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低声教育读后感
我们选择低声教育,不是因为软弱和溺爱,恰恰是因为我们有能力换位思考,理解孩子的想法和难处。
当我们遇到想吼骂孩子的事情,先花几分钟单独相处,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
如果孩子已经得到了教训或者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我们不如就学习古人的“悔愧不责”。
用平静的语气跟孩子说清楚道理,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无怨的青春
我们跟孩子沟通,无非是想得到孩子的配合。
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先给教育定下一个“低声”的基调。先从事实上和心理上,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比如叫孩子过来谈问题之前,不是怒气冲天的叫孩子的全名,而是低声的叫孩子的乳名或者叫上一声“宝贝,过来一下”。
一个小小的称呼的改变,气氛就会变得融洽很多。
再比如跟孩子谈事情的时候,不是站在孩子身边,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架势。而是蹲下来跟孩子视线平齐,抱一抱孩子的肩膀或拉着孩子的手来说。
一个轻柔的抚摸,能够让孩子的心理防御很快卸下来,开始跟我们平和的对话。
有了一个好的开始,良好的沟通就成功了一半。
最后,想把席慕蓉《无怨的青春》中的一段文字,做一点小修改,分享给所有的朋友们:
“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有了一个孩子,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
不管你们相处的时间有多长,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暇的美丽。
若他走向独立,与你渐行渐远,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
多年以后,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刹那,充满温情的陪伴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
当你去试着调整原本火爆的脾气,就有了低声的教育。
你低声跟孩子说话的样子,会是他童年最珍贵的礼物和最温暖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