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池上》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说明: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古诗,掌握识字方法,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踪、迹、浮、萍”四个生字,会写“采”。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理解诗句的内容,初知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准备: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教师)
3.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学生)
4.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学生),师生查诗人、诗作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师生进行古诗对对碰游戏,增加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展示荷塘美景,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研究氛围。
二、研究新知,理解诗意
1.教师讲解生字“踪、迹、浮、萍”和“采”的写法,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
2.教师朗读《池上》,让学生跟读,并解释诗句的含义。
3.学生结合图文,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
三、情境体验,感悟诗意
1.教师播放古筝曲《春江花月夜》,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之美。
2.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3.师生共同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四、巩固练,反思总结
1.学生进行生字练,巩固识字方法。
2.学生背诵、朗读《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3.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研究收获和感悟。
XXX是唐朝史上最多写诗的诗人之一,他一生写了3600多首古诗。他的诗歌通俗易懂,不仅老年人可以听懂,而且孩子们也可以欣赏。在《池上》这首诗中,XXX描绘了一个小娃在荷花池塘上玩耍的有趣故事。
为了了解这个故事,我们需要仔细阅读这首古诗。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第67页,自由读一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难读的生字,并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在这个课堂上,我们将研究新的生字和词语。例如,“踪迹”这个词是由“踪”和“迹”两个字组成的。踪迹是指事物所遗留的痕迹。我们还会研究“浮萍”这个词,它是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水草。此外,我们还会研究“采”这个字,它的本义是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
春江花月夜教案通过阅读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小娃在荷花池上玩耍留下的踪迹。我们可以将这些踪迹与其他事物留下的痕迹进行比较,例如,在雪地上,我们可以看到小动物留下的脚印和画家留下的绘画痕迹。
最后,我们还可以欣赏XXX的其他诗歌,例如《采莲曲二首其二》、《江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小池》。这些诗歌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让我们感受到了唐朝的诗歌魅力。
师范写:字体特点为爪子头平撇短小,点撇呼应,横稍斜,位于横中线,竖画挺拔,位于竖中线上,长撇斜捺左右舒展。整个字上小下大,木子扁宽。这个字的生描和红写都得到了师生的好评。
3.以下是一首诗,其中藏了一些生字,你能读出来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二读:读出节奏
1.划分节奏读古诗。师引导学生:大家已经认识了这些生字,现在我们要读出这首五言诗的节奏。请听录音,用“/”标出来。(学生练朗读,用铅笔在书上做记号)
2.指名汇报,相机大屏显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指名读古诗。
4.师讲解诵读要领并范读:诵读古诗时,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音断气相连。请听我这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