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教育目标:
  ⑴ 积累一些实词,巩固词类活用中的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的用法。
  ⑵ 理解排偶句和铺陈手法的表达作用,并结合单元知识短文掌握如何在翻译中恰当处理修辞格的知识。
  2、能力培养目标:
  ⑴ 根据课文的特点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
  ⑵ 教育学生不应只着眼于秦之兴衰,而应学习作者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达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
  3、德育渗透目标:
  了解作者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及其历史局限。
  【教学设想】
  2、讲授课文,指出作者政治主张的历史局限时,不必在什么是秦二世而亡的真正原因上旁征博引,同时对文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及史实,也不要过多介绍。可在课外指导学生读点通史或历史故事。
  3、本文逻辑严密,文辞优美,可利用录音等手段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体会文章气势之磅礴,说理之透彻。在熟读基础上背诵课文的后三段。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古为今用。对于这个道理,古人很早就懂得。西汉贾谊就说过:“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他的史论《过秦论》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写的,通过总结秦不施仁义二世而亡的教训,来讽谏汉朝统治者。虽然由于历史局限,作者不可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和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但他针对当时现实而论史的精神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
  二、作者简介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20多岁时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提升为太中大夫。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死时仅33岁。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现实的坚决态度。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很有影响。其文章,明人辑有《贾长沙集》,另传有《新书》十卷。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
  关于贾谊的悲剧一生,曾写过一首七绝《贾谊》(放映幻灯):
  贾 谊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堕马寻常事,何须哀伤付一生。
  学生齐读全诗两遍,关于贾谊的生平资料,说说每句各写了什么事及对贾谊的死持何观点。
  明确:
  贾谊不但是杰出的文学家,也是难得的政论家,学习《过秦论》,我们可以体会到他这两方面的才能。
  时代背景
  春秋以来,战乱频仍,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社会经济遭受了
五百年来的特大破坏。农民大量流亡异乡,不得耕作;还有些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史载当时:“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人民很需要休养生息。针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当然,贾谊所说的“仁政”,完全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的,不可能包括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压迫等内容,这是历史的局限、阶级的局限,我们不能苛求。
  三、学生自学课文,完成自读练习
  自读练习:
  1、实词积累(一词多义),解释加粗词:
  因:
  ⑴ 蒙故业,因遗策。( )
  ⑵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
  ⑶ 因伐木,始见此山。( )
  ⑷ 后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
  ⑸ 相如因执壁却立。( )
  策:
  ⑴ 振长策而御守内。( )
  ⑵ 蒙故业,因遗策。( )
  ⑶ 可以策励期望者谁乎?( )
  ⑷ 策之不能尽其道。( )
  制:
  ⑴ 覆至尊而制六合。( )
  ⑵ 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
  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
  ⑷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
  ⑸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
  兵:
  ⑴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⑵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 )
  ⑶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 )
  ⑷ 兵者,国之大事。( )
  通:
  ⑴ 乐毅之徒通其意。( )
  ⑵ 指通预南,达于汉阳。( )
马说教案
  ⑶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⑷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致:
  ⑴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
  ⑵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
  ⑶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
  ⑷ 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
  延:
  ⑴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
  ⑵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 )
  ⑶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
  ⑷ 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
  北:
  ⑴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
  ⑵ 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
  ⑶ 汉王引诸侯兵北。( )
  信:
  ⑴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⑵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⑶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
  ⑷ 低眉信手续续弹。信口开河。( )
  2、整理本课的词类活用现象。(先出有关句子。)
  ⑴ 会盟而谋弱秦。
  ⑵ 序八州而朝同列。
  ⑶ 席卷、包举。
  ⑷ 天下云集响应。
  ⑸ 且夫王天下非小弱也。
  ⑹ 吞二周而亡诸侯。
  ⑺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⑻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⑼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⑽ 外连衡而斗诸侯。
  〖参考答案
  1、实词积累:
  因:
  ⑴ 沿袭。
  ⑵ 凭借,依仗。
  ⑶ 由于,《雁荡山》。
  ⑷ 因而,《石钟山记》。
  ⑸ 于是,乘机,《廉颇蔺相如列传》。
  策:
  ⑴ 马鞭子。
  ⑵ 策略。
  ⑶ 鞭策。
  ⑷ 鞭打,引申为驾驭,《马说》。
  制:
  ⑴ 控制。
  ⑵ 统率。
  ⑶ 制服。
  ⑷ 控制,《赤壁之战》。
  ⑸ 规模,《岳阳楼记》。
  兵:
  ⑴ 兵器。
  ⑵ 军队。
  ⑶ 军备。
  ⑷ 军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