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句子专项复习(方法+句子训练)
小学六年级句子专项复习(方法+句子训练)
(一)陈述句间的转换:总体上是有不(否定词)去不,无不加不(否定词)。
1、陈→反:加上疑问词(怎么、难道)和语气词(呢?吗?)
上题应该是: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改为:难道这不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吗?或者:这怎么不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呢?
2、反→陈:和上面的正好相反。(注意标点符号)
上题应该改为:难道不经过努力,学习能取得好成绩吗?
改为:经过努力,学习能取得好成绩。
(二)直接和间接的相互转换要注意的事标点符号的人称代词的转换。
1、直接引语(人物直接说的话,提示语后有冒号、引号)
注意:人称代词要变换: 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
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它们、她们直接→间接,
上题应该改为:小红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改为:小红对陈庚说,她还要等她的同伴呢。
2、间接→直接,间接引语(转述别人的话,提示语后加逗号,去掉引号)
上题应该改为:小明告诉我,他明天要去春游。改为:小明告诉我:“我明天要去春游。”(三)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有两个否定词)
方法:一般改在后半句,能构成否定词的字(有、能、是、可能……),如果没有可以再加否定词,最后看句子是否通顺,可进行适当的增减。用“非……不可”的句式改双重否定句。或者是加“不能不”“不得不”等,一定再读一读,看看句子是否通顺。
上题应该改为:这些作业我一定要完成。这些作业我非要完成不可!(句号→感叹号)这些作业我不能不完成。
(四)把句子改为比喻句。
一样事物(本体)+比喻词(好像、仿佛、是、宛如、似乎)+另一样事物(喻体,和原事物有相似之处:性质、形状、颜、特点等)
(五)把句子改为拟人句。
被描述的对象一般是动物或植物,改拟人句就是赋予他们人的动作或行为。(好处:生动、形象)
(六)、修改病句
1、用词不当。
他把节俭下来的钱捐给了灾区。“节俭”是形容词,不能带趋向动词“下来”。应改为动词"节省"。也有虚词使用不当的现象。
例如: 伊朗厨师可能是不熟悉我们的炊具的用法,也许是由于心情紧张,反正是把烤羊肉没有做好。
“把”字短语不能放在否定词前面。应改为:反正是没有把烤羊肉做好。
2、搭配不当。
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②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③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④主语和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⑤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如: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北京”是“季节”,主宾不搭配。
又如: 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加快”可以配“速度”,但不能配“规模”,这是动宾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
①主语残缺。有两种情况:a.由于滥用介词和“介词……方位词”格式,造成主语残缺;b.暗中
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②谓语残缺。有两种情况:a.一句话说了主语,还没有说完谓语,却又另外起了个头,因此造成谓语中有残缺;b.由于缺少谓语中心语造成谓语残缺。
③宾语残缺。往往由于宾语前的定语太长,使得中心语残缺。
④定语、状语缺少或者不完整。⑤缺少关联词语。例如:
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8500万元。(这个句子的谓语“拥有”什么,残缺。应补上宾语“的大型企业”。)
拟人句的好处
4、成分赘余
①主语有多余成分;②谓语有多余成分;③宾语有多余成分;④定语多余;⑤状语多余;
⑥补语多余。
例如: ①《人民日报》社论见诸于各大报刊。
“诸”是“之于”的意思。删去“诸”或“于”即可。又如:
②欢迎领导到我校光临指导。
“到我校”即“光临”,造成赘余,修改的办法是留其一,去其重复。
5、结构混乱
①词序不当。几种情况:a.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b.把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c.把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上;d.多层定语语序不当;e.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如:太监是我国封建皇宫中特有的产儿,是被阉割过的封建帝王的奴仆。
对太监的介绍应先将其特点说明“是……的奴仆”,再言其“是……的产儿”。否则“特有的产儿”的概述设着落,交代不清。
②句式杂糅。有两种情况:a.两种说法混杂;b.前后牵连。
例如:客房内均设有闭路电视、国际国内直披电话音响、房间酒吧等应有尽有。
该句把两种句式拼在一起造成杂糅。一种是“客房内均设有……酒吧等”,另一种是:“客房内闭路电视……应有尽有”。两种句式应删其一种,从而保持句子表达的明确。
③复句中暗换分句主语,造成混乱。例如:
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也该句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老工人的一席话”;第二个分句的隐含主语是“小邱的心”。由于句子是隐含转换主语,因此造成句式混乱。
④层次不清。例如:
新华社发出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全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引起了强烈的反应。
新华社发出的这条消息,就重视程度而言,科学界人士重于广大读者,因此,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动态;另外最后一句“引起强烈的反应”属于抽象性语言,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
6、表意不明。
①指代不明。例如:
王新和李红赛跑,经过一段激烈的竞争,终于他取得了胜利。“他”是指王新还是李红不明确。
又如:我站在窗前向操场一看,这里有很多同学在打球。“这里”指代不明,应改为“那里”
②意思混杂,不知所云。例如:
这些年,写文章的人特别喜欢“该”和“其”这两个带有文言彩的词。“该”和“其”当然可以用,因为今天我们用的是现代汉语,很多时候,用“这”“那”“他”之类,文章更流畅。这就提出一个问题:“该”和“其”要用得恰到好处。
前面说“该”和“其”当然可用,中间又讲现代汉语中的“这”“那”“他”使文章更流畅,最后又说“该”和“其”要用得恰到好处,使读者无法明白“该”和“其”与“这”“那”“他”用哪个更好。
③歧义句。
例如:请你代我买两张北京到西安的往返飞机票。
此句有两种理解:其一,往、返共两张。其二,往,两张;返,两张。
又如: 这个厂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的百30%,受到上级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