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当代体育
浅析中小学生运动素质下降的现状及分析
杨文波
通过了解中小学生运动素质下降的原因,从而对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导致学生运动素质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的不重视等因素的综合结果。因此,必须改变人们以往只注重文化课是评定中小学生优秀与否的根本。当前首先要加强宣传,积极营造关心学生运动素质的社会氛围,其次要落实学校体育课及保证学生的课余、节假日时间不会被文化课所占用,从而切实有效地将中小学生的运动素质进一步提高。
人体运动素质是指:人体运动的一种能力,一般指人体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机能能力,能力的大小决定于肌肉的解剖生理特点,肌肉工作的供能情况、内脏器官的机能及神经系统的调节。影响运动素质的因素很多,不同的运动项目有不同的运动素质特征,因此运动素质的培养有明显的特点,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运动训练也有不同的
侧重。
1 中小学生运动素质下降的现状原因及分析
现在中小学生学生身体发育形态水平,在体重、胸围和身高的生长方面继续增长,特别是农村学生营养状况得到了很好改善,重度营养不良已经基本消灭。但是学生运动素质并没有随着学生的成长而与之相应的成长,反而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运动素质相对的有所下降,特别是高中学生中超重与肥胖检出率仍在继续增加,特别是中小学生的肺活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多项运动素质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令人担忧的。中小学生运动综合素质的下降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发展健康,特别是对正处在生长发育关键期的学生心理素质也有着很大影响。不健康的身心发展会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等方面带来影响,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
1.1学校对体育课及课外活动的重视不够
学校体育课是以增强学生体质 、传递体育文化为目的的教育过程,提高学生运动素质的最重要途径,然而大部分老师,尤其是带数、外、语的文化课老师普遍认为体育课只是一门副科,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但带不来好处,而且会影响文化课成绩。老师们只是一味的注重学生的文化课考试分数,而且分数现在还是一所学校办得成功与否的最强标准,学校与学校进行比较,哪所学校平均分高,优秀率高,哪所学校的办学就是成功,为了考到好成绩,学校压老师,老师压学生,一层压一层,非得把学
生困在文化课里不可。加上体育是非高考学科,
学不学无所谓,学校关心的只是这班考得好不好。甚至少数体育教师也对体育课不负责任,对课外及课余时间的体育训练未能引起学校及老师的重视,这是导致学生运动素质下降的最主要因素。
1.2 家长对孩子体育运动素养的认识偏见
目前,国内大部分家长还是一个观念,认为智力发展最重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于是,小孩入学前,父母亲以子女能否按要求算对一道题或者能背诵一首诗,来判断孩子是否聪明。孩子入学后,每一次的考试成绩就成了父母亲和老师们判定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更有一些家长反对孩子参加体育锻炼,怕影响孩子文化课学习,只注重自己的孩子文化成绩,而对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则容易忽视,甚至漠不关心,他们只希望能够考上大学就好了。实际上,这是家长对人才理解的偏颇,文化课成绩并不能反映一个人的全部水平,运动素质也是一种能力,假如一味的只注重文化课而对子女的运动素质不闻不问,如此发展必然造就一批“高分低能”或“低分低能”的人,这种人并非当今社会所需。且家长的这一错误认识,不知埋没了多少优秀运动员。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家长不能重视子女运动素质对子女运动素质的发展有着极大的限制。
1.3 学生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对运动素质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经济的越来越发达,网络游戏及一些垃圾食品相继出现,而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中小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和拒绝这些诱惑。就现在的网络方面,一部分学生由于沉迷网络的虚拟世界,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如睡眠、甚至在上课时也常常想着网络游戏,造成了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就饮食方面而言目前,三成学生一周四次洋快餐。例如汉堡、碳酸饮料、膨化食品……无一不是当今中小学生的最爱,可中小学生又疏于体育运动锻炼,在双重因素的直接影响下自然使得现在“小胖墩”越来越多。运动素质的下降不但不利于学生身体健康发育,而且有可能导致很多发育不良的疾病,例如鸡胸、个头偏矮、生长不充分和骨骼密度不够等现象。与此同时,身体协调性、体形和心肺功能等不及同龄健康人。这样的学生不仅体育达标难,身体综合素质下滑,还不同程度的弱化了抗御疾病的能力。
1.4 锻炼时间不足对运动素质的影响学校体育
体育锻炼时间的不足也是导致学生运动素质下降的原因
之一,这就包括学校体育课和节假日不能正常参加体育锻炼两个方面的问题,学生在学校体育活动时间上得不到保证,再加个别学校活动场地及器材缺少或被挪用,这就很大程度的影响了中小学生的运动素质。众多学校每周仅为小学生或初中生安排2节体育课,有的学校甚至把每周仅2节的体育课常被文化课老师占用,根本没达到小学生通过体育课提高运动素质的目的。学生体育课时不能保证有人为
