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读后感
《三毛》读后感1
我对于三毛的涉猎并不太深,她是一个在文坛上名噪一时的人物,抑或是一个操持着家务的平淡女子。有关她的评价太多太多,但我均不予理会。
没有看过三毛的照片,但我一厢情愿地把她当成一个美丽的,至少是可爱的女子。
有人把三毛和张爱玲作比,我笑笑,不置可否。
从美到极致的绝子沙伊达,到仇恨撒哈拉威人却最终为之送命的沙巴军曹;从为寻求爱舍弃一切的老实伙计沙仑,到被人奴役仍心怀自由的哑奴……,她笔下的人物,似乎都笼着一层阴影,一步步向着可悲的结局走去。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撕碎给人看,这活不错。美丽的人,美好的事物,却不一定都有完美的结局。只因结局的缺憾,便说悲剧没有意义吗?《红楼梦》,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都向世人有力地证明:悲剧往往比喜剧更加撼动人心。
三毛却又不是纯粹的悲观主义者,我更愿意相信,她是个十足的乐天派。
初到沙漠,她真切地感到了白手起家的艰难:“我被风沙迷了眼睛,觉得毫无方向。”她坚持下来了。用废弃的材料,构筑了一个极格调的家。从三毛的文字中,我们领略凄楚与绝境的战栗,漫天黄沙翻滚的雄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幽记,驼铃声声的悠扬……我的青春没有撒哈拉,从她的作品里,我领悟到一个别样的温柔、袤远、充满活力的撒哈拉。三毛懂得怎样化苦为乐,她管这叫作生活的艺术。
艺术,对的,三毛学过画,也颇有一点艺术造诣。在别人看来一文不值的坟场老人雕刻的石头,她花一千块钱如获至宝地买回来。她懂艺术,所以,她有敏感的心灵和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
旅行和读书是她生命中的两颗一级星,最快乐和最疼痛都夹其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流浪异域,勇敢潇洒的异乡人,却把“行”和“知”完美地揉合在了一起。她从小便不安
分,不肯活在芸芸众生既定的轨道里。对于她来说,有书可读,有路可走,快哉快哉!写作,只不过是生活之余的调剂品,正如蛋糕上的樱桃。
三毛的书我没有看到最后,有人说,她的人生正如她的小说那样,起伏不定。最后。好几逃离到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继续以自由不羁的灵魂浪迹天涯。
对于她的逝世,我竟没有一丝的怅然。
也好,人生就像一个圆圈,起点即是终点。三毛的一生很泼墨很尽兴,她离经叛道,做了许多常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我为她高兴,她是真性情地活过,她是真正为自己而活。
很自然而然地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诗:“天空没有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我又想起三毛最爱的天堂鸟,朵朵花瓣好像跳动的火苗,怒放着燃烧,红艳的鸟儿扑腾着翅膀,似乎下一秒就会飞回天堂去。
本就是的,天堂鸟的花语,正是“自由”。
《三毛》读后感2
你翻越洋河,踏步沙漠,一路逍遥洒脱,足迹印在天涯。――题记
一幅动人的沙漠图景,一场浪漫的沙漠接触,透过你的文字,我伴随你的沙漠足迹同往共睹。你是烟花一样明丽的女子,月光一样高洁的女子,沙漠一样冷寂的女子,踏着光阴而行,携一笠风,带一袖月,在撒哈拉踽踽独行,寻前世的乡愁。
怀揣着对沙漠的向往,你一路勇闯,带领我们来到这神秘的土地。
你曾写过一段关于撒哈拉沙漠早晨的文字,让我对那片神秘的沙土心生好奇,为之震惊。
“早晨的沙漠,像被水洗过了似的干净,天空是碧蓝的,没有一丝云彩,温柔的沙丘不断地铺展到视线所能及的极限。这时候的沙地,总能使我联想起一个巨大的沉睡女人的胴体,好似还带着轻微的呼吸在起伏着,那么安详沉静而深厚的美丽,真是令人近乎疼痛地感动着。”
读过后,我深深觉得,你克服这一路的艰辛,能够一睹此景,即使满身风尘也值得。
撒哈拉沙漠是一片浩瀚而壮美的沙漠,却也是一片精神文明的荒漠。你用一颗善良的心将
一个黑暗的社会用轻松的笔调描写出来,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这样的一个愚昧无知的部落――撒哈拉威人。
