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浅谈小学体育课中75%的运动密度
谢晓龙
1 回归游戏本质,提升运动密度
毛振明教授认为,学校体育课失去乐趣的原因缘于运动(sports)变成体育(physical education)后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特征的体育失去“自由的运动”所固有的诸多乐趣;也是缘于以往《体育教学大纲》持有的“贪多求全”体育课程理念使得因为体育课教学日益变得“蜻蜓点水、低级重复”而导致教学效果的“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还缘于因为身体锻炼内容的大幅度萎缩导致了学生体育锻炼的方法与形式日益变得枯燥和索然无味,导致学生在极为单调的体育锻炼中“累并痛恨着”。对此,毛振明教授建议,要加强快乐健身游戏内容的恢复与开发以提高体育锻炼的实效性和趣味性,要普及“体育趣味课课练1260例”,以大力提高体育锻炼实效性和趣味性。
由此笔者觉得,我们当下的体育课,理应回归游戏的本质:它应该是学生追求内在需要的满足,并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一种轻松、愉快的行为方式。游戏在形式上的新颖性、灵活性,内容上的趣味性、竞争
性,通常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内在活力。系统论告诉我们,个体内部积极的认识需要和体验,往往能够更大限度的提升我们的学习效率和效果。现实经验也证实,小学阶段由于学生身心发的阶段性和不成熟性,游戏教学往往能开发学生的天性,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符合学生的内在需求。同时,也能够较好的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提高课堂的运动密度,实现教学目标。
2 与时俱进,关注“集体运动密度”
学生体质近些年持续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有教育管理、社会学和生活方式因素在作祟,但是,学生参与运动时间短、参与负荷低、参与项目不全面应该是学生体质全面下降的根本原因。因为参与运动时间短,我们体育课必须增加运动密度;因为参与的运动负荷低,我们必须增加运动负荷的强度;因为参与的项目不全面,我们必须理智全面地增加课课练的内容。赵立教授认为:建立起“集体运动密度”的概念可能是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体质增强的重要尝试。
“集体运动密度”是指全班学生在体育课学习中的平均运动密度占教学总时间的比例。在教科书中,运动密度属于教学密度中的一部分,鉴于以往的技术手段,我们可能无法比较简便、合理的监测出一节体育课的集体密度,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采用数学中的“随机抽样法”来测得体育课的运动密度,一般以教学班中一个同学为“代表”,并对此学生的抽样作出“规范科学”的规定。这是在假说他(她)的运动密度就是全班同学的运动密度。但我们必须理智的意识到,事实
上,被抽取的学生不能代表一个班的运动负荷,有比他运动密度高得多同学,也有比他的运动密度低得多的同学。一个学生的运动密度等同于集体运动密度,存在着明显的理论误差和事实误差,而这种误差,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对体育教学科学合理化的要求,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不可信、不可效性。
3 关注运动密度,监控运动负荷
毛振明教授指出,体育教学要重视运动负荷和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是正确的,必须坚持。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正确的处理运动负荷与运动密度之间的矛盾。
“超量恢复”学说和“运动适应”理论是目前世界运动训练领域解释人体运动能力在训练中变化的经典。它们是解释:“人体的运动能力为什么可以通过运动得到提高”这一问题的重要基础理论。对学校体育而言,要使得学生的机体产生适应性的超量恢复,要求我们在课堂中正确把控运动负荷,和学生的休息恢复,防止运动疲劳和损伤的产生。这样一来,势必会影响我们评判体育课有效利用率的重要指标——运动密度。
事实上,兼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双重属性的体育课堂,既有理论经验、知识的传授,运动技能、技巧的教授,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的训练与发展,还有运动智能的点拨与开发。不可能每一节课堂都是高密度,这也是不符合辩证法的哲学观的。体育课有新授课、复习课、技能课、体能课等多种类型,
每种类型,每节体育课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加之中国国土辽阔,地域广泛,天气,气候差别也大,以深圳为例:在37℃的室外,用60%TH R的运动强度、75%以上运动密度来要求小学生,显得就有点牵强。那我们是不是就不用考虑运动密度了,当然不是,这就给我们体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更加准确的来监测,判断课堂中的负荷强度。我所教授的二年级学生,在37℃的温度下,全力跑完200m 时的心率在195-205次/分之间,恢复到140次/分大约需要5分钟左右,如果此时依旧用75%以上运动密度来衡量体育课,恐怕是不合理甚至是危险的。
4 追求运动密度,但不一味盲从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体育课应该关注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方面协调发展。同时强调,素质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活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个性发展;开发学生思维,倡导自主学习。通过研读课标发现,
新课标对体育课堂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
体育教育
Physical Education
于“增强体质”这一单维的要求,它开始关注体育课堂,体育运动所具有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生存和适应能力,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思想层次不断提高的过程,体育与其他学科共同发挥着作用。在新时代,以“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目标,将会是体育教育自信的根源所在。