的原因,也有客观条件的制约。一些学校往往称课时紧张,没有多余的“位子”留给体育这门课程,另有部分学校包括一些“优质”学校在内均因场地狭窄,没有运动场地,上体育课成了大难题。农村学校倒有体育场地,但又因经济条件制约,体育器材缺乏不能进行体育课的正常活动。其次学生在校外或者是节假日不能参与体育训练的主要因素是课业负担重,考试压力大,作业多。很多学生为了升学,学生放弃了节假日的体育活动时间,进而转为进入文化课学习中。很多学生家长还没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迫学生利用节假日继续为文化课充电,压缩或直接占用学生在假期的体育锻炼时间。其次个别社区由于公共体育器材设施相对还不是很完善,给学生或者是社会上成人提供体育活动的场所还不是很多。进一步限制了很多学生参与校外体育训练的欲望和积极性,大部分女同学基本上就放弃了假期的体育锻炼。这些都是中小学生运动素质锻炼时间不足的主要因素,运动训练时间不足学生运动素质不能得到提高,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也存在着极大地隐患。
2 建议与对策
2.1基层教育体育主管部门积极承办各类体育比赛活动
教育系统应该积极承办各级各类联赛,比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和足球比赛等。在此基础上,我们按照竞赛规程的要求,在普及与提高并重的原则下选拔学校代表队参加市级学生体育大联赛的复赛、决赛阶段活动。
2.2 广泛开展县区级体育大联赛活动
广泛地发动和组织校园体性体育健身活动,让广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形成集体主义的团队合作观念,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去完成学业任务,实现德智体的全面和谐发展。
2.3体育课及课间活动定时定量,着力夯实学校体育工作
所有学校体育工作都应该严格按照“两操、三课、两活动”的目标落实,体育课教学计划,即各个年级每周安排3节体育课时,2节体育活动课时,每天安排广播体操或健身操(不少于1遍)、眼保健操(不少于2遍);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各级各类学校在下午两节课后组织学生进行1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开展普及性的体育活动,使每个学生至少掌握2项基本的体育技能。
体育教师应针对学生性别和身心需求、年龄的不同,在体育课教学和体育活动中要因材施教,对低年龄段学生要强调趣味性、集体性和安全性,使其能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对高年龄段学生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增加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强调活动的多样性。要科学的对其运动强度及运动量进行合理安排,促使广大中小学生清楚的意识到青春期运动素质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与健身知识和方法以及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自觉遵守体育健身行为准则,从而对速度、耐力、灵敏和力量等运动素质指标有明显提高,促进身体生长发育,提高健康水平。
2.4大力开发校本体育训练课程
体育老师及学校应该根据学生年龄阶段开设不同内容的体育课程,如小学重点发展乒乓球、跳绳、踢毽子等项目,中学重点发展篮球、足球、排球等带有一定强度的项目;针对女生的身心特点,重点发展健美操、体育舞蹈等项目。积极鼓励学校创建特项目,进一步加强体育特学校的建设,在各校已有的学生特活动基础上,初步形成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健身竞技特项目系列,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提高学生的运动素质。
2.5合理安排学生节假日生活提高学生运动素质
各位家长要在不影响孩子学习的基础上,周末节假日带孩子一起踏青、登山、打打篮球、羽毛球等体育活动,这样既能有效的缓解孩子的学习压力放松心情,而且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运动素质。寒暑假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合适的训练计划,让孩子真正地参与到运动中,鼓励和监督他锻炼身体。建议各社区专门针对寒暑假组织适合各年龄阶段的假期体育活动,对于家长因公不能陪同的孩子能够加入到社区组织的集体性体育活动当中。在提高学生运动素质的同时不仅要孩子身强力壮,而且还可以锻炼他的意志品质和自控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3 结论
中小学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可是当前中小学生运动素质呈下降趋势,这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造成最直接的影响。因此,国家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口号,这就希望每位学生应该坚持加强自身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从而改变学生运动素质下降的趋势,对将来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做好一定的铺垫。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跨世纪的人才,学校在这一人才培养过程中担当着无可替代的基石作用,也是我国运动员选拔的最基础途径,学校不能主动认识和大力的改变运动素质下降这一问题对社会对国家都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应主动适应社会,适应人才发展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切实突出学生的各项运动素质,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课题: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20]GHBZ065)“提高中学生速度素质的有效方法”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甘肃省岷县第三中学)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