他们讳疾忌医,身体过度的疲乏;他们目不识丁,精神极度的空虚。他们似乎与文明隔绝,只与落后与封建为伍。
你宽容他们的无知,包涵他们的愚昧,你用真心与行动,为他们进行着身体的清理,心灵的洗涤,给那片荒漠带来了勃勃生机。
撒哈拉的故事被你用文字记录了下来传递给我们,更有的,拍成了照片,保存了魂魄。而有些,铭记在脑海,镌刻在心中,不会忘记。
一个人的旅程是冒险,两个人的路途是浪漫,真为你庆幸有一个叫荷西的男子甘愿为你放弃海的梦想与你相守相随,因为有你的地方,就是他的梦想。你们各自为对方挡一片乌云,寻一处明媚。爱把你们相连,难以分离。一携手,便是天涯。
品味你的文字,一路追随你的足迹,如此精彩绝伦的沙漠之旅令人如痴如醉。你把尘埃装进行囊,将故事寄去天涯。为了能独对千山,踏步浩瀚沙漠,探寻黄沙之上的落后文明,
你在岁月干枯万年的河床里忘记繁华,让心灵自由飞翔。
我不求能冒险沙漠同你一样,但愿能够保持与你一般的心境,勇闯未知与未来。三毛,愿你在那个国度安好。
《三毛》读后感3
我读了《 三毛百趣记》 ,这本书深深地被三毛打动了。三毛的命运为什么那么苦? 在那个年代里有钱的人吃得饱穿的暖,还处处欺负穷人。像三毛这样的穷人,没依没靠的在那个年代里活下来是多么不容易啊。三毛生活虽然艰苦,但他是个正直善良,见义勇为,敬老的好孩子。他能把讨到的东西分给和他一样的穷人,在雨天帮助老人提东西还把捡到的东西还给失主。风一样的女子
三毛的心灵是多么美好啊!我现在的生活要比他强的多,我每天有好吃的,有漂亮衣服,有楼房住着。我拥有的一切不就是三毛眼里的光明世界吗?我整天还不听妈妈话,学习上也不那么认真。我从现在就要以三毛为榜样,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三毛》读后感4
看着三毛对荷西刻骨铭心的爱和依恋,让我心酸,也令我汗颜。三毛为了爱情,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但是,简简单单的死又怎么能唤回断了线的爱人?冥冥之中,爱的力量能得到永生?
可是,世俗的人啊,爱到底是什么?是珍贵的亲情和友情,也是让人动情的爱情。以前,常常苦想着“爱一个人就要为他付出,甚至是生命。”尽管觉得不太公平,尽管有些委屈,但仍是那么认真那么执着地照着去试、去做了。付出了代价,能换回一时的甜蜜,一时间也会觉得自己已经潇洒过了,伟大过了,即使是生命立即终止,仍是无悔无憾了。可是,从不满足、从来自私的心又怎会为此而宁静,不再掀起巨浪?付出了,总是渴望得到回报,回报了便希望再多一些。天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给了回报的已经算是大大的君子,没有回报的,他会甩给你一句话:付出的不够,仅仅只是令他感动了一下子而已。究竟,多少的付出才能换回长时间的感动,或是更深刻一点?没有人回答!多少的痴男怨女,恰恰不懂得怎样将付出与感动划上一个完美的等号。
这爱的魔力也太大了!就像灯火外飞窜的飞蛾一样,明知道跳入“火坑”便是自取灭亡。但是,总是有太多人跳入了爱中。
三毛有那么辛酸的爱情,那是她心痛的感受。她的为爱而生为爱而亡,值得我们的尊敬。
《三毛》读后感5
烈日炎炎的一天下午,我惬意地窝在书房里吹着空调,读了一本生动有趣的书《三毛解放记》。三毛在解放前后发生的各种好笑、幽默、伤心的事情都仿佛精彩的电影一般,看得我津津有味。如今,这本书已经变成我枕边的小伙伴了,它让我喜欢到爱不释手。
三毛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圆溜溜的鼻头像一颗枣子,特别是他那光秃秃的大脑勺上竖着的三根毛毛虫一般的短毛,神气极了。这么有趣的名字再配上滑稽的长相,让人一看就会忍不住笑起来。这么可爱的三毛却是个没有爸爸妈妈,没人疼爱的孤儿,他瘦骨嶙峋、过着漂泊流浪的凄苦生活,但是他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和坚持不懈、与坏人作斗争的决心。
我从书中读到许多三毛的经历,仿佛感同身受。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三毛了,虽然他失去了父母,生活艰辛,但是他却乐观、坚强;他是一个乐于助人,具有雷峰精神的人;他勇敢、机智过人。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战乱中的三毛》中描述的故事:三毛想去当兵
