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
学教育
34
中美研究生跨文化差异及留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杨孟斌
(浙江大学外事处,浙江
杭州310058)
[摘
要]
本文以浙江大学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NCStateUniversity)连续合作4年的“3+X”
本硕连读项目为背景,以项目经验总结、学生体会为主发点,针对学生出国留学现状和迅速的上升趋势,主要从生活交际、学习研究、宗教道德几个方面分析了在美国的中美研究生跨文化差异及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同时提出了一些提高学生出国交流及留学教育的一点建议,更好的做好与国际一流大学的学生交流工作,学习并努力建立自己的“世界一流大学”。
[关键词]
跨文化差异;出国留学;心理准备
前言浙江大学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合作的“3+X ”项目,开始于2007年,迄今为止已经四届。项目本着以建立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加强国际联合培养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提供机会让部分在浙大前三年已经基本完成本科毕业要求的优秀学生在大学四年级以后到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大学四年级属于双方联合培养阶段)。四年以来,经过浙江大学与美国北卡州立大学的不断努力,项目迄今已经覆盖了两校理学、工学、农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各
个方向的十多个专业。每年被录取参加该项目的人数也从最初的8人发展到了现在的30~50人不等,成功地建立了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浙江大学与北卡州立大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本文以参加项目的同学在美国的亲身经历为基础,结合了近期发生的一些中国留美学生的新闻,着重比较了在美国学习的中美研究生在生活交际、学习研究及宗教和道德方面的跨文化差异,并作了相应的心理分析,同时针对如何减少跨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建议,使国际交流能够更加稳步健康地可持续发展。
一、专业学习上的跨文化差异对于大多数“3+X ”项目的同学以及其他留学生来说,最重要的目的是接受西方先进的教育,提高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水平,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做更充分的准备。中国的大学在教育理念、教育风格、考评方式上都与美国的大学有着显著
的差异。所以,专业学习上的跨文
化差异对留学生的影响是最受关注的。
美国的大学,特别是研究生院,在教育理念上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知识、开发创新、应用实践的能力。参加该项目的同学明显感觉到,在美国的课堂里对于老师的提问,美国的学生更注重用发散性的思维,以实例的形式来说明。相比较而言,中国的学生更擅长于以理论推导的形式来进行。中国学生对于数学公式的推导能力令西方学生刮目相看,但是对于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创新应用缺乏一定的深
度。
在教育风格上,美国的大学老师重视兴趣的引导和相互尊重。“3+X ”项目的同学有机会选择相关导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在与相关导师面对面交谈的过程中,同学们明显地体会到美国导师对学生兴趣的尊重和引导。甚至有些美国老师很难相信一个对科学研究没有强烈兴趣的学生能够选择PhD 项目。相比较而言,中国更多地沿袭了德国的“学徒制”,很早就确定了导师,但不是那么注重兴趣,而是更看重责任心[1][2]。另外,在美国师生关系里,“尊重”这个词的含义也是远远超过中国的多数师生所理解的。美国的导师非常地尊重学生的人格,提倡坦诚地交流。不尊重人格的行为,即使是小事,对导师和学生而言都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而在中国,师生关系更强调的是学生对老师意志的依从,所谓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就是对这种师生关系的提纲挈领。很多同学刚来的时候,对这
些差异不是很了解,有些时候会造成一些误解。
对于留学生来说,开始阶段主要是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美国的大学及研究生院更加注重平时的成绩以及项目的完成情况。对于很多课程来说,老师把项目的完成情况看得比考试成绩还重要。通常重要的课程,都会有一两个以上的项目。这些项目都是老师精心设计的。项目完成的独立性与按时性非常重要。而通常,中国的大学相对注重考试的成绩,对于平时表现的独立性看得不是那么重,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平时的训练。
二、生活交际上的跨文化差异对于项目的同学以及其他留学生来说,踏上美国的第一步是去面对生活交际上的跨文化差异。这种跨文化差异主要集中在生活方式和交际习惯上。对于有些同学来说,也许这些差异严重地影响了生活,甚至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生活方式上,美国的大多数地区,以北卡州为例,不像中国的大多数城市有方便的公交车,而是以私家车为主要交通工具。没有汽车,你的生活寸步难行。许多学生出国前尚未适应驾驶汽车,这给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在交际习惯上,令中国学生感触最深的一点是,美国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崇尚开放交流和对独立人格及隐私的尊重。开放交流要求更直接,更坦诚的交往。传统中国的谦虚内敛在这里并不十分受欢迎和接受。因此,一些较传统的中国学生在这里很难打开交际圈。
学术沙龙
2010.09
学教育
35
