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古诗6句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其起源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而关于端午节的古诗,更是吸引了无数喜爱古诗文的读者,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些古诗背后的故事和pirit。
第一句:“红装素裹相送远,何必烟波江上月。”
这句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端午日江南有怀》。时隔千年,读此诗,仿佛感受到了唐代端午节的风情。红装素裹,彩衣怒放;相送远,耐人寻味。这与现在端午节时期的重点活动——赛龙舟、吃粽子等不约而同。文中烟波江上月的情景,则是白居易将江南的美景娓娓道来,展露出端午节阳光灿烂、美好无限的特质。
第二句:“穿堂燕子来,舂罇饭已熟。”
这句出自唐朝诗人毛滂的《端午过后日常劳作》。这首诗虽然短小精悍,但却尽显端午节后村民们的辛勤劳作。文中穿堂燕子的出现,则吸取了《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中的“燕来楼上飞”。意为燕子飞来,象征着归家的喜悦和团圆的幸福。
古诗端午第三句:“短长翘諠魄,吴裹缕施狂。”
这句出自蜀汉文学家张衡的《鲸狱》。其中短长翘諠魄是指展翅翱翔的鹰隼;吴裹缕施狂则是指赛龙舟时的壮烈场面。而鲸狱,更是端午节的象征,因为传说在此时,众鱼虾虫竞相献上自己的生命,成为屈原奠定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粽叶”、磨光的竹块和“红枸杞”。
第四句:“黄鸟愁眉低复高,垂杨双蝉闹九皋。”
这句来自唐代诗人李端的《观潮》。这首诗描绘的是观潮的情景,而黄鸟和垂杨是常常出现在端午节的景象,更是端午粽子中常用的内馅。另外,这句诗还反映了端午节时期天气炎热,众人欣赏赛龙舟时,蝉鸣阵阵,营造出了一片热闹的气氛。
第五句:“三尺龙舟一捻波,一曲渔歌东海边。”
这句出自唐朝名士刘彻的《采芳歌》,道出了端午节最为热门的活动,赛龙舟。文中三尺龙舟的形式,代表了这个古老游戏的传统。在这首诗歌中,这个受欢迎的汉朝传统游戏被描绘成一曲轻快的渔歌,暗示游戏的欢快和竞技性质。
第六句:“屈原有思楚楚,吴王一夜泪滂滂。”
这句出自唐朝名将朱温的《赠别屈大夫》。这句诗侧重于端午节的历史意义和传统故事。其中“屈原”便代表了端午节的起源历史;“吴王”则代表了民间端午节传统文化的更为深刻、多元和情感表达的内容。这句诗,描绘了屈原知难而退、过江投水的历史故事,传达了端午节重要的历史任务,警示我们要坚定信念,战胜一切困难。
尽管这些古诗之间各有不同,但它们之间都贯穿着关于端午节的主题。通过这些句子的内涵,我们可以理解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元素:传统与变革。端午节作为一个古老的节日,我们不但要对这些传统做好继承、弘扬等方面的工作,更应该认识到如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及时补充、丰富、完善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传统也就会萎靡不振,难以生根发芽,也就失去了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