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全球通史》读后感
      《全球通史》读后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对任何人而言,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强化自己,读书是一种学习的具象化方式,最近我利用的闲暇时间阅读了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下面我就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触。
      《全球通史》分为上、下两册,分别讲述了“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部分,斯塔夫里阿诺斯从时间上来讲述人类历史,而不是像以前的一些世界历史著作一样从各个地区讲述然后整合,那样的历史是分裂的,不能让人观其全貌。该书从人类的初步阶段--食物的采集者--开始一直论述到二战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相比,人类的历史显得如此短暂,但又显得如此丰富,从公元前一万年左右人类步入新石器时代至今的一万两千年中,人类以其特有的“智慧”成为了地球的主宰;在新石器时代以前的几百万年里,我们的祖先--原始的人类--为了生存与恶劣的大自然进行斗争,那时的人类只有原始的欲望,而自从人类步入文明社会以后,人类为生存的斗争转为人类内部之间,人类作为地球的主导者的历史拉开了序幕。
      对比1500年以前的历史特别是远古历史和1500年以后的历史不难发现:创造了一直到今
天我们都引以自豪的灿烂文化的远古时期所发生的战争远远比近代以来的世界要少得多,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丰富,人们的欲望也越来越强,战争也越来越多,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偏离了人类历史正常的发展轨道,反思我们当下的思想理念是不是能够经受得住历史的考验。
      对比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可以发现,尽管《史记》具有不可替代的史学价值及文学价值,但是它也仅记载了一国之史。纵观我国的史学著作超出一国范围面向世界的无不受西方思维的影响,这不单单体现在思想上,也体现在著作的布局上。我国古代的一些历史学家所得出的每一个结论都是特定时代、阶级、学识的产物。在引用前人结论时一定要先作具体分析,切忌断章取义地搬用前人现成的结论来代替自己的具体研究。而《全球通史》更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感。如果历史学家在编著时只埋头于“从过去到现在“的叙事,而不能站在读者的角度对读者的需求和探索的目标进行充分的关注,那么,这本书很难完整阅读下去。而当你在阅读《全球通史》时,你会觉得你在回顾历史的同时也在思考未来,当你对这个世界的来龙去脉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你就能够对世界未来的走向有一个自己的判定。《全球通史》最大的成功,就是能够让我们从世界的过去,看到未来,即它能够给任何读者带来十分强烈的“现实感”!


      为什么需要一部21世纪的全球通史?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我们需要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的答案的新历史。
      迄今为止,我们人类已利用其卓越的智力主宰了环境,从而获得了自己目前在地球上的首要地位。但是随着这一地位的获得,又随着这一地位迅速消失在当今世界范围的社会与环境的退化中,人类现在正面临着新的挑战。这一挑战要求我们人类从聪明转变为明智。过去反复经历并成功地应对了种种挑战一样,人类也正在应对今天的挑战,处于21世纪前夜的世界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实验和革新,而当今遍布全球的变革则证明了这种革新的广度和重要性。
      文/郑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