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1
三打白骨精的读后感  教学本课,指导学生领会反衬对比的作用。文中反衬对比的手法贯穿在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中,白骨精的“三变”都被悟空识破,并最终丧身在孙悟空的棒下,说明了什么?孙悟空的本领更胜一筹。悟空的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正是因为妖精的诡计多端才表现得淋漓尽致。唐僧不能识别妖魔,而且心地善良,因此误解并阻止孙悟空棒打白骨精的行为。但孙悟空不顾师父的误解和惩戒,排除阻挠,坚持扫除妖魔,体现了他的坚定不移。唐僧的表现也很好地衬托了悟空的形象。教学中我们要把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领会主人公的光辉形象。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2
  《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属于叙事性课文。课文选自我国古典小说名著《西游记》,根据《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赞扬了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别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课文
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又是学生所熟悉的故事题材,适合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进行简要的复述训练。课文的主要特点是:
  (一)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课文总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部分人物。第二部分(第二至七自然段)主要讲述了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
  (二)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孙悟空机智聪明,“三次”识破白骨精的诡计;又疾恶如仇、坚定不移,三打白骨精,次次不放过。白骨精的贪婪狡猾,诡计多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村姑,再变老婆子,最后变成老头儿。唐僧胆小怕事,人妖不分。
  (三)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语句不同,用词准确生动。“一打”是“劈脸一棒”;“二打”是“当头一棒”;“三打”是“抡起一棒”。还有课后练习3中的`带点字词同样生动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1)“夺”字表现了猪八戒迫不及待、嘴馋的样子;
  (2)“闪”字代表了一个很突然、很敏捷的动作。一个八旬的老妇人能作出这样的动作,说明她的行为与正常人不同。
  (3)“摔”字表现了唐僧的胆小。
  (4)“笑”字表现了孙悟空的自信与乐观。
  优点:本节课是一节读书交流课,在上节课学生自主填写读书报告单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全文,然后走进人物,品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我认为整节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紧紧围绕“三变”“三打”“三责”,其间通过课文与原著的对比学习,采用“句读句---抓词品词---感悟交流”的方法,师生同品“三变”,学生自品“三打”与“三责”,不仅深入分析了人物鲜明的形象,而且品味了__精妙的语言,感受到名著带给我们的魅力。课堂上师生配合默契,尤其是学生对教材的解读大大超出教师的预期,远远高出课文的要求,能够联系原著感悟人物的不同性格,发言更是精彩纷呈,妙语连珠。不仅如此,学生们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出并自主解决了“为什么孙悟空不依次打死而要三次打死白骨精呢?”的疑难问题,从而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将__的难点突破。不但懂得了孙悟空降魔除妖的艰苦不易,而且揭示了小说的“反复叙事”的写作可以手法使__情节生动,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不足:
  1.课上教师对学生的“扶”有余,“放”不足,不经意间对学生的还是干预过多。
  2.在交流“三打”“三责”环节时与“三变”的方式过于雷同,如果能够让学生在此环节中像同桌交流在自由发言,可能效果会更好。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3
  教学《三打白骨精》第二课时,我出示句子“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我让学生读读句子,揣摩揣摩从悟空的“笑”中体会到的是什么。
  一会儿,学生a说,她觉得这个“笑”是孙悟空在嘲笑妖精,是对妖精的蔑视。我让她把自己的感悟读进去,她果然读出了一种“讥讽”的味道。我再次鼓励学生认真体会“笑”字的意味。学生b说,她从中感受到了孙悟空的一份自信和乐观,因为悟空觉得自己有把握打败妖精。我让她把自己的感悟读进去,她果然读出了一种“自信”的味道。
  我问:“还有不同的感受吗?”学生c说:“我觉得这种笑是在掩饰对妖精的恨,好麻痹善恶不分的唐僧,也在麻痹得意洋洋的妖精。”我说:“那么说,这种“笑”其实是悟空的一种应对敌人的计策。你们从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悟空?”学生懂了悟空的“笑里藏刀”“绵里藏针”,自然就看到了悟空的“足智多谋”。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孩子的思维是不可小看的!教师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化的阅读感悟。活力课堂要解放孩子的思维,要在课堂上留给孩子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课堂才能收获惊喜。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4
  《三打白骨精》通过讲述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反映出了孙悟空的善于识破诡计、机智勇敢和坚定不移的斗争品质,虽然孙悟空的个性是鲜明的,特点是多元的,但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中的体现又是各有侧重的。“一打”中主要是通过对孙悟空语言、动作的具体描写,对白骨精诡计多端的渲染,对唐僧人妖不分的刻画,从正面、从反面、从侧面综合地反映出了孙悟空的善于识破诡计和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而“二打”、“三打”则是立足“一打”的起点,更加突出地展现了孙悟空“坚定不移”的品质,基于以上认识,结合六年级学生
的年龄特征和学习起点,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1)欲“情”故纵,意思就是要唤起学生对学文的浓浓情趣,对孙悟空情真意切的感受,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较宽泛甚至是较为放任的空间。新课标指出要尊重语文课程的综合性,语文课程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一方面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悟空的善于识破敌人诡计和机智勇敢的?”通过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来统领全文的教学。首先是通过初读,让学生整体感知悟空的特点,尽管此时学生所感受到的只是零碎的,并不系统的,但却是他们发自肺腑的,接着通过让学生了解“一打”的经过加深学生对悟空的机智勇敢的认识,继而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动画片断的欣赏,综合运用各种方式,让学生深入地感悟悟空的特点,最后再通过全段的朗读。回归整体,唤起学生对悟空的敬佩之情;另一方面,我也通过课前谈话中让学生放声投入地唱,揭题前夸张逼真地演,初读后无所顾忌地说,学文时各种形式地读,来给学生营造一个激情燃烧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了解情、体会情、感悟情、表达情……”的过程中度过激情燃烧的40分钟,也展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