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阳春白雪的成语故事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
  《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琵琶大曲的代表作,其特点是综合应用琵琶文曲、武曲的表现手法和演奏风格。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雅乐曲;亦指高深典雅、不够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常跟“下里巴人”对举。语出[汉]刘向《新序》卷二《杂事第二》:“辞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陵采薇,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而已也。 ”李周翰注:“《阳春》、《白雪》,高曲名也。”后因用以泛指高雅的曲子。《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结论二:“现在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统一的问题,是提升和普及统一的问题。”
  成语典故:
  原文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汉]刘向《新序》卷二《杂事第二》:“辞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陵采薇,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而已也。”
  成语含义:
  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曲名
  《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琵琶大曲的代表作,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其特点是综合应用琵琶文曲、武曲的表现手法和演奏风格。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雅乐曲;亦指高深典雅、不够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常跟“下里巴人”对举。李周翰注:“《阳春》、《白雪》,高曲名也。”后因用以泛指高雅的曲子。《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结论二:“现在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统一的问题,是提升和普及统一的问题。”
  成语辩析:[正音]春;不能读作“cūn”。
  [辨形]雪;不能写作“血”。
  [近义]曲高和寡 、鲲鹏图南
  [反义] 雅俗共赏、下里巴人
关于雪的成语  [用法]常跟“曲高和寡”连用。也常和“下里巴人”搭配使用;并多用来比喻脱离人民大众的文艺作品。一般作主语、宾语。
  [结构]联合式。
  [例句]文艺既要普及;又要提升;众熟悉的是“下里巴人";但他们也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