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本国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为重点欣赏曲目。乐曲既具有中国古典音乐特有的朴素、典雅的神韵,又兼具江南丝竹音乐特有的亲切、玲珑的风格,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深为国内外听众所珍爱。同时,《春江花月夜》创设了神话般美妙意境,易于中学生通过欣赏、体验产生相关联想,并学习“换头合尾”、“ 鱼咬尾”、“变奏”等民族器乐创作知识,了解中国民族管弦乐主要乐器的音及形制,感受民族器乐曲的独特韵味。
教材分析:《春江花月夜》优美柔婉的旋律,精巧细腻的配器,结合动与静、远与近、景与情的艺术手法,展现了春、江、花、月、夜、人,这六种事物错落重叠、幽美恬静的意境,令人心旷神怡。体现了以“平和恬淡”为美的中国古代音乐审美特征。该曲虽然是多段体,并且文学标题成套,属于一种套曲化的单乐章混合曲式。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具有初步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经过训练能够做到自己识谱视唱。他们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很高,充满自信,但对中国民族音乐还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音乐综合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高。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
学生用具:课本
春江花月夜教案
课题
《春江花月夜》
第3课时
学科
音乐
年级
八年级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鱼咬尾”创作方式。通过教师绘声绘的讲解和学生演唱乐曲主题旋律,加深对乐曲各段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在欣赏中训练学生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到了民族音乐的魅力,希望同学们能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和传承我们的民族音乐。
重点
通过欣赏、剖析作品,感受乐曲的优美意境。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鱼咬尾”、“换头合尾”及其作用。
难点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朗诵给同学听。
同学知道这首古诗的名字吗?学习过这首古诗吗?
由于引入课题。
讲授新课
1、作品介绍:《春江花月夜》是中国一首古典乐曲, 原是一首琵琶曲,名《夕阳箫鼓》,后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乐曲以优美流畅的旋律,精巧细腻的配器,动与静、远与近、景与情的艺术手法展现了春、江、花、月、夜、人,这六种事物错落重叠、幽美恬静的意境,令人心旷神怡。
2、完整欣赏作品:教师播放民族管弦乐队演奏的乐曲《春江花月夜》
3、分部分赏析
(1)教师播放“江楼钟鼓”音频并讲解:演奏乐器:琵琶、古筝、新笛。
结构特点:“鱼咬尾”
音乐描写了夕阳映江面、微风拂涟漪的优美景。
(2)教师播放“月上东山”音频并讲解:优雅如歌的旋律、典雅协调的彩,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一轮明月从东山升起,在云层中游移出没的情景。
(3)教师播放“花影层叠”音频并讲解:乐曲描写了阵阵清风吹皱一江春水,葱葱花木掩映月朦胧的画面,岸边簇簇鲜花倒映在江水中,增添了江山秀丽的彩。
(4)教师播放“水云深际”音频并讲解:刻画了月光映入水中,水天一、云深不知处的壮观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5)教师播放“渔歌唱晚”音频并讲解: 首先由箫主奏如歌的旋律,表现了渔歌四起,由远而近,渔翁们在归途中悠然自得地边摇橹边唱着丰收的歌谣。然后音乐突然变快,乐队合奏,把人们兴奋、欢乐的心情描写得淋漓尽致。
(6)乐理知识:换头合尾——每一段的前半部分在主题音乐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变化,加入了新的音乐元素(即“换头”),而在每段的后半部分反复主题旋律(即“合尾”),这样的创作方式称之为“换头合尾”。
(7)教师播放“洄澜拍岸”音频并讲解: 琵琶用轮扫有力的弹奏,似渔舟破水。古筝划奏,大鼓滚奏,似波涛拍岸,乐曲速度不断加快,旋律气势磅礴。
(8)教师播放“欸乃归舟”音频并讲解: 音乐开始,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强奏出起伏不断的旋律,那是对划船动作的描写。筝始终模仿水声由低而高划奏,当加快速度、增强力度,把音乐推向高潮后,即转慢速。生动地刻画了归舟破水的意境。
(9)教师播放尾声音频并讲解:表现了归舟远去,春江更加宁静,令人回味无穷。
4、教师播放完整音频并指导学生回答:由“江楼钟鼓”的主题,经过六次变奏加尾声,通过变奏的手法完整地描绘了傍晚、小舟、箫鼓等江上秀丽的景,而且借景抒情,激发了人们对祖国山河无限赞美的深厚情感。
1、学生听老师介绍作品,识记重点内容。
2、学生欣赏乐曲,同时观察演奏乐器,听辨音。
3、学生和老师共同赏析
(1)学生聆听江楼钟鼓(引子及主题呈示)思考:说一说你听出了哪些主要的乐器?“江楼钟鼓”这一乐段有怎样的旋律特点呢?音乐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2)学生聆听    “月上东山”
思考 :音乐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3)学生聆听“花影层叠”音频并思考 :音乐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4)学生聆听此段音乐并思考:音乐的特点是什么,音乐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5)学生欣赏并思考:你想象中的“渔歌唱晚”是怎样的画面?音乐前后两部分有什么变化?分别描绘了什么情景?
(6)学生通过“江楼钟鼓”和“渔歌唱晚”两段的开头结尾的对比来了解这个知识点。
(6)学生欣赏并思考:你认为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7)学生欣赏并思考 :假如你是一位音乐家,根据这个标题你会描写哪些音乐形象?如何来表现这些音乐形象?
(8)你能说出尾声的音乐特点表现了怎样的场景吗?
4、学生完整聆听:注意每段的结束音和下一段的开头音之间的联系。
1、对作品有个初步的感知,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作品。
2、以作品有个完整的印象,熟悉乐曲旋律。
3、培养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
(1)听辨几种乐器的音,识记乐器的音特点,熟悉主晚上再旋律。
(2)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
(3)通过欣赏让学生脑海中勾画出一个画面。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重点欣赏此段音乐,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想象力。
(5)积累民族创作手法相关知识。
(6)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7)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8)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通过细致的赏析学生能够感受乐曲的意境,再次完整欣赏再深主题印象。
拓展延伸
教师播放钢琴与民乐版本的《春江花月夜》
欣赏一首古典与现代融合版的《春江花月夜》
感受中西结合和古典与现代的美。
课堂小结
《春江花月夜》是乐,亦是画,更是诗。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也可以感受到经典音乐必须立足于民族特,从民族的、本土的、传统的文化中去汲取营养,只有这样才能缔造出民族音乐的美丽神话。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说出自己对歌曲的体会。
对本课进行总结 ,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