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查方向
1.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
2.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彩、情味、效果等)
3.当题干要求品评某一个字眼的艺术效果时,就是考析诗眼或析炼字。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4.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彩、境界、情味等)
解题格式
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上海外牌限行规定文意+主旨情感)心电图检查什么
答题要领
1.炼字类答题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①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②错综复杂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③从哪一句中可以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④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⑤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解答分析:古人做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答题步骤:(1) 下判断(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2) 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3) 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 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同意。(下判断) 看,在诗中指回望。(释含义)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描景象)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点情境)
答题示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答题示例3:
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示例(一)“阔”字更好。原因:①“阔”是空阔、开阔之意;②“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③“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④“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示例(二)“失”字更好。原因:①“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②“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答题示例4:分析“闹”字的妙处
玉楼春 (宋)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参考答案】焦急的近义词 “闹”字以动写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浓烈气氛和春天那一派盎然春意以及生机勃勃的美妙境界。
2.炼句(鉴赏诗词名句)类答题
提问方式:(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们称
道的地方。根据具体的句子,可三者皆说,也可侧重一个方面。
答题步骤:(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名句的内容解释) 。
(3)概括该句语言风格、炼字方面的特点或表达技巧。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4)扣住重点词语分析,回答题干的问题。
(5)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答题示例1:
请描述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含义。
【答案参考】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它昭示我们,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案参考】“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答题示例2:
蜀 相 (唐)杜 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答案参考】“映阶碧草自春,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一联是写诗人进入武侯祠所见之景,意思是:阶前的草一片碧绿,可它为谁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景中寓情。面对着眼前的春意和春声,诗人看到的是“自”、“空”,将自己的主观感受融入客观之景。从“自”和“空”我们看出祠中的凄凉、冷落的气氛。诗人借古抒怀。武侯祠如此冷落凄凉,不能不为之叹惋。联系自身,抒发了自己为国家空有一腔热诚却壮志难酬的感情。
答题示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答题。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视符离及下弟妹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本诗堪称白居易“用常得奇”(清刘熙载语)的佳作。请结合全诗,对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进行简要赏析。
【解答指导】手足离情,各在一方,犹如那纷飞的千里孤雁,只能吊影自怜;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风飘飞。(第一步;描述景象)诗人用比喻的手法,以“雁”“蓬”比喻离散的手足。(第二步:分析手法)从而营造了一种孤苦凄凉的意境,抒发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第三步;营造的意境,抒发的情感)
3.关键词类答题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词)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 虑主旨(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 思结构(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1: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隔叶黄鹂空好音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答题示例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辽宁卷第16题)
东 坡 (宋)苏 轼
雨洗东坡月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头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貌。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思结构),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虑主旨)
4.分析语言特类答题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等。此外还要准确地使用评价诗歌的一些术语,如:“简练传神”、“生动形象”、“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等等。再熟悉一些著名诗人的语言特,如陶渊明的平淡、李商隐的绚丽、白居易的明快、杜牧绝句的含蓄、贾岛的简洁等,了解这些对解题不无帮助。
答题步骤:(1) 明特(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2) 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3) 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重庆三检)
观祈雨 (唐)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特上有什么突出的特?试作简要的赏析。
明确: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明特)第一句中的“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举例证)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和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析感情)
答题示例2:
春中医药大学排名 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
【参考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明特)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举例证)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析感情)
答题示例3:
长干曲四首(其一) (唐)崔 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4分)
【参考答案】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答题示例4:
饮 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
【参考答案】(1)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意为诗,而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永。
(2)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