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暮、瑟”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降”,会写“暮、吟”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
3.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
2.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
结合诗意谈感悟。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本课的生字可以随文分散进行识记。如“暮”,在已经理解该字的意思是“傍晚”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会意字的特点,发现字形结构像太阳落到草丛中,以帮助识记。多音字“降”,在诗中表示“服输”,教学时可以先了解它在本诗中的意思,然后通过组词来辨析、识记读音。
书写时,指导学生注意“吟、缘、降、输”这几个容易写错的字的写法。“吟”的右半部分是“今”,不要写成“令”;“缘”字的第四笔是撇折,第五笔是横撇,可借用“互”字帮助识记;“降”第七笔是撇折,容易误写成横;“输”字右半部分中间的短横不要漏写。
朗读指导
教学时,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让朗读贯穿古诗教学的始终。朗读《暮江吟》,可以抓住描写景物的词语,一边想象一边朗读,读出画面美。如,让学生一边想象“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画面,一边朗读诗句,“瑟瑟”读得稍重,“红”的读音稍微拉长,读出喜爱和赞美之情。朗读《题西林壁》,先读好诗人对景物的观察,后两句读出恍然大悟的感觉。朗读《雪梅》,开篇可以用轻快上扬的语调,读得热闹一点儿,后两句把语调降下来,“三分白”和“一段香”要读出韵律之美。
阅读理解
教学时,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初读古诗时,让学生结合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品读古诗时,可以通过换词比较、动作表演、播放图片、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等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诗句的意思。如,学习《暮江吟》中的“铺”时,可以将其换成“射、照”等字,帮助学生体会“铺”字更柔和、有动感、更宏大。读“铺”字时声音可稍延长,配合手势体会夕阳的余晖在水面展开的壮美景象。
积累运用
背诵三首古诗,懂得古诗所蕴含的道理,能根据语境说诗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准备:积累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暮、瑟”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降”,会写“暮、吟”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暮江吟》,并背诵这首诗。
3.理解诗意,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赞美庐山的诗句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引入,初读课文
活动1谈话激趣,复习古诗
1.激趣: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为我们传递着独特的文字魅力。之前,你们一定也背过很多优美的古诗吧!你愿意背一首跟大家分享吗?并说一说你为什么会喜欢这首诗。
2.学生背诵学过的古诗。
活动2引入新课,初读古诗
1.导入: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古诗三首》(板书课题),领略诗歌的精彩。
2.三首古诗,请会读的同学范读。
3.学生自由诵读古诗,遇到读不准的字可以查看书中音节,也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设计意图
可利用旧知,引出新知,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在自由朗读过程中,引导学
生自己先尝试断句,然后进行指导。
板块二交流互动,集中识字
活动1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1.按学习提示要求读诗。
(1)借助拼音和识字表,读准全诗。
(2)圈出三首古诗中的生字,交流识记这些生字的方法。
2.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主学习。小组任选方式,反复练读古诗,努力做到读得准确、流畅。
活动2汇报交流,检查识字
1.利用PPT出示生字:暮、瑟、缘、降、骚、逊、输。
2.指名汇报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1)“瑟、骚”是平舌音;“输”是翘舌音;“逊”读xùn,不读sūn。
(2)对比识记:暮—幕;输—偷。
3.利用工具书查多音字“降”的不同读音,并根据读音做扩词训练。
活动3指导书写
1.出示会写字的生字书写动漫,引导学生观察。
暮吟题侧峰庐缘降费须逊输
2.学生重点交流下列生字的书写要点。
“吟”是形声字,“今”是声旁,不要写成“令”。
“庐”是形声字,“广”是形旁,与房子有关,不要写成“疒”。
“缘”右上部分是撇折、横撇。
3.指导书写生字“缘”“费”。
4.学生练写。
5.评价反馈。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并通过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借助具体的语言环境掌握字音和字形,达成学习目标。
板块三自主阅读,学习《暮江吟》
活动1借助音频,初步感受内容
1.教师利用课件播放《暮江吟》朗诵音频,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去欣赏、感受这首诗,并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
2.引导学生思考:透过这些文字,透过这些声音,你感受到了什么?
3.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感受古诗所描绘的两幅画面的景之美,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活动2反复诵读,读通古诗,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暮江吟》,提醒注意“瑟、似”是平舌音,“吟”读yín。
2.指名朗读,读出节奏。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3.仔细默读每一句古诗,用笔圈画出描写景物的词,想一想:它们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结合插图,想象画面:诗人伫立在江边,看到江边的风景,不禁陶醉其中,吟下了这首诗。就让我们再看看画面,去亲身领略当时诗人所看到的美景。
活动3读懂古诗,体会写法
1.过渡:傍晚夕照,景象如何?让我们一起来体会诗句的意思。
2.学生自由朗读诗句,借助书中注释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3.再读古诗,出景物特点。
(1)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请圈画出来。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残阳江水露水月亮
(2)交流残阳的特点。
①体会“残”。
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思考:太阳的余晖为什么残缺不全?
预设:夕阳余晖因被云霞、山峰、树木等遮住了部分身影而残缺不全。
②体会“铺”。
换一换:“铺”可以换成什么词?
引导学生交流:哪个词更好?为什么?
点拨:请学生配合手势感受“铺”。
③指导朗读:朗读古诗第一句,一边读,一边做“铺”的动作,拉长“铺”的读音,读
得舒展。
④点拨总结:白居易不愧是大诗人,在他的眼中,“残阳”铺展在水面,此时的江水颜丰富,说明他观察非常细致。
(3)交流江水的特点。
①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交流:江水为什么会呈现青绿和红?
②指导朗读:分小组朗读,“瑟瑟”要读得轻而短,读出江水的不同颜。
(4)交流露水、月亮的特点。
①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比喻:露水像珍珠,月亮像弯弓。
②指导朗读:比喻句要读得轻松愉快,读出“九月初三夜”的可爱。
活动4相象画面,朗读背诵
1.展开想象。
(1)创设情境:傍晚时分,太阳西沉,此时的天边、江水、水中的夕阳都宛若一幅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2)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江水的青绿与红像什么?
点拨:红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绿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渡:诗人的遣词造句非常精彩,给我们描绘了这样的美景,以至历经一千多年,我们还是能感受到它的美妙,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
(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2)师生配合,接读古诗。
(3)师生合作读,读出这江面颜的丰富与不同。
3.学生自由背诵古诗。
4.回顾内容,总结方法。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按照什么样的步骤来学习《暮江吟》这首古诗的?
(2)学生汇报,师生互相补充。
①读通古诗。②读懂古诗。③读出情感。④积累背诵。
(3)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我们理解古诗的意思吗?
预设:看注释、看插图、想象画面、反复诵读。
设计意图
要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描绘的意境,借助插图想象画面,运用结合生活实际、想象、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