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美学校教育的差异及其原因
摘要: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也与所接受的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随时随地都在接受不同形式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对我们影响最深的无疑就是学校教育,而影响学校教育的方式以及教育理念在世界上又是千差万别的。由于世界具有多样性,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具有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国家政策等,加上不同的人对教育的看法和认识也具有差异性,因此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就会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学生的侧重点、教育理念等方面也会具有很大的差别。就像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位于不同的半球,拥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经济社会背景也具有天壤之别。因此在学校教育方面,两个国家的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教育差异,才会培育出不同的人才。文化具有差异性,这也是世界文化最具有魅力的地方。
关键词:学校教育;差别;个性;文化;体制
Abstract: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person. A person's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ducation. We can accept different forms of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school education, social education and
.. And the most profound impact on our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way the school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ideas in the world is different. Because of the diversity of the world, every country, every region has different historical background, different cultural traditions, different national policies, with different people view and understanding of education also has difference.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 for students will use a different way of education, student education, the focus of education concept also has very big difference. Like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two countries located in different hemispheres and has a different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background also has a world of difference. Therefore,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aspects of school education, educational system, educational philosophy, educational model and curriculum arrangement of the two countries. It is because of these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 will develop a different talent. Culture is different, which is the most attractive place in the world.
Key words: school education; difference; personality; culture; system
一.中美学校教育的差异
(一).教材选择、教学环境、课程设置的差异
中美教学的差异在教学硬件设施上就能很明显的看出来。首先在教材选择上,美国的课本教材侧重学习与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内容,而且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这样对于学生而言,就会比较容易吸收掌握所学知识。在这一点上中国则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纯粹的学术研究的技能,而且教材安排的知识点相互之间的衔接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其次在教学环境这一因素中,美国教育重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钻研能力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体来说教育环境比较宽松。而中国教育则是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积极探索改革的新方向,目前来说中国的教育主要还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学生学习的内容同样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衔接。另一方面,中美两国在教育中的课程设置方面差别很大,美国在对学生的选修内容限制很小,而且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而中国在学生的课程设置上则是限制较多,缺乏鼓励学生创新的条件。而且。中国教育缺少对学生生活技能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以后的自理和自立。
(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的差异
中美教育的教育目标不同,美国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启发孩子独立钻研以及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中国的教育目标则是定向培养孩子在受教育过程中取得高分,最后进入到一所高质量的高校深造。秉承着不同的教育目标,两国在教育上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具有很大的差别。中国教育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主要是硬式的灌输,将知识生硬地教给学生,而且大多数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这样的教学方法就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有效的开
发,而且在一般的课堂上,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较少,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和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与中国不同,美国的教育方法则是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更是大力倡导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和见解,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团队合作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对学生以后在社会上立足和发展都具有很大的优势。
(三). 不同的教育理念
1.成才观
自古以来,科举制度带来了深远影响,虽早已不存在但科举的观念却在中国人心目中扎下了根。
[1]只不过形式变成了高考以及类似于高考的各种各样的考试。考试成绩,决定你能不能上大学,有没有文凭,似乎相当于是不是"人才"。
目前大多中国人认为,能考上大学,能拿到文凭,能到工作,这样的人就算是人才了。这是中国人,或者说是大多数中国人的人才观。