独立性(Individualism )在美国学生的思想里是个非常重要而广泛的词语,这个理念灌输了他们的一生。在美国的交际习惯里,美国人很少出现过打听别人隐私和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情况。大家都是为自己行为负责的独立人。而在国内,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的心理距离比较紧密,一般有心里话和心结能够及时人沟通。所以,一些性格上和心理上过度依赖朋友的学生,在美国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问题,一旦没有能够及时到人倾诉疏通,很容易觉得孤寂,甚至导致一定程度的抑郁症。
三、宗教和道德上的跨文化差异中美之间在宗教和道德上的跨文化差异是个很大的课题,本文不对此展开讨论。本文以项目学生的体会心得为材料,集中分析留美学生在宗教和道德上的跨文化差异状况及其对留美学生的影响。
虽然我们不能说美国是一个基督教国家,但是完全可以说它是一个宗教国家。宗教在百姓的生活中占有很大的分量。对于刚到美国没有多久的学生来说,教会对于他们的帮助非常重要。而在国内,因为基督教及其他的宗教不是那么盛行,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教育是不相信宗教和上帝的。因此,很多国内同学不太理解这种教会的帮助,或者误解了这种帮助。但是,这些同学的一些经历告诉我们,可以不理解,不能不尊重。尊重信仰自由在美国是非常重要的思想。
道德对于中国这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来说,从来都不缺少。但是,美国人对于道德的管理方式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美国人管理道德的工具,除了宗教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工具是社会保障号系
统(Social Security Number )。这是一个记录一个人在经济行为中信用记录的一个系统。它记录了每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的诚信问题。项目的同学的真实经历告诉我们,在美国,信用比金钱更加重要。信用记录会涉及每个人的租房、买车,等等。如果没有了信用,你可能连房子都租不到。这一点,对于那些信奉“知错就改”的学生来说,比较难适应。很多时候,一些并非有意的涉及信用的错误会导致信用记录上的污点,从而影响以后在美国的
求学之路。
四、跨文化差异对留学生心理影响的分析[3]
在中国,在独身子女教育以及大学象牙塔教育盛行的今天,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的降低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异国,跨文化差异造成的心理上的不适应,陌生感,孤寂感更加挑战着一部分学生的心理承受和调节能力。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朱海洋事件”中,一位在北美过于孤寂的中国留学生因为求爱失败,并且没有能够及时人进行心理疏通,而蓄意杀害了自己的求爱对象。留美博士翟田田的事件告诉我们,一个学生如果对于对方的文化底线不了解,不通过合理的方式沟通,而用中国所谓的“放狠话”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就会被以“”罪名控诉,就会有被驱逐出境风险。
从参加项目的同学在美国的亲身经历和近期发生的一些留美学生的事件来看,各方面的跨文化差异给中美文化差异
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在留学生中非常普遍。学习研究上的跨文化差异,使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过大,或者在遭受失败后不能进行合理的沟通,甚至自暴自弃。宗教道德上的跨文化差异,容易造成宗教上的误解,道德上的失落。生活交际上的跨文化差异,会造成人与人之间不仅在空间距离上而且在心理距离上越来越远。种种新因素,很容易造成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而在另一种文化环境中,这种正常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通,反而越积越多,从而造成自闭症,抑郁症,甚至极端事件的发生。
五、总结和建议
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出国留学和交流的现状下,我们不能避免跨文化差异的发生。本文以“3+X ”项目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为基础,有选择性地分析了在美国的中国研究生在学习研究、生活交际及宗教和道德三方面的跨文化差异。作为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这些跨文化差异,可以更好地做好出国学生相关的心理辅导工作,如果是校际交流项目可以做好相关的校际沟通及校友互助工作,为避免心理问题爆发而建立一定的方法。作为家长,正确认识这些跨文化差异,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子女在出国后所面临
的变化和压力,主动地更多地了解子女的心理情况,一旦发现问题,采取不回避、快解决的方式帮助疏导。作为留学生自己,正确认识这些跨文化差异,可以为自己的留学路程做好更为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出国前更多地了解外国的文化和历史,在出国后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文化,遵守法律。一旦
遇到问题,主动同学或亲友沟通。通过学校,家长和学生本人三方面的努力,更好地帮助出国学生去适应这种差异,减少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国际交流能够更加稳步健康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陈洪根;《中美研究生培养模式之比较》;中国研究生,2006,第五期,pp.51-53
[2]张记龙,李飞跃;《中美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措施比较研究》;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版),2007,23(2):8-13
[3]王欣;《中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1月第2卷第1期
作者简介:罗坚,浙江大学外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