打鬼子,征兵的人见他年幼体弱就拒绝了,但三毛不服气,拿起大刀对着大树干就砍,“唰”的一声,大树应声倒地。三毛还念叨着:“我不信东洋鬼子的颈子比树干还硬!!!”后来,三毛还当上了宣传队队长鼓励大家报名参军。在三毛迎解放的故事中,他结识了地下党领导的《少年报》报社的编辑叔叔,在编辑叔叔的关怀引导下,参加力所能及的革命活动,最终迎来了上海的解放。三毛机智勇敢地协助地下党进行革命工作,经常弄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妙点子,给对方来个措手不及。当然,偶尔也会弄巧成拙,让人忍俊不禁。
读完了这本书,让我了解了旧社会穷苦人们的悲惨生活,而三毛屈辱苦难的经历更让我懂得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新社会的三毛生活更好了,他能学上,吃得饱,穿得暖。有书看,有人关爱,有公园可去,这一切比以前只能吃树皮只能在昏暗的路灯下看书、冬天只能穿单衣可是天壤之别。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共产党,是他们解放了全中国,解放了许许多多像三毛一样的孩子,使劳苦大众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今天我们拥有了更多的幸福,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中国共产党在带领我们一步步迈向美好的`世界。今天我可以自豪地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希望自己能努力学习,珍惜现在的一切,以后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毛》读后感6
如果有来生我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
她打沙漠归来,转身,一世风华便在时光的墨里盛开耀目如初的花儿。
如若有一天,打红尘的某个街巷走过的你,遇到这样一个女子。她身材高挑,散着过肩的柔发,带着一种繁华落尽的沧桑。她深邃的眼眸流淌着,一股决然淡漠的味道,一种意兴阑珊的美丽。那么,请记得,她的名字叫三毛。
携一抹月光,走进沙漠深处,寻匿沙漠前世的记忆。有那样一个人,愿意用他的一生陪她来流浪,陪她一起面对尘世风沙,却又让她用一生来忘记,那个男子叫荷西。
他们曾用六年时间错过,又用七年时间来拥有。
你是锦瑟,我为流年。
记忆如花种,在时间流水的滋润下,开出了迷人的花,穿越历史的水墨画,一幕幕又清晰浮现:窗外,琥珀的夕阳被黑暗一点点撕开了缺口。马德里的夜空,像被洗过一样干净,
澄澈。当三毛走进荷西的房间,被震撼了―― “我抬头一看, 整面墙上都贴满了我发了黄的放大黑白照片。照片上,剪短发的我正印在百叶窗透过来的一道道的光纹下。看了那一张张照片,我沉默了很久……”六年后,荷西真的长大了,他告诉三毛,这世上他此生唯一执着的事就是对三毛永不变心的爱。只是,三毛终究不肯那么快,许诺明天给那个爱她到骨子里的西班牙男孩。她暂时还不想结婚,因为她内心深处还藏着她前世的乡愁,那就是去与西班牙有一水之隔的撒哈拉沙漠住上一年半载,甚至更久。而荷西的理想却是可以远航到希腊的爱琴海,此生除了三毛,唯有大海,让荷西眷恋不舍。
撒哈拉沙漠与爱琴海,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景,却有着相同的境界。他们竟都是这般相似, 热爱自由,不愿和尘世轻易妥协,喜欢去追寻远古的文明。荷西情愿割舍掉古希腊海的风情来守护他的爱情,这就是荷西,一个甘愿为了爱情去沙漠承受风沙苦楚的男人。也就是这样一个男人,给了三毛灵感与安宁。
“我想得很清楚,要留住你在我身边,只有跟你结婚,要不然,我的心永远不能减去这份痛楚的感觉。我们夏天在沙漠结婚好吗?我在沙漠等你。”摩挲着荷西的来信,我想那时三毛的眼眸中一定有泪光在闪烁。荷西,那个默默收拾行囊的男子,先去了沙漠,急于
的他,只为了等三毛到来时,可以好好照顾她。三个月,迟来的三毛打量着忍受着沙漠生活的荷西,头发和胡子都布满了黄沙,嘴唇干裂,双手粗糙。那是荷西默默无悔的执着与付出,愿意从十八岁起就为她守护,为她痴心不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