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学科网春江花月夜教案汇总4篇
 
  中学语文学科网春江花月夜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感受和体验诗歌的意境和形象。
  2、理解诗歌的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体会景、情、理的完美融合。
  3、感受春江花月夜的美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生、对宇宙的联想与感慨,体会诗中表现的游子思妇相思相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展开联想与想象,体味诗歌意境
  2、把握水融、优美深邃的景、情、理教学难点
  1、把握水融、优美深邃的景、情、理
  2、置身诗境,理解诗中的画面及由此产生的人生感慨
  教学方法
  情境设置法、学案导学法、点拨法学法指导
  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梳理诗歌中的意象
  2、通过诵读,合作探究,让学生掌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中的情感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PPT)
  教与学互动设计
  (课间利用多媒体播放民乐《春江花月夜》,展示春江月夜的图片暖场)
  一、情境导入
  我们中国自古便是诗的国度,唐诗更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在我国浩瀚的诗海中,有无数文
人墨客都曾望月有感而写下吟诵月亮的美丽诗句,同学们读过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
  现在我们展示、交流一下课前分组搜集到的古典诗词中的咏月佳句,看看月亮承载了人类哪些丰富的思想感情。
  (小组展示。出示powerpoint)
  1.自然美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宇宙意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3.望月怀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情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
  4、思家恋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月在诗歌中似乎成了诗人生命情怀的寄托,而月也因此成就了不少诗人的千秋美名。唐代的张若虚就是如此。现在,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他笔下那轮光照千古的明月吧。
  二、板书课题
  光照千古的明月,江流不息的情思——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诵读赏析
  三、知人论世
  小组代表根据课前搜集的信息发言,介绍张若虚及《春江花月夜》教师补充(出示powerpoint):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和形式,采用优美的抒情旋律,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水乡春江花月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发出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抒写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全诗格调清丽婉转,抒情缠绵幽怨,意境高远阔大,是一首写景、叙事、抒情完美结合的诗歌极品,读来如痴如醉,如饮琼浆玉液,沁人心脾。
  此诗自明代后颇受评论家的重视和推崇。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称:“那是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这里有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
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四、置身诗境
  1、播放音乐,诵读诗歌。播放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控制音量,不宜大)。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诵读诗歌。
  2、设置问题,交流感受。设问:读后觉得这首诗美吗?美在哪些方面?学生发言。师生共同归纳。教师板书: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
  五、缘景明情
  (对照导学案预设的思考题,分组推选代表发言;学生互评,补充完善;教师相机点拨)
  1、作者在前八句中集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第一组代表回答;其它小组评价补充)
  明确:
  作者依题摹写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景物,它们构成一幅美妙的花月图。景物的特点是:空明澄澈,幽美恬静。这部分写出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意境美)。
  2、面对良辰美景,作者产生了怎样的遐想?(第二组代表回答;其它小组评价补充)明确: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共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应是“哀而不伤”的。以短语概括本诗节的意境:清明洁净,奥妙无穷。
  第二部分,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抒写心中的感叹。(哲理美)
  第三部分内容(白云一片去悠悠------结尾)重点写什么?游子、思妇的相思情景如何?(第三组代表回答;其它小组评价补充)
春江花月夜教案  提示:可以到这一部分诗句所描写的意象,结合相应的修辞手法和人物的动作、心理来谈。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意象:白云、高楼、妆镜台、帘、捣衣砧板、鸿雁、江树,表现的是思妇与游子纯真的爱情美与人性美。
  修辞手法:例如,“月徘徊”,就是拟人的手法,表现了月的人性化,从而衬托出思妇的孤独与寂寞。
  思妇的动作,如卷帘,拂砧,这些细微动作恰好表现思妇因见不到心上人而寂寞难耐的心情,从而进一步刻画了她的相思之苦闷。
  对游子的分析,重点引导学生出其心理独白的有关词语,让学生更好地体味。明确:
  第三部分,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情感美)
  六、升华情感
  1、配乐朗诵。
  教师选择诗句示范诵读;
  同学相互推荐诵读(放《春江花月夜》背景音乐伴诵);师生点评。
  2、设问升华。
  设问:诵读和欣赏这首诗,我们收获了很多美感享受。其中哪些句子令你印象最深、感触最多?请从景、情、理三方面任选一例,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作形象化的解读。
  学生发言;师生点评。教师择要点拨:
  ①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首句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月共潮生,一个“共”字,强调了春江与明月天然的诗意联系;一个“生”字,则又赋予了明月和潮水活泼泼的生命热情。)
  ②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月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融和在一起,看不分明,真是月光如水水如天。)
  ③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叩问人类本源、明月长存、宇宙永恒的宇宙意识。)
  ④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从“水”的意象联想到人的个体生命是有限的,人类的生命代代相传是无限的,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
  ⑤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游子想念思妇,爱情永恒。)
  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两地相思,望月怀人,游子思妇遥寄相思,亲情永恒。)
  ⑦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从“落花”的意象联想到花开花落,游子思乡。)
  ⑧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由己及人,两地相思永恒。)
  七、拓展延伸
  教师导引:为何古人看到这样的景就会生发这样的情感与思考,这种景和情有必然的联系吗?为何又能引起我们的情感共鸣,这种文化是否已积淀为一种民族的审美情感?要得到答案我们就必须自己从历代诗文中去寻。下面我们就来分析探讨这首诗的“明月”、“落花”两个意象的寓意。
  1、分组比赛,列举诗句;
  2、分析意象,体会情感;
  3、综合概括,明确寓意;
  a、明月:
  1、思念——月可以跨越时空;
  2、时间流逝、人生短暂——升落、圆缺
  3、愁绪——阴晴圆缺、悲欢离合
  4、爱情——花前月下
  b、落花:
  伤春核心意象——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
  参考诗句
  a、明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
  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苏轼)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唐刘禹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唐张九龄《望月远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b、落花
  欲向相思处,花开花落时。(唐薛涛《春望词》四首之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纱》)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宋晏几道《临江仙》)春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清《红楼梦》)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