书写之美。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加深记忆,同时感受书写之美。
板书设计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早春  小雨——润如酥
            草——遥(有)近(无)  热爱赞美春天             
              绝胜               
              暮春——烟柳满皇都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方法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以育人为主,培养创新型人才。
2、认真学习新课标,在课堂中渗透新理念,不搞应试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
3、优化教学手段,积极运用电教手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加强读写训练,启发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读好课外书,和好书交朋友,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同时指导学生注意积累,勤动笔,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5、精心设计各类练习,不乱抄乱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