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堂的延伸,是促进学生体质、增强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一、课外体育锻炼的特点
学校课外体育锻炼的特点多种多样,根据课外体育锻炼的实际情况,我们将课外体育锻炼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点:
1.规定性与自愿性相结合
学校课外体育锻炼的规定性是学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的普遍适用的课外体育锻炼,规定学生们参加的学校体育活动。课外体育锻炼的自愿性是指在课余时间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的课外体育锻炼,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2.课余性与计划性相结合
学校课外体育锻炼具有课余性特点,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进行的课外体育锻炼。课外体育锻
炼的计划性特点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有计划地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其计划性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
3.自主性与指导性相结合
学校课外体育锻炼的自主性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自己安排锻炼的时间与内容,其锻炼目的也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课外体育锻炼的自主性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课外体育锻炼的指导性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时,可以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也可以是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相互指导、相互学习。
4.多样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学校课外体育锻炼内容具有多样性,有球类运动、田径、体操、游泳等项目。课外体育锻炼组织形式具有灵活性。不同的锻炼人参与不同的锻炼内容,其组织形式也有所区别,进行课外体育锻炼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其组织形式。
5.拓展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学校体育范围广泛,内容多样,组织形式灵活,可以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从学校拓展到家庭与社会,从已有的项目拓展到新兴项目,从体育领域拓展到教育、管理、社会、经济等其他领域。学校课外体育锻炼虽然具有拓展性,但也应注重其实效性,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为目的,防止追求形式,华而不实,舍本逐末。
6.独立性与补偿性相结合
学校体育锻炼不受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强制约束,其内容多样,组织形式灵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区别于体育课中的体育教学。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课相辅相成,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不能相互代替,课外学校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学生既可以对课堂所学进行巩固,还可以补偿课堂中上课人数多、组织形式单一所造成的局限性。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独立性与补偿性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二、课外体育锻炼的地位与意义
(一)课外体育锻炼的地位
1.巩固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运动技能,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
学校课外体育锻炼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觉进行活动的过程,巩固学生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运动技能,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对动作的掌握由不熟悉到熟悉的过程,对动作的掌握由泛化、分化以求达到自动化的过程。
2.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体育工作包括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与竞赛、学校体育管理等。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课外体育锻炼的积累,就很难做好学校体育训练与竞赛工作,学校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训练与竞赛的基础,若无学生有计划地参与课外学校体育锻炼,学校体育训练与竞赛工作就难以开展,学校体育工作难以落实,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就难以实现。
3.课外体育锻炼是连接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的重要结点
学校课外体育锻炼是连接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的重要结点。学校课外体育锻炼包括校内课外体育锻炼和校外学校体育锻炼,校外学校体育锻炼是校内学校体育锻炼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学校与外界交流的窗口,是学校体育走向社会体育,走进竞技体育的重要节点。
(二)课外体育锻炼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
通过开展内容多样、形式灵活的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改善学生身体各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培养良好的身体姿态、提高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和运动能力、提高人体适应环境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
2.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背景下,通过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有助于学生释放学习压力。通过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可以使学生的业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更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终身体育意识形成
课外体育锻炼具有内容多样性和组织形式灵活性等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加学生的体育参与机会和运动体验,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持之以恒,有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三、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则
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则是对学校课外体育锻炼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学校课外体育锻炼客观规律的反映,是课外体育锻炼应遵循的基本准则。课外体育锻炼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一)自觉自愿原则
自觉自愿原则是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觉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其锻炼目的包括健身性目的、健美性目的、娱乐性目的、防身性目的、保健性目的。锻炼项目包括篮球运动、排球运动、足球运动、羽毛球运动、乒乓球运动、游泳、体操、田径、滑雪、滑冰等。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课的延伸和补充,强调学生的自觉自愿原则。
(二)全面锻炼原则全面锻炼原则强调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时,要做到全面锻炼,促进身心健康。全面锻炼要做到上肢与下肢的全面锻炼,也包括身体各系统的全面锻炼。全面锻炼原则不单是指某一人,而是指全校所有人,各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在合适的时间里进行的体育锻炼。全面锻炼原则强调学校人的全面性,也强调锻炼的器官或系统的全面性。
学校体育(三)持之以恒原则
持之以恒原则是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应有计划性、周期性。制订课外体育锻炼计划,并持之以恒,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四)适量渐进原则
适量渐进原则是指在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身心发展情况,科学合理制订相应的负荷量与间歇时间,循序渐进。长期过量锻炼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不利于身心健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好体育锻炼、膳食营养、作息安排等因素,促进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