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及机构2017年度自评报告公示
一、西南交通大学-利兹学院
1. 办学基本情况以及办学特
西南交通大学-利兹学院(SWJTU-Leeds Joint School,以下简称利兹学院)于2015年10月揭牌成立,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由中国西南交通大学与英国利兹大学(University of Leeds)合作创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院开展“4+0”模式的本科高等学历教育,学生修业合格,将被授予西南交通大学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及利兹大学学士学位证书。学院设有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 with Transport)、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Mechanical Engineering)、电子信息工程(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 Science)四个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强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行业领军式人才。
利兹学院于2016年首次招生,目前有2016级、2017级两级学生。2017年共招生286名,目前在籍学生总人数为480名。2017年生源佳,超过四川省一本线69分。通过自主招生录取方式招收的2017级新生60%获得奖学金,学生综合素质高。
2. 师资队伍配备及建设
坚持师资配备“四个三分之一”原则不动摇
我院自办学以来,坚持按照“四个三分之一”的原则组织师资完成教学任务。2017年,共有75名中方教师(其中中方聘请外籍教师1名)、33名英方教师,共同完成全年教学任务。
坚持师资队伍培训不放松
学院高度重视本土师资培养及继续学习,建立健全了师资队伍建设长效机制。从师资选拔、CPD(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学习并认证,到教师试讲并说课,学院全年投入经费77.38万元,涉及教师30人次。
3. 教学组织及质量监控
我院教学架构的主要特点,是以利兹大学各学部在校学生教育委员会领导下的各专业委员会负责各专业学术事务及教学组织。其中,各专业委员会通过学生和教职工论坛、分数确认和审核委员会具体参与专业教学事务并作出相关决定。学生培养实施过程中,学院坚持联合培养方案为人才培养依据,并不断建立健全各项教学管理制度。
同时,学院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完善了联合办学双方所长的“双严”标准质量监控体系。重视培养质量过程管理,以质量保障小组工作委员会为抓手开展课堂教学督导,以学生和教职工论坛为平台全面了解
学生对教学的建议及意见,坚持实施学生个人导师制并利用在线信息系统全面记录导师制执行情况。重视监控培养质量阶段化成果,学院重视学生平时作业及期末考核评估,采取双重打分的方式将中方批阅的试卷随机抽样扫描后传送到英国二次评阅,以保证试卷评阅标准的一致性。各专业分数确认委员会负责对学生全年成绩进行分析,阶段性诊断人才培养质量。
4. 项目管理
自2014年成立以来,利兹学院一直实行联合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书记、院长负责制,联合管理委员会由西南交通大学和利兹大学两校领导构成,每年召开四次会议,研究决策两校合作和利兹学院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各专业委员会由利兹大学专业负责人、西南交通大学专业负责人及专业代表组成,每两周举行一次例会,讨论和决策学术事务。学院严格执行党政联席会和院务会制度,党政联席会于单周四上午,院务会于双周四上午召开,研究学院日常工作、议事决策、交流信息、统一思想、协调关系。利兹学院通过每学期召开一至两次师生联席会(Staff Student Forum),每月召开一次班会,导师、辅导员谈心谈话等制度措施来保证学院与学生的沟通,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学院的日常管理。
5. 财务状况
2017年学费收入总计29,016,000.00元。2016年度结余1,353,670.67元。经我校财务系统查询,2017年度用于西南交通大学-利兹学院的支出总计26,127,301.61元。2017年度结余4,242,369.06元。
6. 对外交流
2017年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共接待15次,对外参加3次交流活动。协办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四川省教育厅组织四川省中外合作办学研讨会。接待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广西民族大学中英学院、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班戈学院、山东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机构及兄弟单位到我院调研、交流。接待利兹大学副校长余海岁一行12人来访。利兹学院领导与教职工代表参加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国际办学研讨会、第三届中国学术英语研究会年会暨第二届学术英语亚洲国际研讨会、电子科技大学首届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工作研讨会等。
7. 获得荣誉
2016年年度工作考核一等奖
2016年年度党建工作考核优秀
西南交通大学英文网站建设示范单位
2017年年度工作考核一等奖
2017年年度党建工作考核优秀
二、西南交通大学与德国德累斯顿国际大学、德国弗朗霍菲无损检测研究所合作举办无损
检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
1. 办学单位基本情况介绍,以及项目特
本项目旨在培养掌握无损检测基本理论及相关知识和技能,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及发散性思维,基础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能够从事科学研究,服务地方发展的无损检测专业人才。
其培养模式方面采取 "1. 5+1" 的培养模式,即学生在西南交通大学完成第 1学期的学习后,转到德累斯顿国际大学和弗朗霍菲无损检测研究所完成第 2、3学期的无损检测专业课程学习与实践,第 4、5学期在西南交通大学开展毕业论文工作。对在第 2、3学期表现优秀的学生,弗朗霍菲无损检泪 I研究所提供硕士论文的学习机会。
在办学创新性及特方面,学校为学生搭建相应的平台,学生把握住机会走出去进行学习和技能培养。其目的是把德国先进的无损检测手段、无损检测设备介绍给有志于在无损检测方向发展的中国本科毕业生,同时加强高校合作,提高合作高校的相关专业教学水平。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外合作办学双硕士学位是我校唯一的硕士教育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第二、强校合作,师资雄厚。利用最有效的教育资源,邀请来自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萨尔布吕肯大学、弗朗霍菲无损检测研究所和德国无损检测技术学会的优秀师资,优化教学方案,实现有目的、高效率的教学安排。
