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云雾教案(优秀4篇)
 
《庐山的云雾》说课稿 篇一
    《庐山的云雾》是苏教版第六册教材中的课文,这是 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运用联想、比较和比喻等方法,以明快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庐山云雾那秀丽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观,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无比热爱的美好情感。全文共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增添了神秘的彩。第二、三自然段具体写庐山的两个特点,第二自然段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第三自然段写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两个自然段都采用了相同的写法,先概括介绍庐山云雾的一个特点,接着进行具体描述。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流连往返。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层次分明,情景交融,抓住特点具体描写,为丰富学生的语言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课文有以下四个教学要求: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流连忘
返、秀丽造句。3、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4、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我在执教第一课时时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3、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初步感受庐山云雾奇幻美丽的特点。
    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首先,逐幅出示一组庐山风光的图片,请学生分别用一句话来赞美它们,一方面让学生感受一下庐山的秀丽风光,另一方面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然后,让学生猜猜这么美的地方在哪,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在初读课文时,我出示这样一张幻灯片:
    用你最喜爱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1、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 联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哪些生字词。
    3、 思考:庐山的云雾有哪些特点。
    先指名读,再让学生按要求去读课文。这是让学生读通课文,通过自学学会部分生字词,总体感知课文。检查自学情况时,先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时纠正不正确的读音;再出示所有的生字词,开火车读一读,然后让学生说说他读懂的生字词的意思,没说准确的就做个记号,待会儿再解决;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庐山云雾的特点,并告诉他们:正因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说它变幻无常。
    第二次读课文时,我出示这样一张幻灯片:
    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 理解几个难懂的生字词的意思。
    2、 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一句或几句话,读给其他同学听。
    先指名读,再让学生按要求去读课文。这是让学生解决剩下的部分生字词,通过朗读,初步感知庐山云雾奇幻美丽的特点。检查学习效果时,对没解释清楚的生字词,我补充讲解;学生读得好的,及时给予鼓励。
    接下来,第三遍读课文,让全体学生用赞美的语气朗读全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在下课前五分钟时,出示生字,从间架结构方面指导学生写字。作业为:每个生字写两遍。
 
庐山的云雾教案 篇二
    一 导入:
    庐山景秀丽,山水怡人,庐山的云雾更是奇幻美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板书课题
    二 检查预习:
    1、认读生词:课文中有很多生词,王老师把他们摘录下来了。谁愿意当小老师领大家读一读?
    2、检查读文:生词宝宝回到了文章妈妈的怀抱里,同学们还认识他们吗?指四名同学起来读课文。
    三 赏析课文:(一)作者游完庐山后,在最后一段写道:
    出示: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释: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形容十分留恋,忘记了回去)
    作者游览庐山十分留恋那儿的景,都忘记回去了。庐山到底有什么景呢?作者最喜欢什么?
    学生回答
    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十分秀丽,那么在这众多美妙的景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你是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
    (尤其)
    作者为什么最喜欢游览云雾缭绕的庐山呢?
    生答后,出示画面。
    师:在庐山上游览、漫步,眼前飘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还是云雾,此时此刻游人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了祥云,行走于天空中,进入了仙境。让我们体会一下这种云中游走的感觉吧!
    指导朗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
    (二)作者游览云雾中的庐山,感觉像神仙一样。那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呢?(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请大家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各段围绕那句话写的,用横线画出来。
    学生回答,指导中心句的作用,整段文字便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板书: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三)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学生回答后出示文段
    2、这千姿百态的云雾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美 奇丽 神奇 美不胜收 )
    3、作者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描写出来的呢?(比喻)有几个比喻句?各把云雾比作什么?
    4、你能想象庐山的云雾还可能有哪些形态吗?请你仿照作者的方法,用美妙的文字描绘出你想象到的各种姿态的云雾。
    例如:漂浮在山腰下的云雾像是 。
    5、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
    王老师非常喜欢。配音乐范读。
    从山顶到山谷,从上到下,庐山上千姿百态的云雾缭绕,这是多么神奇美丽的境界啊!指读。
    当你置身其中,似神仙飘飘悠悠,正是因为有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指读。
    千姿百态的庐山云雾啊,我们都爱你!齐读。
    6、这么美的文字想不想把它变为我们自己的?
    出示填空,师生合作。
    (四)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1庐山的云雾不仅千姿百态还瞬息万变呢。瞬息是什么意思?(眨眼、呼吸)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变化又快又多)
    2、庐山的云雾在一眨眼、一呼吸的工夫中,就出现很多很多的变化,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呢?
    学生读出后出示文段。
    3、那些词语体现了云雾变化之快?
    4、使用什么方法来描写的?分别把云雾比作什么事物?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赞美庐山的诗句
    5、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庐山的云雾还可以变成什么?
    6、瞬息万变的庐山的云雾,这景致多么奇异,让王老师惊叹不已。配乐范读。
    你肯定也惊叹于庐山的云雾吧!指读。
    这变化又快又多的庐山云雾太神奇了,太壮观了。相信同学们都被吸引住了。齐读。
    7、这段文字写得太美了,看提示背一背。出示填空。
    四 总结全文
    1、游览至此,我们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出示最后一段,齐读。板书:流连忘返
    2、作者为什么能把庐山云雾写出这么多姿态,写出这么多变化?作者为什么能把庐山的云雾写得这样美呢?
    (认真观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
    3、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一下,学完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 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录文中优美的词语。
    3、搜集有关庐山的诗句。
    4、仿照2、3段描写一处景。
    板书设计: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最爱云雾 流连忘返
    瞬息万变
 
《庐山的云雾》说课稿 篇三
    一、说教材
    《庐山的云雾》是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全文层次分明,共4个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第一自然段总写庐山云雾神奇美丽,接着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别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两个特点: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第四自然段再总写人们对庐山云雾的喜爱与流连。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所写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2、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流连忘返造句,能背诵课文。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4、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仿写一处景物。
    本文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因此我把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同时由于学生语言水平的限制,要在这么短的时间掌握一种构段方式写出一处景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说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在上一册课文中,学生已接触过总分这种构段方式,及比喻这种表现手法。
    本文教学要求学生勤动脑、动手、会与别人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学生普遍读书不注意感情朗读或掌握不够。也没养成与人交流探索的习惯。还有就是学生很少出远门,根本不知庐山云雾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所以要画出不同姿态的云雾也不容易。
    三、说教学方法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极好的写景范文,宜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为此,针对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注意情境教学的设计,使学生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
    四、说学法
    成功的语文教学策略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训练为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宗旨。本篇课文教学我让学生通过读、思、画感悟庐山美及文章的语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