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旅游毕业论文5300字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涉外旅游越来越显示出活力。下面是两篇涉外旅游,为大家提供参考。
  浅谈涉外旅游人才文化素质培养  目前,涉外旅游发展的要求高素质的涉外旅游人才,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涉外旅游越来越显示出活力。
  关键词: 涉外旅游人才;文化素养;培养对策
  本文从秦皇岛旅游立市及创建“国际旅游名城”背景出发,分析了涉外人才需求及文化素养构成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对策。
  0引言
  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文化软实力”高度重视文化、价值观念等影响力,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用以衡量一个国家、地区,乃至城市的重要标准。涉外旅游发展急需一批既懂外语又有专业素养具备文化软实力的高素质涉外人才。本文以秦皇岛涉外旅游发展为例探讨高素质涉外人才的培养问题。

  1秦皇岛面临的机遇和涉外旅游状况
  2008年海南省举办的2008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上,秦皇岛与张家界、昆明等7座城市一起荣获“国际旅游名城”称号。2009年9月初,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秦皇岛市确立了旅游立市发展战略,即按照建设“中国北方最大滨海休闲度假基地,国内最佳、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旅游目的地”的要求,全力构建以旅游业为中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用5至10年时间,把秦皇岛建设成为休闲度假胜地、山海生态宝地、长城文化高地、健康长寿福地,整体打造“国际旅游名城”。2010年12月9日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工作会议上,秦皇岛被国家旅游局和发改委确定为全国首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随着秦皇岛旅游立市战略的实施及国际旅游名城的建立,可以预测,入境旅游市场将会拥有及其广阔的发展空间,而高质量的涉外旅游人才势必炙手可热。
  2秦皇岛涉外旅游人才文化素质构成分析
  本文经过对市内20多家大型旅游企业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了解业内对涉外旅游人才的需求,完成问卷调查,归纳出涉外旅游人员应具备的文化素质。
  2.1 扎实的语言功底和牢固的专业相关知识作为涉外旅游,首先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特别是口语水平,还要掌握常用的跨文化所需的翻译技巧。同时,牢固的旅游专业和相关知识是掌握业务的必须,无论是导游还是饭店服务,抑或商务、会展服务,都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当然,如果能涉猎人文、历史和地理等其他方面,一定会促进和实现双方的理解与共识。
  2.2 端正的态度和促进中外交流的责任感涉外旅游人员的态度将一定程度上对游客构成对旅游目的地文化的认识,这种印象会被带回他们的国度形成口耳相传的无形资产。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涉外旅游人员的对待中外交流过程中的态度和责任感,起到了促进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交流、理解和友谊的发展的作用。
  2.3 良好的人际交往和跨文化能力涉外旅游中我们传递的不仅是具体的实用信息,更重要的是传播其蕴含的文化。而其间的旅游服务人员更应该对中西文化差异敏感、宽容,具备处理文化障碍过程中的交际能力。
  3秦皇岛涉外旅游人才文化素质培养对策
  3.1 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合理设置课程,增加文化底蕴教学目前许多院校课程结构设计中过于偏重外语专业知识技能、旅游管理学、经济学的理论化知识,而轻视人文知识,或者
过分强调专业技能的训练,忽视文化素质的“厚积广发”,这显然不利于涉外人才的培养,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适当地加入文化素质教育方面内容,从而培养多元实用人才。
  3.2 工学结合、深化校企合作机制为培养适应秦皇岛涉外旅游所需的高技能的涉外旅游人才,各高校应加强与深化与旅游企业间的合作,建立一系列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在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上,应使专业教学与企业人才需求接轨,注重人才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满足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3 注重师资质量,提高高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学生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力量,“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高技能涉外旅游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学校应该选派专业教师到优秀旅游企业参加实践系统培训,也应该建立旅游企业的经理、业务骨干为校外专家的聘任制度,这对对涉外旅游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方面,积极推进高校与旅行社、宾馆饭店等各大旅游企业的校企合作,和谐共建,为教师熟悉专业技能操作提供便利条件,共同提高师资环境和质量。
  3.4 考核中加强文化素质比例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在对涉外旅游人员的考核与培训中要加强文化素质的比例。为提高涉外旅游人员的素质,可以在培训教材及培训内容中加入文化素质元素,通过硬性指标来强化文化知识,使其转化为能力和素质,最终为涉外旅游服务。
  3.5 不断扩展国际旅游人才合作项目秦皇岛应该抓住目前良好的发展机遇,积极开展与俄罗斯、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国际旅游方面的合作,鼓励互派学员交流学习、合作项目。依托“国际旅游名城”建立的契机走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的开发道路,建立起国际旅游人才合作培养的机制,为秦皇岛未来国际旅游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对旅游文化的了解与需求越来越强,涉外旅游人员作为旅游文化的传播者,必须加强文化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文化中介者,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纽带!
  参考文献:
  [1]秦皇岛市旅游业年度报告.
  [2]王济华.解析涉外导游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衡阳示范学院学报,2010, (4):140.
  [3]刘艺青.浅论校企合作与涉外旅游人才的培养[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107-109.
  [4]夏艳秦.高职旅游专业导游文化素质培养探微.中国商界.2009.(4):60.
  [5]甘露.加强导游文化素质的培养.文教资料.2005(12):184-185.
  [6]肖华芝.从跨文化视角刍议涉外导游的文化素质.西安文理学院学.2009.(8):33-35.
