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教案一等奖公开课
  石壕吏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长文短教,短文长教“,《石壕吏》是一篇简短的叙事诗,要想让这篇经典的古诗根植在学生的心中,改变传统的读读背背的传统模式。继续深化“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构建生本课堂,就是让学生参与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碰撞出语文学习的热情。本着以上理念,我将《石壕吏》的教学作了如下定位:1.熟读课文:以读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2.体现简朴:用主问题导学,让学生体会一个时代的特征。3.设计活动:以导演历史剧为载体,让学生体会诗人伟大的情怀。在整个设计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提高能力,加强体验。附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在多层次的朗读中梳理情节,深入理解诗歌。
  2.体味语言背后潜藏的战乱之苦、家国之痛。
  3.感受诗歌中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寻读战乱之苦、体味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有情有味地读诗歌,理解一个苦命的家庭,一个苦难的时代,一个苦闷的灵魂。
  难点:感受杜甫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你真正关注过唐朝历史,这四个字一定会刺痛你的眼睛。因为那是一场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的战乱,那是一个浸泡眼泪、铺满鲜血的时代。在这个苦难的时代里,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记录历史的真实笔录,用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
  我们今天要来学习杜甫的三吏、三别中流传最广的一篇——《石壕吏》
  板书课题、作者 (安史之乱)
  二、译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解释重点词语,串讲诗意。
  出重难点:逾(yú):越过。戍(shù):防守。咽(yè):低微、断续的哭声,妪(yù):老妇人.一何:多么。投:投宿。犹得:还能够。偷生:苟且的活着。
  3.熟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1.自主学习(梳理故事情节):石壕吏改写
  有吏捉人-----听妇致辞------天明辞行(诗人行踪为线索,时间顺序)
  2.合作探究
  (1)假如你是导演,你认为诗歌中主角是谁?还有哪些人物?
  (2)如果让你来导演这场历史悲剧,你准备用哪个字来概括文中人物的遭遇?品读人物之苦:
  A:品读老妇之苦
  ☆苦难的家庭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品读一个“新”字两个儿子丧命,还有一个朝不保夕,人生最大的不幸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而老妇是白发人不能送黑发人,苦难的家庭,没有希望,没有盼头,是不幸中的大不幸。
  ☆无奈的命运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古人说文言,实字好比骨肉,虚字好比气质。两个虚词,一“且”一“矣”,更多地隐藏了了老妇无限的绝望和伤痛,聚焦了所有的无奈、沧桑和老迈。
  ②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老妇自请服役有自愿快速离去之意,这种想法来自掩护老翁、照顾儿媳、保护孙子的心理;由“请从吏夜归”一句可看出,差吏没抓到人,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人民在国难面前的担当;是杜甫悲悯情怀的曲折寄托
  ☆困窘的生活
  室中更无人,出入无完裙“更”,实在之意,突出被逼无奈的处境;“无完裙”突出家境的贫寒、困窘。
  B:品读老翁之苦
  ☆老翁之苦,没有保障的性命之忧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走”什么意思?“逾”可以换成“攀”吗?为什么一个年老体衰的
老翁会这样快速地越过墙头?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我们可以想像:痛失儿子、妻子的老翁将在形单影只,恐惧不安中了度余生。
  C:品读杜甫之苦
  杜甫之苦:复杂矛盾的苦闷灵魂
  D:品读官吏之苦
  官吏之苦:无可奈何的为虎作伥
  E:其他人物之苦
  ------------ 覆巢之下无完卵。
  四、编排课文(机动处理)
  1.成功的剧目演出,一定会有几处精细、传神的特写镜头它震撼人心,让人永生难忘,作
为导演,你准备捕捉哪个细节来重点打造?
  2.《石壕吏》视频欣赏
  五、小结
  他用枯瘦的手蘸来人民如墨汁一般浓浓的悲哀,记录了盛唐这个伟大的时代衰亡的历史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备受后人赏玩。可是,又有多少人看到这每一个字都是他眼中的泪,心中的血,都是一个圣人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
  六、布置作业
  1.将《石壕吏》改写成记叙文或剧本。
  ☆2.有兴趣的同学继续编排课本剧。
  附板书设计:
  石 壕 吏
  杜 甫
  (小序)暮投石壕村
  开端: 有吏夜捉人
  一个苦难的时代
  发展: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一个苦命的家庭
    一个苦闷的灵魂
  结果: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尾声)独于老翁别
  【教学后记】
  一、 “以生为本”经验小结
  由于确定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所以在课堂中开展的活动比较充分。笔者认为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活动一:熟读课文。
  如果说古诗文阅读是学生语文阅读的“危险区”,其主要原因便是古诗文本身的语言障碍。古诗文是简洁典雅的语言,但是由于词义的压缩和转化,已经和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培养古诗文的语感,让优秀的古诗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文化积淀,就必须以读贯穿学习的过程。熟读课文,以拉近文本和学生的距离。在本节课译读课文这个环节中,我是这样贯彻“以生为本”的思想的。
  1.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由学生出重难点字词,确定读音和意思。指读和自由读结合。
  2.读懂意思。
  由学生串讲诗歌大意,然后再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课文。
  这个环节或者是在学生读中发现问题,或者是由学生推荐讨论重难点字词。如果改有教师推荐重难点,有可能会犯经验主义的问题。同时,学生自由读阶段的时间要充足,不能走形式主义的道理。
  (二)活动二:主问题研读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创造的支点,以“问题”作为连接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中介,采用“问题教学法”,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的反馈随时掌握学情,兼顾学生个体不同的学习进度,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达到学习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