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短文两篇
小思席慕容
课时
二课时
学习方法
学习内容
方法总结
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学习两篇文章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特点。
认真预习,扫清字词障碍,对作者和文学常识及文体资料要牢记。这样才能为下步理解和领悟内容和思想做准备。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培养深入细致探究课文的习惯。
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反映的情感
学习透过文字表面看出实质,从字面意思中,体会出语句中的深刻内涵。真正的读懂课文。
通过比较两篇文章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学会读准课文内容。
感悟文章表达的哲理,学习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所得到的启迪
教学目标
1、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2、学习先抑后扬及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重点:感知课文内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古代,有一种昆虫得到了许多诗人的眷顾,它多次被赋予了诗人的主观情感。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曾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被称为北宋第一贫民词人柳永也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之句。为什么小小的蝉会吸引如此多的文人墨客的关注,它有什么特别之处?我想学完本课大家就会明白这个问题了。
二.散文
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告文学等。它的特点是1、形散而神不散。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3、抒情性强,情感真挚。4、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三、检查预习
1.字音
liǎn):本课指收拢。聒guō):持续嘈杂,本课指不停地叫。宽shù:宽容饶恕。短zhàn
一丝不苟:gǒu)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小的地方也不马虎。
bēi)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上苍:上天。
把玩:拿在手中玩赏。
2.作者简介
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祖籍广东番禺。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1981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她以笔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彤云笺》、《香港文学散文》《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三.合作探究
1、听课文录音。听准字音,注意朗读的感情、节奏。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出语气,读出感情。思考:
1)、《蝉》这篇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出来并说说对它的理解。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
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之处,也是由蝉引发的对于生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了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2)《蝉》是按怎样的思路来结构文章的?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明确:----------------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也叫先抑后扬,是指为肯定某人、事、物、景,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运用此种构思法要注意抑少扬多,扬能压抑。
如茅盾《白杨礼赞》,要写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开篇先写它的生长环境——黄土高原的“单调”,使人恹恹欲睡,这是抑,突然看到挺拔的白杨,使人精神为之一振,这是扬;杨朔《荔枝蜜》先写自己不喜爱蜜蜂到后来赞美蜜蜂,也属于欲扬先抑。小说中写人也可以先贬后褒,同属于此。
这种写作手法的好处: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落差大,先落到谷底,然后突然上升,读者感觉特别深刻,另外,读者能把抑的与扬的结合对比,使扬的效果更好。
3)、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4)、《蝉》一文中的“斜阳里,想起秋风颜,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秋风颜”给你怎样的感受?
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少而意丰。
5)《蝉》的主要内容和主旨是什么?
通过一个病蝉的细致观察和朋友对蝉生命历程的介绍,感情由对蝉的烦到对蝉生命历程惊叹,最后宽恕了它。
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手法,由衷的赞美了生命的珍贵。
四.布置作业
仿写句子
1)生命就要像蝉一样,即使短暂,也要固执地等待.
生命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
2)生命是辽阔的大海,蕴蓄着不尽的情思;
生命是深邃的湖泊,孕育着无限的希望;
生命是广袤的星空,绽放着智慧的花朵。
                    第二课时  贝壳
一.导语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经常能看到身边大大小小的事物,但是我们是否留心去观察它呢?是否通过它的表象去思考其中蕴含的道理呢?这两篇短文都各我们很好的借鉴。希望同学们能像作者一样,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 作者介绍
席慕蓉: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祖籍察哈尔盟明安旗贵族。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及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她是台湾知名画家,更是著名散文家与诗人,著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诗》,美术论著小心灵的探索》、《雷艺术异论》等。她的作品浸润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彩,透露出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
。合作探究
1、《贝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段主要叙述了捡贝壳及其美丽、坚硬、精致,并对这一卑微生命发出了感慨。:后3段是作者由贝壳引发的人生感慨。
2、《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在描述了贝壳的精美之后,作者并没有就此停笔,而是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
3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的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4、《贝壳》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
作者并不希望建立叱咤风云的丰功伟业,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壳,用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塑造执著而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打动人们。固执简单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表现了她并不渴求人们对她绝对地赞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一种感动,希望能像贝壳的美感动她一样感动着世界。
5、简析《贝壳》的写作特
明确:托物言志的写法; 夹议夹叙的写法。
四.比较学习
这两篇散文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明确: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
不同之处:
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五.课堂小结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通过学习这两篇短文,我们会高声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六.布置作业
生命是辽阔的大海,蕴蓄着不尽的情思;生命是深邃的湖泊,孕育着无限的希望;生命是广袤的星空,绽放着智慧的花朵。请以“感受生命”为话题写——篇文章。要求:题目自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补充材料: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人生苦短,若虚度年华,则短暂的人生就太长了。                          ——[]莎士比亚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
七.拓展延伸
席慕蓉精美片段积累:
1)所有的岁月都已变成
  一篇虚幻的神话任它
  绿草如茵花开似锦
  也终于都要纷纷落下
  在坠落的昏眩里
  有谁能给我一句满意的解答(摘自《无怨的青春距离》)
2)我喜欢回顾,是因为我不喜欢忘记。我总认为,在世间,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时刻似乎都有一种特定的安排,在当时也许不觉得,但是在以后回想起来,却都有一种深意。我有过许多美丽的时刻,实在舍不得将它们忘记。(摘自《成长的痕迹回顾所来径》)
3)整个人类的生命有如一件一直在琢磨着的艺术创作,在我之前早已有了开始,在我之后也不会停顿不会结束,而我的来临我的存在却是这漫长的琢磨过程之中必不可少的一点,我的每一种努力都会留下印记。(摘自《生命的滋味》)
无怨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