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动”体育课程开发与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研究
——以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为例
陈  瑜
学校体育
1 前言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不少于一小时”的目标,并要求各地区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纵观目前中小学生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不难发现当前学校体育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学校体育课程开设不足,学生难以确保一小时锻炼;(2)学校体育专职教师匮乏,体育课教学质量低下,难以达到有效的锻炼;(3)大课间形式单一,单靠简单的广播操难以满足学生运动的需求。因此,我校响应政策要求“每天锻炼一小时”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聚焦学生体质健康,特提出指向学生身体与生命健康的“慧动”体育课程,并以“慧动”体育课程为载体促进学生健康体能。
2 “慧动”体育课程内容介绍
江苏省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创建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百年枫小,文化底蕴深厚,学校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博•雅”课程体系,践行三雅文化理念(办高雅学校、做儒雅教师、育文雅学生),聚焦孩子的生命成长。围绕“博•雅”课程体系,我校开发了“慧动”体育课程,旨在指向学生体育知识、体育关键能力和体
育必备品格的培养,促进学生体质能力的提升,达到以体育人的目的。
“慧动”体育课程是指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学会运动,聪慧的运动,与团队有效协作的运动即会动,慧动,汇动。“慧动”体育课程是基于课程标准下深度思维的课堂,是指向学生学习方式(自主学会——探究慧动——合作汇动)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
“慧动”体育课程是学校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机整合。立足“全面育人”,以“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实践创新”,“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的核心素养为指引,结合体育学科特征,以身体锻炼为基础,培养时代新人。“慧动”体育课程立足体育课堂,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在体育基础课的层面上,每周每个班级开设一节足球课;一二年级开设跆拳道课。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出一生一社团的模式,体育开设足球、啦啦操、街舞、羽毛球、田径、冬季三项、跆拳道、篮球等特社团。学校秉承一校一品的模式,大课间进行广播操和跆拳道操练习,贯彻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体育教师以游戏化和比赛形式开展丰富的课外体育锻炼。总之,“慧动”体育课程内容丰富有趣,旨在以体育人促进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提升。
3 “慧动”体育课程具体实施
“慧动”体育课程的具体实施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层面开展。一个中心即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教师和学生为基本点;三个层面包括教师层面的“三性”和学生层面的“三动”。
3.1 “慧动”体育课程的一个中心
一个中心即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等方式进行体育学习,增强体能,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提高运动技能,掌握常见的体育锻炼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提升思维活力,促进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是“慧动”体育课程的目标指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发展需要为中心,全面贯彻《课程标准》精神,将各个水平学生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具体到体育课堂教学、运动竞赛、体育社团、大课间体育等课程中,学校体育将课堂作为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3.2 “慧动”体育课程的两个基本点
“慧动”体育课程的两个基本点即以教师和学生为基本点,课程围绕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来展开,学校课程围绕“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进程的结构”“开放的学习资源”等进行体育教学。教师与学生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体育课程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领航人,引导学生正确的习得体育运动技能,发展健康体能。因此,“慧动”体育课程是以学生和教师为基础。
3.3 “慧动”体育课程的三个层面
教师层面的“三性”和学生层面的“三动”,“三性”是“三动”的先决条件。
教师层面的“三性”包括(1)目标层次性:“目标”是指活动的过程中与结束时必须达到的结果的思维定向预见。如一节体育课,是通过教学,能在课结束的时候检验目标的达成度。这里的目标层次性并不是指面面俱到的、全维度目标,而是依据人类动作发展概论与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基于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主教材),考虑某一节课重点教给学生什么,锻炼学生什么,培养学生什么,三个维度来设定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2)内容针对性:“内容”是指为完成学习目标而选择并确定的教学环节的具体内容。内容确定不当,缺乏针对性,不但不利于目标的达成,而且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也难以保证,对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来设置专门性的体育课程,在明确学生身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设置针对性的锻炼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突破现阶段的障碍,并达到进阶下一阶段的目标,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3)方法有效性:
