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0讲 古诗词曲鉴赏
七年级上册
(一)观沧海
曹 操
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苍茫动荡惊涛拍岸吞吐日月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自己博大的胸襟(开阔的胸怀)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2.请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3.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表达作者胸襟开阔、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概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这首诗是诗人北征乌桓,经过碣石山时所作。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壮丽的诗篇。
B.诗人把登高望海所见的秋天自然景,特别是把大海的壮阔生动地描绘出来,让我们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C.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通篇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D.“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诗歌由“观”字展开,具体写登山所见所感。
5.(2018·福州)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1.首句写景,既点明了季节是暮春,又寓情于景,将飘零之感煎牛排做法离别之恨等感情融入其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次句紧扣诗题,将题目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其中的“过”字凸显了诗人同情好友旅途艰辛、被贬地荒凉的感情。
2.首句中描绘了哪些意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描绘了漂泊无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诗人通过描绘南国这种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苦的气氛。
3.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时事新闻课【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比喻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希望它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示例二】运用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有情有义的信使(借景抒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更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示例三】情景交融,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描写泰山的诗句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三)次北固山下
王 湾
1.“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其妙处。
【示例】“悬”指笔直地高挂的样子,诗人以“一帆”的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更显其壮阔与磅礴。
2. (2018·孝感)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
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两字使之拟人化,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当中的哲理。
3.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首联点出“客路”,表明自己出行在外,暗寓思乡之情;颈联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表达不得回乡的忧愁;尾联欲借“归雁”传递“乡书”,饱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4. (2018·咸宁)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D)
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
B.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C.颔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D.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凉拌笋丝的做法(四)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老树西风,与“夕阳”相呼应的
是“昏鸦”,与“天涯”相呼应的是“古道”,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人家”,体现“思”字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绘了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用自己的话描述画线句子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在沉沉暮中向着远方踽踽前行。
4.下列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A.前三句十八个字,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图,动静结合、有声有,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挑选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5.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这首小令极其出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借助于枯藤、老树、昏鸦等具有明显深秋彩的意象,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五)夜雨寄北
李商隐
1.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虚实相生,强调了诗人对妻子(友人)的思念之情,强烈而缠绵。
2.三、四两句明明是写今日的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描绘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的情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这是一种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奇妙构思。用想象未来相逢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思之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秉烛夜话的内容,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在时间和空间的回环对照中,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
3.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D)
A.这首七绝情思委婉,清新流畅。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遥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刻的思念之情贯注其中。
B.第一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C.“何当”为想象、希望之词。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象美丽,描写得逼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
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喜爱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
七年级下册
(六)木兰诗
《乐府诗集》
1.请从写作手法角度赏析“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这两句运用对偶和互文的手法,表现了战争的频繁激烈、残酷和持久。
2.(2017·福建)“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3.说说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木兰既是一个云鬓黄花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乡。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4.下面对《木兰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表现了木兰购买战马和用具的忙碌,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B.“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表现了木兰的女儿心思和军情紧迫,使故事更具传奇彩。
C.“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三个对偶句简洁明快,写出了战事推进的迅猛与激烈,表现了女英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强悍的尚武精神。
D.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写得繁简得当,极具匠心,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七)登幽州台歌
韩信连招陈子昂
1白脸狼.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的悲凉之感。
2.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联想: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情感: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
3.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
(八)望 岳
杜 甫
1.“齐鲁青未了”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造化钟神秀”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2.请用自己的话描绘“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所展示的画面。
【示例】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让人心胸也为之荡漾;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
3.从炼字的角度说说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妙在何处。
【示例】“钟”字将大自然人格化了,写出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用得好,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高大巍峨的形象。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为什么千百年来都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这两句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表达了诗人渴望登上绝顶的愿望,同时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它既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也激励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因而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5.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
A.“齐鲁青未了”一句是说在齐鲁大地上都能望见泰山的青,用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B.“会当凌绝顶”中,“会当”的意思是“终当,终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C.这首诗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