  高校涉外旅游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涉外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现状、涉外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涉外旅游专业的师资力量、学生的社会实践以及旅游专业与外语专业教学等现状所做出的分析,提出一些对涉外旅游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加强师资建设、加强涉外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相关制度对策,以此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关键词:涉外旅游;教学研究;课程改革;师资建设
  旅游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行业,对旅游业教育要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实践性。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的专业导游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出入境旅游中所涉及到的对人才的要求,能用中英文进行旅游服务的双语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高职院校正是培养导游的重点机构,为此,对高职院校涉外旅游专业的教学模式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一、涉外旅游专业教学模式现状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与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旅游行业也日渐升温。就目前高校对涉外旅游专业的教学情况而言,远远脱离了社会对涉外人才的高标准要求,这与我国对导游人才的培养方式以及相关教学体系的不完善是有一定关系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环境的封闭性。我国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大多只在课堂内进行,几乎不走出校门进行实践教育,很少接触外界环境的学生没有对接受知识的方式提出更高要求的能力和想法。这也正是我国的办学实际。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现有的水平与大环境对学生的高要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造成这一现实问题的原因是诸多方面的,但是我们不能回避的是封闭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弊端。
  2.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导游业不同于其他专业,针对导游的教育,应该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更多的是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接触到外面的世界,从而锻炼做导游的潜质。我国的涉外旅游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单一的课堂教学造成学生只会闭门造车,教学脱离了实践,这种“闭门造车”的教学模式深深阻碍了学生在专业方面的发展潜力。
  3.师资力量薄弱。造成涉外旅游专业毕业生很难满足本专业对学生专业水平要求的原因不止存在于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的问题上,有一部分原因还存在于师资力量薄弱上。很多学校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培养学生的身上,却忽略了对教师的培养,实际上,对教师进行较高素质的培养是很必要的,一方面,他们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谓所学通通传授给他们的学生,另一方面,只有在接触新的事物中才更容易创新,有更好的点子,设计出更优秀的教
学模式来。
  4.旅游专业与外语教学不统一。涉外旅游专业的课程是由旅游专业和外语专业两方面组成的,两者是合二为一的。然而,目前我国的教学方式是旅游专业的老师教旅游专业的课程,外语专业的教师讲授外语专业的课程,两者是独立的,并没有做到有机的结合。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没有统一为一个整体,更不能够达到对专业人士所要求的标准。
  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措施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我国的旅游管理类传统的导游专业分设了涉外导游专业方向,从我国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目前很难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毕业生很难满足旅行社接待国外来客的要求。诸多方面的弱势造成了我国涉外旅游专业课程教学的弊端以及就业方向的不利。为此,本文现就涉外旅游专业的实际情况试图分析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措施。
  1.跟踪市场需求。人才的培养是为了更好地输送到社会,为社会服务,为大众服务。为此,培养哪种方向的人才取决于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升温,很多国外友人也越来越看重中国的旅游胜地,对中国涉外旅游专业的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更好地适应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适应市场需求。
  2.改革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服务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培养出更具有涉外导游能力的人才,我们要坚持做到对涉外旅游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首先,开发双语教材。取消传统的旅游与课程教学与外语课程教学分离的教学模式,首先从课本入手,将旅游专业与外语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开发出双语教材,让学生真正从学习中得到实践。其次,扩大课程内容。为培养出更专业的涉外导游,就要对其进行各地人文历史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知识的教授,同时还要兼顾外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毕业生具备涉外旅游专业的各个方面知识。就目前的情况来说,高校采用的课本内容相对单一,很多相关知识并没有被涉猎其中,为此,就课本内容的设定而言,要扩大课程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去培养涉外旅游专业人才。
  3.完善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开展校企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实践环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初期实习,主要针对一年级学生开展的实习活动。让学生走进校门就要懂得面对社会,了解涉外旅游专业的相关知识,以参观的心态去接触旅游行业,体会作为旅游者在旅游中对导游的要求,对旅游企业有更直接的体验,通过参观,让学生对自己本专业的知识更有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中期实习,针对二年级学生开展的实习活动。在初期实习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去了解本专业的相关知识,有效利
用寒暑假和节假日时间深入到旅游相关企业中,更多地去接触导游,接触旅游景点,深入学习旅游行业的相关知识,同时,注重锻炼将自己的所学真正运用到生活实际。末期实习,主要针对毕业班学生开展的实习活动。毕业班学生的实习活动要与社会实践紧紧联系在一起,将实习与就业相结合,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旅行社和旅游过程中各个管理环节,培养对旅游行业的热爱。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讲自己的所见所感记录下来,为真正地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坚实的基础。
  4.构建双语师资队伍。学生的职业生涯需要有教师、学校和企业共同来发挥主体作用。为了能真正做到“工学结合”,就要把涉外专业的专业课程、外语课程、实践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忽视双语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可定期对教师进行教学培训,联系国内外的旅游业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可能,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学习活动。
  5.注重与国外合作办学。中国的旅游业在出入境旅游中都很火热,为此我们需要更多的具有“国际范”的导游来进行相关知识的引导。更多了解和学习国外的旅游行业以及行业内部的发展优势,来引导我国的发展行业,并努力从中得到创新,更好地应用于国内旅游专业教学与实践中。
  参考文献:
  [1]范晓迪.论旅游高职教育中的双语教学[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07).
  [2]费斯威.高职双语教学的核心内涵及教材开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1).
  [3]董刚,杨理连.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互动[J].中国高教研究,2010,(12).

[涉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