(下转第35页)
础配合上达成默契,各自发挥优势,最终做到“扬长避短”,全面提高学生集体意识。
2.3 积极引导学生训练,发挥主导作用
在高中篮球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篮球教师还是足够信任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均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果。在训练知识,篮球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心理状况。例如,当学生在学习篮球技能时存在心理障碍,教师应及时对学生加以辅导。再如,有些学生在篮球学习方面勤于练习、刻苦学习,但篮球水准
却时常不如意。在这种状况下,教师需及时到适合学生的篮球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篮球难”问题。高中生篮球战术意识的培养,离不开观察力与判断力。在篮球比赛中,只有具备超强的判断力、观察力,才能在篮球赛场上灵活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为此,篮球比赛具有多变性和不稳定性。教师在日常训练中,应有意识、有计划地培育学生观察力。在篮球赛场上,学生经常会出现防守漏人或被对方偷球等状况,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多是由于学生在赛场上并未对四周情况进行敏锐洞察。为此,教师应着重训练学生观察力,尽量做到不看球,将视线放在赛场上,时时刻刻观察对手的一举一动,以便能够做出精准判断。在篮球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增加比赛训练。通过比赛训练,学生可进一步感受判断力、洞察力的重要性。此外,学生在赛场上应及时瞄准双方相对位置,以便能及时捕捉最佳时机。
2.4 注重整合分练合练,提升心理素养
在高中篮球教学时,教师应把握“先练”“后练”实践,注重调节教学过程统一性。一支优质的篮球队伍,既要掌握进攻战术意识,还需要具备防守战术意识。只有练习好各种战术意识,才能在赛场上真正“压迫”对手。在训练之际,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进攻、防守意识训练活动,如“轮流换位”等。在诸如此类的训练活动中,需要整个团队紧密配合,才能收获理想效果。与此同时,教师需立足学生身体素质状况、技能掌握状况,注重整合“分练”“合练”,进而培养学生整体战术意识。此外,由于篮球比赛属于竞技项目,队员比赛成绩会直接影响队员情绪,裁判执法水准、气候状况、场地状况等也均会直接对队
员造成影响。为此,培育学生战术意识之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心理素养,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调控”。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篮球战术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素质、智力、体质、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于高中生篮球教学而言,战术意识培养至关重要,只有学生具备战术意识,才能在赛场上展示威力,真正做到“临危不乱”。为此,相关篮球教师应注重结合篮球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判断力、运动力、洞察力等,逐步助力学生形成篮球战术意识,最终提升篮球运动水准。
(作者单位:广州市南沙麒麟中学)
“方法”一般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学生运动的整体效果,体育课程的开展应是在了解目标、教材、学情、重难点基础上,选择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学生健康体能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层面的“三动”指会动,慧动、汇动,学生能在团队协作中灵活运用体育知识、技能,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与终身体育的意识。包括(1)自主“会动”:学生体现出自觉自愿的态度,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体育内容运动中来,在课程学习后学生知道如何与教师沟通,与同学互动,并从中获得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乐趣。(2)探究“慧动”:学生具备运动参与所必须的基础身体素质,
在运动技能习得中表现出:积极思考学习技术动作,良好地把握技术重点,善于克服技术难点,乐于小组技术共练的学习行为,体验到运动技能获得后的成功体验。(3)合作“汇动”:学生具有良好的班级意识和荣誉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表现出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行为,在小组学习中主动与同学互动、交流和沟通,并良好利用小组体力量在竞争中获得运动技术和战术能力。
表1 “慧动”体育课程具体实施要素
4.1 学生运动兴趣的增长
“慧动”体育课程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凸显了孩子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手段,提升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课堂练习强度提升,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以体育人。
4.2 高水平运动员数量的增加
“慧动”体育课程促使学校社团稳步前行,秉承着“一人一社团”的要求,学校开设多项体育运动社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如围绕足球课程学校开设“足下生辉”社团,每学期进行校园班级足球联赛、亲子足球赛、年级对抗赛、师生友谊赛、对外交流赛,给予学生更多的足球比赛。在足球运动的基础上学校足球队蝉联获得区长杯足球赛的冠军,为市级足球运动提供多名高水平运动员。
4.3 学校生命化教育稳步前行
“慧动”体育给学校带来了生命的活力。随着“慧动”体育的逐步推进,我校学生的体育运动越来越丰富。在学校举行的“体育成就梦想、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的体育节活动中,学生将小主人优势发挥到极致,奋力拼搏。枫小也因这些孩子的努力而生机勃勃。孩子们享有更多“生命成长的感觉”,去拥抱更加美好的明天。
基金项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重点课题“中国青少年健康体能促进与干预研究”子课题“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促进小学生健康体能的实践研究”(GYH2017012)。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
(上接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