第三、注重实践,强调动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硕士期间的一个学期专门在弗朗霍菲无损检测研究所实习,学习世界前沿的无损检测技术,实习成绩合格的学生可获得德国无损检测学会一级鉴定证书,无损检测资质标准为欧盟EN473,全球通用。
第四、施行英文授课,个性管理。于德国期间开设的课程采用英文授课,国内部分课程双语授课。小班上课,个性化管理,招生人数限制在30人,增加学生与教授的接触机会。
第五、借鉴德国先进的教学理念,严格按照德方制订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教学。顺利完成学业的学生可同时获得德累斯顿国际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双硕士学位证书。
第六、西南交通大学通过与世界知名无损检测企业Olympus NDT合作,成立了无损检测联合实验室。基于先进的相控阵超声等无损检测设备开发了丰富的功能实验,并提供各类项目实践机会,校企合作,保障学生无忧的学习条件。同时设立了奥林巴斯NDT奖学金,为成绩优异者提供更多的经费支持。
2. 依法办学及办学规范性情况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德双硕士合作办学项目获批于2013年3月(教外综函[2013]10号文件),项目全称为“西南交通大学与德国德累斯顿国际大学、德国弗朗霍菲无损检测研究所合作举办无损检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办学层次为硕士研究生教育,学制2.5年,每期招生人数30人,招生起止年份为2013年-2017年(每年一期),招生方式为纳入全国硕士生招生计划,参加全国统一研究生招生考试,并符合相关招生录取规定和要求,授中方硕士学位证书和德方理学硕士学位证书(赴国外学习1年),批准书编号为MOE51DE1A20131397N,批准书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
3. 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利用情况
三方机构不仅拥有雄厚的办学资质,同时也享誉国内外美名。
首先,西南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素有"中国铁路工程师的摇篮"和"东方康奈尔"之称。西南交通大学坐落在中国西部锦城成都,是国家 "211工程"、"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其次,德累斯顿国际大学(Dresde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直属于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TU Dresden) ,是一所国际化大学。德累斯顿国际大学遵循德国高等教育传统,科研与教学一体化,开设的专业理论课程与最新的科研成果接轨。德累斯顿国际大学同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电子学院、弗朗霍菲无损检测
研究所、德国无损检测技术学会共同推出"无损检测硕士专业",其目的是把德国先进的无损检测方法和手段、无损检测设备介绍给有志于在无损检测方向发展的国际学生,同时加强高校合作,提高合作高校的相关专业教学水平。与此同时,与中方联合建立奥林巴斯无损检测实验室,提供优质的软硬件实验平台,为该项目的学生在理论教学后的科研实践环节做了良好的铺垫。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弗朗霍菲无损检测研究所,它是是弗朗霍菲协会下属的研究所之一,在萨尔布吕肯和德累斯顿两地均设有研究机构,现阶段从事的研究方向包括无损检测方法、
应用微电子和纳米技术、材料特性、生产流程控制与监督以及现有基础设施的系统组件等,其研究成果应用于能源、轨道交通、工业无损检测方法,医疗技术和安全工程。在该项目中,弗朗霍菲无损检测研究所为学生们提供了长期的科研实践及项目实习机会,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且也为其今后走向社会从事工程实践方面的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⑷培养质量及取得的社会效益等办学成果情况;
该联合培养项目于2013年已经录取的研究生中先期选拔1人参加(王婷,学号2013111022),并于2014年4月赴德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目前王婷已完成硕士论文工作,待参加2016年5月份进行的硕士论文答辩。2014年自录取的研究生中选拔7人,同时有南昌航空航天大学的1名学生(陈昱州,学号2014115002)参加该项目的研修学习,目前8名学生已经完成国内部分课程的学习,且已完成开户、
学费、保证金、护照、签证等手续的办理,已于2015年3月赴德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目前7名双学位学生中有4位计划在德国继续进行硕士论文工作,另3位同学将于4月份回国在国内进行硕士论文,并将参加2017年5月份的硕士论文答辩。2015年度选拔5名研究生参加该项目的学习,目前进行国内课程的学习,已于2016年3月份赴德进行下一阶段的课程学习与实习。
2016年度经过西南交通大学学院和德累斯顿国际大学的联合面试后共选拔了10名研究生参加该项目的学习。选拔过程主要采取笔试和口语两项,其中还加入了实践环节和面对面口语团队交流测试。这一系列选拔项目充分体现双方高校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察和重视程度,同时也反映出该项目的特和专业要求。目前通过联合面试选拔的10人正在进行国内第一学期的公共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和考试,准备于2017年2月前往德国开展国外相应的学习和科研实践等。前期所有同学已经完成了所有出国手续的办理,即开户、学费提交、保证金汇款、护照办理、签证申请等手续,总体进度正常。四川交通大学
结合培养研究生培养质量来看,通过联合培养所要求的各项任务考核,同时完成毕业论文的答辩后,应届毕业生可以在社会的不同岗位获得令人满意的工作。例如,能够前往涵盖所有工业部门:冶金、石油化工、核能、机械、电子、铁路交通、船舶以及航空航天等行业进行工作。毕业生因为同时接受了国内和国外的教育能够更好的根据当前的形式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经过德国一年左右的课程学习和实习,极大拓展了学生的英语听说和专业掌握能力。回国后的双学位同学因具有良好的英语能力和前沿扎实的无损检测知识,就业签约率保持学院领先高,并且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其自身的具体社会
效益尚无法评估。这也成为该项目重要的优势之一。
随着我校“国际化战略”的深入推进,学校高度重视中外合作办学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该项目的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切实提高中外合作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