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清明节的3⾸不出名唐诗,千年后让⼈刮⽬相看,值得记在⼼⾥
诗词是中华⽂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众多好诗流传在⼈间。⽽清明节是重要的传统节⽇,古往今来有众多描写清明节的诗词。我是真游泳的猫,关注⼩编,⼀起来欣赏描写清明节的3⾸不出名唐诗,千年后让⼈刮⽬相看,值得记在⼼⾥。
第1⾸,《清明⽇宴梅道⼠房》: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忽逢青鸟使,邀⼊⾚松家。丹灶初开⽕,仙桃正发花。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这⾸诗的作者是唐代诗⼈孟浩然。孟浩然是⽥园⼭⽔诗的代表诗⼈,多年隐逸⼭中,被李⽩称为“吾爱孟夫⼦,风流天下闻。”
孟浩然在梅道⼠那⾥游玩吃饭,对这些道⼠仙家之物很感兴趣,于是写下了这⾸《清明⽇宴梅道⼠房》。这⾸诗中⽤了⾦灶、仙桃、驻颜、流霞等术语,描述了道⼠⼭房的景物,可以说颇具仙⽓,表达了孟浩然对道的向往。
这⾸诗给我们描写了⼀种带有仙⽓的清明节过法,让我们看到了桃花灿烂,看到了林中美景,看到了若缥缈若真实的⼀个世界。虽然这⾸诗不怎么出名,但是千百年后的我们,却忍不住向往这种美丽仙境,向往那种遗世独⽴的⽣活状态。
有关清明的古诗第2⾸,《清明⽇登⽼君阁望洛城赠韩道⼠》:风光烟⽕清明⽇,歌哭悲欢城市间。何事不随东洛⽔,谁家⼜葬北邙⼭。中桥车马长⽆已,下渡⾈航亦不闲。冢墓累累⼈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
这⾸诗的作者是唐代诗⼈⽩居易。⽩居易是唐代⼤诗⼈,提倡新乐府运动,据说写的诗要让⽼太太能够听懂才算真正完成。就像上⾯这⾸诗,⽤词⽐较普通,让⼈⼀看就懂。
前两句是说清明节的时候,⼤家都在祭拜亲⼈,各地都是哭声。北邙⼭在洛阳附近,⾃古以来就是⼈们选在坟墓所在的地⽅。因此古诗中往往⽤“北邙”或者“邙⼭”来指代坟墓。第3和第4句意思是说,⼈死了后为什么不跟着洛⽔⼀起飘⾛呢,反⽽⼀个个都要葬在邙⼭?
第5和第6句是说前往邙⼭的车马⼀年到头都没有停⽌的,可见去世的⼈真的很多。所以诗歌最后,直接过渡到了对仙⼈
第5和第6句是说前往邙⼭的车马⼀年到头都没有停⽌的,可见去世的⼈真的很多。所以诗歌最后,直接过渡到了对仙⼈的向往。这两句化⽤了《搜神后记》中丁令威化鹤的传说:“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民⾮,何不学仙冢垒垒。”
⽽⽩居易之所以在清明节会发出羡慕仙⼈的想法,除了触景⽣情外,显然和诗歌题⽬中的道⼠有关。要知道这是⼀⾸赠诗,也就是说主要是送给这个韩道⼠的。⽩居易说⼈都会死去,只有学道的仙⼈⽆忧⽆虑,这显然是对这个韩道⼠的⼀种恭维。但是诗⼈就是诗⼈,就算是说好话,也不像我们这么直⽩,⽽是含蓄巧妙。也因此,这⾸诗值得千年后的我们好好品味,记在⼼⾥。
第3⾸,《清明登奉先城楼》:年来年去只艰危,春半尧⼭草尚衰。四海清平耆旧见,五陵寒⾷⼩⾂悲。烟销井⾢隈楼槛,雪满川原泥酒卮。拭尽贾⽣⽆限泪,⼀⾏归雁远参差。
这⾸诗的作者是晚唐诗⼈罗衮。这个诗⼈没有什么名⽓,⽽这⾸诗知道的⼈就更少了。其实这⾸诗品读起来,真⼼不错。由于作者是晚唐时期⼈,感受到⼤唐衰落,于是诗歌中充满了感伤味道,配合清明节的悲愁⽓氛,真是让这⾸诗愁上加愁。
开头⼀句就有⽯破天惊的⼒道:“年来年去只艰危”,翻译成⼤⽩话就是:“这⽇⼦没法过了!”也因此,草⾊衰败更显得让⼈惆怅。第3句是说只有⽼⼈们才见过唐代的盛世风华,⾔下之意是现在的形势令⼈⽆奈。第4句则是化⽤了韩翃《寒⾷》的名句:“春城⽆处不飞花,寒⾷东风御柳斜。⽇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五侯家。”达官贵⼈的奢华和那种⼩官吏的穷苦形成了鲜明的对⽐。
“烟销井⾢隈楼槛,雪满川原泥酒卮。”这两句句式⽐较险峻,⽤词也⽐较独特犀利,令⼈⼀见难忘。烟销井⾢和雪满川原这两种不好的意象,显⽰了⼈⼼中⽆法拔除的愁绪。当然了,这⼀句也显然化⽤了李⽩《⾏路难》的名句:“停杯投箸不能⾷,拔剑四顾⼼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雪满⼭。”
⾄于诗歌最后两句,那是⽤汉代贾谊的典故,贾谊的《治安策》开篇就说:“⾂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可为流涕者⼆,可为长太息者六。”⽽晚唐的颓败局势⽐之汉初⾃是有过之⽽⽆不及,如果贾谊来到这个年代,肯定是要落下⽆限泪,不知道如何是好,只有⽆奈看看天边的⼤雁了吧。
这样的⼀⾸诗,有写景有抒情,既是怀古,更是说现实,抒发了诗⼈⼼中⽆法挥去的愁绪,令⼈印象深刻,忍不住记在⼼⾥。
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词呢?欢迎留⾔哦。在娱乐化的⼤背景下,⼩编每天写传统⽂化类的⽂章很不容易,也希望⼤家多多关注⼩编,多多收藏和分享⼩编的⽂章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