现阶段,体育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醒我们,成功的体育课不仅要帮助学生提升运动素质和技能,还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其为人处世、沟通协作的态度和价值观。我们追求体育课75%的运动密度,不是身体锻炼内容的大幅度萎缩,导致学生体育锻炼的方法与形式日益变得枯燥和索然无味,从而出现低级重复的现象;我们追求体育课75%的运动密度,是期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大化它的健体功效,从而提升体育课堂的质量和延展性,而不是一味盲目追求75%的运动密度,却失去了体育课的娱乐性、趣味性,远离体育运动娱乐、游戏的本质,南辕北辙;我们追求体育课75%的运动密度,追根溯源,是从体育学科的本体属性出发,但当从教育的层面审视时,就会发现,我们实施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的身心发展,我们所教给他们的技术与运动项目,其实都不过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手段而已,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发挥体育课堂育德、健体、促智的功效。
5 结论
辩证的审视和看待现阶段体育课所追求得运动密度,防止走上“简单的低级重复”的另一个迷途。体育课中75%的运动密度,重在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一线体育教师需要认真贯彻并落实“精讲多练”的原则,确保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时间,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鼓励采用游戏的方法和形式,回归体育运动的本质,活跃课堂氛围,改变学生怕脏、怕热、怕运动的不良观念。结合教学实际,科学理解“超量恢复”学说和“运动适应”理论,正确处理课堂中的运动负荷和运动密度,确保教学内容科学规范,确保教学方法合理高效,使得课堂的锻炼功效最大化。注重课堂中的“集体运动密度”,确保课堂监测手段和监控指标可信度高、可效度强。深究体育课标,明确教育方向,注重学生发展的全体性、全面性、深层性,注重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培养。紧扣时代命脉,与时俱进,努力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朝气蓬勃、积极乐观的新一代学生。
(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西湾小学)
分工和现场培训。
(3)班级组织。赛前各班申报5名家长志愿者,由学校颁发邀请书,凭邀请书进校活动,其中2人参加裁判工作,3人做好班级服务工作,1人后勤,1人协助管理,1人摄像。赛前1个月学生通过课外活动和课后进行项目练习,不断监测自己部分项目的成绩,通过勤练,达到熟练。
2.3 裁判配比
足球嘉年华活动裁判人员可由教师、部分家长志愿者以及足球俱乐部(合作单位)的教练担任。根据项目设置配备相应裁判员:每个比赛点设5名裁判:1名体育教师,2名家长,2名教师。
2.4 评价方式
每位学生每成功挑战一个项目,将由赛点裁判在自己的挑战卡上刻上相应的印章(挑战成功刻“真棒”章,挑战失败刻“加油”章)。每个项目只能挑战一次,不可重复挑战,挑战成功获得相应的印章,每集满10个(包含10个)“真棒”印章将为自己班级获得一分,计入本次运动会班级团体总分。
2.5 奖励办法
运动会结束后,以年级组为单位达标计分排名前四的班级颁发奖品(足球一只)和奖状。在项目挑战中,每个年级获得印章最多的个人前50名将颁发个人足球项目“达标小达人”奖状。
3 校园足球嘉年华活动的收获
足球嘉年华活动的成功开展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社会反响积极正向,总结起来收获有以下几点:
3.1 丰富了校园足球的课程体系
在原先教学课程体系、竞赛课程体系、训练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了足球活动课程体系,大大增加的受益体,为校园足球的普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2 打通了“学、练、赛”的发展通道
体育专项运动的学习要经历学习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能、形成运动能力三个递进的过程,一般是通过“学、练、赛”三个环节来达成。足球活动课程体系的建立从本质上解决了全体学生参“赛”的问题,通过“赛”促“练”,通过“练”促“学”,打通了整个过程,形成闭合回路。
3.3 突显了学生个体的锻炼价值
学校运动会要提高参与率的有效措施是设置更多的集体项目,但这样的安排就大大缩减了个人项目的空间,然而有些体育品质还是需要通过个人项目才能形成,足球嘉年华活动是一个完全个人参赛的竞赛形式,通过积分的方式为集体贡献力量,这样的方式充分体现了每一个个体锻炼成长的价值,同时兼顾集体主义的培养。
3.4 形成了合力育人的教育平台
足球嘉年华活动既有学校、家庭、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呈现三方联动,合力育人的态势;又有学校教学、德育、总务、办公宣传等部门的共同参与,形成多部门合作,各司其职的机制。活动中,既实
现了全员参与,又达到了参赛的量度;既培养学生积极锻炼,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又升华了团结进取,贡献力量的集体荣誉感。
校园足球嘉年华活动所呈现的是校园足球活动课程的范式,在校园足球课程体系中是一个“小课程”,或者说是补充性课程,但它有着其特定的价值,我们要确立“以球育人”的理念,坚定发展足球运动的价值是足球育人,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了解足球,参与足球运动,喜爱足球项目,在丰富多彩,全员参与的足球活动中培养核心素养,努力做好“以球育人”这篇大文章。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健康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推进策略研究》(项目编号:T-b/2018/12)。
学校体育(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上接第11页)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