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的儿童发展观及其教育启示》及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的读书心得
citroen张生芳 女    康川学校  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皮亚杰是20世纪最着名的心理学家,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分阶段的,各个阶段有其不同的特点和发展成就,并且儿童的发展是主动的。他的这一观点给我们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方法等带来诸多启示。
一、皮亚杰的儿童发展观
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只是简单的数量累积过程。他按照认知结构的性质把整个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依次出现的阶段,每一阶段可以得到不同于上一阶段的认知能力,儿童就可以获得适应环境的新方式。
在皮亚杰的理论中,“儿童的发展是以发展主体的自我调节为机制的自我演变过程。”[1]这一自我调节过程得以产生的基础是儿童健全的神经系统。同时,环境因素对儿童的作用,产生于儿童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活动之中。而在遗传、环境和儿童主体活动这三者之间,惟有儿童的活动才是其发展的真正起因。所以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建构
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儿童主体的活动是第一性的,是发展的根本原因,遗传与环境因素只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
皮亚杰非常重视儿童的自主能动的自我调节功能在儿童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他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地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并清楚地阐述了儿童认知发展是分阶段的,各阶段有其不同的发展特点和取得成就。
皮亚杰把人的身心发展分为感知运算、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虽然每个发展阶段有着本质的不同,但人的身心发展总体上表现出连续性、阶段性、结构性、次序不变性和交叉性等特征。
认知发展理论阐明了儿童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它们依次发生,不能超越,也不能逆转,表现为连续性和阶段性。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儿童、促进儿童认知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皮亚杰认为,儿童智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存在于儿童自身中,他不同意行为主义过于强调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观点。皮亚杰认为,任何一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在与外
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都有一套独特表征和解释世界的方法和原则,表现出思维的独特性。
二、皮亚杰儿童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皮亚杰对于儿童的发展理论最重要的基石是生物学。按照皮亚杰的观点,生物的发展是个体组织环境和适应环境这两种活动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生物的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的相互作用过程。[2]借鉴生物学上的适应概念,皮亚杰提出了自己的“适应观”:认识的发展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源于主体对客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是个体心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就是个体不断适应的过程。
皮亚杰的认识论承认主体与客体的分化是认识产生的前提条件,但同时也强调思维中主体与客体的分化不是一种自然状态,而是主体活动演进的结果。具体讲,认识是一种主体在转变客体的过程中形成的结构性活动,认识活动的目的在于取得主体与环境之间的适应,从而达到主体与环境的平衡。
三、教育启示
航空手抄报(一)教育目的
皮亚杰认为,学校的教学目的一方面要使受教育者学到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一方面要积极地培养年轻一代主动、独立地从事探索、发明创造的精神和能力。“教学的目的是形成儿童的智慧,而不是贮存记忆;是造就智力的探索者,而不仅是博学家。”[3]为了实现教学目的,教师要努力摆脱学校行政方面的束缚,做一名有技术、有科学创造性的真正专家,而不是一个单纯知识的传递者。
樊凡 等不到的爱(二)教学过程
皮亚杰在其着名的智力发展阶段说的基础上,强调教学的开展必须与儿童思维发展的过程相适应。他关于教学过程的理论,既重视过程发展的阶段性,又不忽视过程发展的连续性,强调两者的统一,从而给教育者以下几方面的启示:其一,教学过程的展开应该考虑到每个年龄阶段受教育者的特殊兴趣和需要。其二,教育者要建立教学过程的“准备观”,充分发挥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作准备的功能,不能让儿童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前提下开展学习。其三,教育者要科学地把握各阶段的划分标准,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三)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在皮亚杰的教学思想中,促进和达成学生主动的“活动”是其最根本的教学原则,此论述突出强调了主动性和活动性两个最基本的内核,强调两者互为前提、互相影响的关系,这是皮亚杰对教学理论影响最大的方面,也符合其规定的教学目的的基本要求。为实现这一教学原则,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
1.活动法
这是皮亚杰最为注重的教学方法,即让儿童通过比较自由的积极活动,主动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他所说的“活动”包括两种含义,第一是指儿童对认知对象采取行动,从行动中摄取多方面的知识。第二是团体合作,进行实验的行动与自发的观察,它可以集思广益,使教学获得最佳效果。
2.自我发现法
教育者不能只是把自己期望儿童学习的东西灌输给他们,而是要让他们通过自身积极的活动来发现和接受事物。
思想道德建设3.冲突法
冲突法又可叫新颖法,就是“通过教学设法造成学习者的‘认知冲突’,从多种角度让儿童学习那些与他们已有的知识与观点有所不同的新事物,以此促进学生适应新的情境,达到新的认知水平”。运用这一方法,皮亚杰要求教师要努力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尽量满足学习者的兴趣与需要,特别是要符合“适度的新奇原则”,即教师提供给学习者的活动必须适当,对他们的认知发展具有挑战性,但又不能太难或过易。
4.社会交往法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社会交往法旨在通过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成人之间社会性的交往活动获得教学效果。实际是强调学习者必须在与他人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之中,认知才能得到更完善的发展。运用这一方法,教学活动应倡导师生、同学间多渠道的对话,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组成小型的讨论团体,彼此针对不同观点,坦诚交换意见并沟通情感,促使学生发现自己观点的片面性,纠正思想中的错误。
皮亚杰一生涉猎过很多研究领域,学术经历也很驳杂,以他的儿童心理学闻名于世,更是一名“发生认识论者”。他的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是深远的,启迪着人们对一系列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重新认识,但其教学理论仍有不完善不准确之处,这些是我们在学习皮亚杰教学
思想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皮亚杰所重视的交往是在"合作"的意义上讲的,那就是,学习中交往的重点应放在儿童之间的合作而不是竞争之上。因为与同伴共同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就能集思广益,使学习效果更佳。                 
皮亚杰所说的交往包括了师生间的交往和儿童间的交往,但总的来说,他更重视儿童间的交往。他说:"从理智的观点来看,这种合作最利于鼓舞儿童真正交流思想和进行讨论。这就是说,最利于促使儿童采取能够养成批判态度、客观性和推理思考的行为形式。"这是因为,儿童在和同伴相处的过程中会感到基本平等的相互关系,使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状态,并从别人那里获得丰富的信息。因此,皮亚杰提倡同伴影响法,积极鼓励儿童的互教和互相影响,以此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