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学校体育工作与德育、智育、美育有机融合,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之一,本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原则开展学校体育工作。以公共体育课教学为核心、以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为抓手、以丰富的校园体育活动和各级别体育赛事为依托,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切实加强条件保障和质量监控,营造全民健身的校园氛围,促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养成终身受益的锻炼习惯。在此基础上,结合我校传统优势体育项目和徐州地方特体育项目的开展,开创我校“兴趣引导、个性发展、全员参与、特鲜明”的体育工作新局面。
二、实施方案
(一)深化体育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课程设置
面向所有非体育专业在校生,第一学期开设0.5学分的体育必修课程;第二至四学期开设篮球、排球、足球等17门选项课课程,每门课程1个学分,每生每学期必须选修1门课程;第五、第六学期开设0.5学分体育活动俱乐部,组织学生每周参加不少于一个小时的俱乐部活动;第七、第八学期开设《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达标课程,按招《标准》要求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2.考核形式
体育课程考核按照“理论实践结合、过程结果并重”的原则开展。
第一至四学期考核成绩=实践考核(60%)+课外活动(20%)+理论知识(10%)+课堂表现(10%);
第五、第六学期体育活动俱乐部考核成绩=体育专项技能(70%)+身体素质(20%)+课堂表现(10%);
第七、第八学期以《标准》要求的达标测试代替课程考核。
在实践考核中,反映学生心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占50%,课程大纲规定的专项技术、战术演练占50%。
(二)做好学生体质测试,掌握学生健康水平
1.组织领导
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校领导为组长、由校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教务处、财务处、学生处、后勤处、保卫处、校医院、体育学院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为成员的测试工作领导小组。各二级学院也要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认真落实,责任到人。
2.测试形式
每生每年对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的项目和指标进行一次体质健康测试,学生的学年总分满分为120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相加产生。学生学年测试成绩记入《<国家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毕业成绩和等级(测试成绩50分以上者为“合格”;50分以下(不含)者为“不合格”),按毕业当年学年总分占50%、其他学年平均分占50%计算。测试成绩评定不及格者,当年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及格者,学年成绩评定为不及格。毕业评定等级为“不合格”的学生无法取得毕业资格,按结业或肄业处理。
3.免测条件
因伤、病、残等原因无法参加测试的学生,可向学校提交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经校医疗单位证明,体育学院核准可免于测试。免测学生须填写《免于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存入,毕业时《标准》成绩需注明免测。
4.评优评奖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达到80分以上者方可参加各种评优、评奖;达到90分以上者,方可取得体育类奖学金申请资格。确实丧失运动能力且获批免于执行《标准》的学生在各种评优、评奖中不受此限制。
(三)丰富众体育活动,营造和谐健康校园
以一年一度的校运会和体育文化节为抓手,以各类体育健身社团的综合健身活动和单项体育竞赛为依托,引导广大师生加强体育锻炼,确保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每天不低于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进而营造追求卓越、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1.每年5月最后一周的周五至周日举行全校性综合运动会,运动会通过增设集体性、娱乐性项目吸引广大师生广泛参与,确保参与的学生达到在校生的50%以上。
2.每年4月初至5月底举办体育文化节,通过一系列体育类社团活动和专项竞赛吸引广大师生参与体育锻炼,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打造我校的校园品牌文化活动。
3.充分发挥学生体育社团作用,落实学生早操制度、举办冬季长跑等一系列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推进我校阳光体育活动的全面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
4.设置学生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竞技性、健身性和民族性体育项目,将休闲体育与竞技项目相互结合,将专项竞赛和大型比赛穿插进行,构建我校体育工作“天天有健身、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的良好格局。
(四)强化竞技体育训练,形成学校体育特
1.继续加强以我校传统优势项目为引领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加大体育人才培养力度,通过高级别体育赛事检验训练成果,提高运动水平和竞赛成绩。
2.组织参加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等大学生联赛,开展网球、毽球、散打、跆拳道、街舞、健美操、体育舞蹈、桥牌等项目校内比赛,实现以赛促学的目的,进而提升我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竞技水平,为校争光。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将构建在校党委、校行政领导下的“学校学院两个层面、教学组织学生管理两条主线”的体育工作管理体系,强化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管理,打造我校体育工作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本着“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为师生员工的体育锻炼提供物质保障。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培养、引进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加强现有师资的进修、培训;一方面加强高水平体育人才的引进力度,从而全面提高师资水平,确保学校体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4.强化安全措施
建立学校体育和大学生在校内外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指导教师安全意识。积极开发符合大学生特点的锻炼项目和健身方法,为大学生体育锻炼提供科学指导。在组织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时,要制定防范措施,加强医务监督,防止体性安全事件的发生。
5.加强体育社团建设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