如果用这种观点来分析美国人,那么,爱因斯坦不是人才,因为他上学时的成绩不好;比尔•盖茨不是人才,因为他并没有哈佛大学的文凭;爱迪生更不是人才,因为他就连小学文凭也拿不出来。但是,
美国人把他们都看成是人才,看成是英雄。事实上,他们真是人才,而且是杰出的人才。美国人看一个人是不是人才,不看你的考试成绩,不看你的文凭,而看你的本事。本事大就是人才,就会得到重用,得到尊重。只要你在你的那个领域里取得与众不同的成绩,你就是人才。[1]因此,美国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不只是看他的学习成绩,而是全面衡量,学习成绩仅仅是尺度之一,道德品质、体育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各方面都是评价
的关键。得过什么奖,做过什么贡献,在学生中受到尊敬喜爱的程度也是评价的内容。学校特别注重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方面的培养,并把这些能力水平作为考核人才的重要标准。评价学生大多采用表现评价法和档案评价法,每当学生参与一项具体的活动时,教师在评价时会参照学生的表现多方位进行评价,并将这些评价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放入档案中。这些反映各门功课学习情况的各种材料,最终会全面地、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学生。
2.智力与创造力
中国是一个崇尚"聪明"的民族。社会发展到今天,考试偏重智力考查,特别是偏重记忆力的考查这一传统,中国人还没丢。现实生活中,会背乘法口诀"三七二十一",却不会计算乘法的孩子大有人在;知道商品的价格和自己购买的数量,却不会计算自己应付多少钱的孩子,也不在少数。在教学中,就连数学教学都用到了记忆能力这个"法宝"。教加法计算,未必让孩子知道"加"是什么意思,会背诵加法
口诀表就行了;教乘法计算,未必让孩子知道"乘"是什么意思,会背诵乘法口诀表就行了。因为有了这些口诀,就能应付诸如"5 3=?""7×3=?"之类的考试题了。[2]
美国人却不这样,无论是日常上课过程中,还是最后考试的评价,他们都比较重视创造力的培养而不那么重视智力的培养。他们尤其轻视只会背书的书呆子。
比如计算能力,中国的教学非常重视,背诵加法口诀表,乘法口诀表是孩子们的必备技能之一,都要反复地训练计算,做到计算的熟能生巧。但是美国孩子不会把精力放在这些地方,他们觉得,你用那么多时间去学习和训练计算有什么用,不如用计算器,省时省工。背口诀表是死功夫,是计算器的功能。应该用计算器去完成的工作,没有必要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背诵和训练。死背这些东西,不利于孩子创造性的培养和发挥。他们认为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仅此一例,我们就可以看出,中美在教育观念上是非常非常不一样的。而且事实证明,记忆能力再强,效率再高,头脑里的知识再丰富,如果没有创造力,确实也没有什么价值。众所周知,决定计算机性能的主要因素是CPU,而不是硬盘。你的大脑装着很渊博的知识,就相当于是一块存储量比较大的硬盘。如果没有性能良好的CPU,有什么用呢? [4]中美文化差异
3.竞争与合作的重视程度不同
自古以来,中国受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在待人接物方面处处推崇谦谦君子之风,讲究宽容礼让。但我们在赞美这些美好的品德时应该注意到中国人在“合作”这一方面却做得远远不够,中国人喜欢单打独斗在学校教育中就能很明显地体现出来。其中很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公布学生的在校考试成绩,中国绝大多数的学校都是将每次的考试成绩汇总、排名,然后公布,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以及对学生的隐私保密问题。于是,在这种排名机制下,学生会为了自己的成绩在成绩表上更靠前一点而暗中竞争,彼此不服,如何通过努力打败在自己前面的同学,于是再这样的情境之下学生之间的合作就显得难能可贵了。
与中国不同,美国的学校都很注重对学生成绩隐私的保护,学校不会公开公布每个学生的成绩以及排名,但这并不是学生无法知道自己的成绩,在校学生如果想知道自己的考试成绩,可以自己上学校查看。于是在这种排名机制下,美国学生则是更加乐意主动融入团队,更加喜欢与他人进行合作,不管是学习上一起合作解决困难的学业问题还是在生活中一起合作完成各项考研,客服
各种大大小小的困难。于是,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就会慢慢培养起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当今社会,团队合作能力是一个人生存的必备技能,一个人要想真正地在社会上立足,必须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团队合作,瞄准这个发展趋势,美国教育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是美国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之一。[3]
诚然,竞争同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优胜劣汰”适合于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但在当前社会的大背景和大环境下,竞争已不是单纯的暗自争斗,竞争同样要与时俱进,而且竞争的方式和方法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优化。因此中国的教育体制中,应适时调整策略,注重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不同的教育体制
中国的考试,从单元考到升学考,几乎全部都是笔试。大大小小的考试分布在整个学期的不同阶段,给学生造成了很大压力。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淘汰。现在的高考试形式为3+X,也就是考语文、数学、英语,和不含这三科在内的其它学科综合如文综、理综等。考完试后,学生的成绩就成了头等大事,行政部门会马上公布各学校成绩排名,考核教师时首先看的就是学生的升学率、优秀率。各个学校开始各种排比。学生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直到高中一直都这样,心理压力大也是理所应当的。[6]在我国,所谓好学生就是成绩好的学生,成绩决定了这个学生是否优秀,也决定了这个学生能读进一所什么样学校。高考,可谓是学生的终身大事。高考试题由国家教育中心或省教育厅命题,各地难度虽不等,但较美国而言是太难了。每年全国统考1次。学生一旦没考好,只能1年后再考,否则与自己心仪的学校是不会有机会相遇了。
而在美国,很少考试,即使考试也大多是以写报告、做演讲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查资料,既锻炼逻辑能力又考验自主学习能力。同样的考试,一年有很多次,这次不满意,下次再考便是。
而且考试经常是开卷,学生们只要在规定时间内交上就行,考试也是为了让孩子知道自己哪里不够好,这样方便及时纠正,以便于今后的发展。其高考形式为2+X。也就是考英语、数学和除英语外的所有学科中的2-3科,考试科目由目标学校招生需要所决定。成绩如前文所说,是隐私,是保密的。当然国外也并不缺少满分学生,但并不是分数高就能进名校。只会考试的学生,并不会受到国外学校的青睐!分数以外的能力,会艺术、有特长,甚至心地善良热衷公益,性格活泼乐于助人,都能让你成为同学和老师心目中的super star。升学考试次数也和中国大不相同,一年中可以多次考,像SAT每年就有7此机会,学生可自选考试次数,争取得到最好的成绩。而且考试试题难度与中国相比也是较容易的。考SAT时,升学考试所占比例一般也只有百分之五六十,还有一部分是学生的平常表现和老师的推荐信,而且课外活动中表现出的也会为升学加不少分呢。学生也可以同时申请好几所大学,等着录取通知书一封封飞来,再决定去哪所大学。
二.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
(一).不同的文化传统
在美国教育文化中,相互尊重、崇尚科学、讲求民主、追求自由、尊重差异、重平等、爱实践、高效率都是他们重要的构成部分。师生关系平等,和谐,互相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可以自由上
自己喜欢的课,而中国,学校会提前安排好这一学期学生要学的课程,使学生失去了自由选择的权利。
美国教育崇尚科学,而且教师们也具有强烈的科学精神。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民主无处不在,校长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学校教育中的民主是就是协商,就是分享权利,就是尊重不同的诉求。[7]教师对教室的布置是自由的,老师学生们可以把自己的剪纸拉花贴到墙上。美国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也是有着充分自由度的,无论是学种花花草草还是学英语数学都一样重要。教师任教是也是相当自由和灵活的,有自己的教法,不仅限于教材,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学生的学习是自由的,可以小组互助,可以在游玩中学习。我们都知道,这世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在这一点上美国教育做的非常好,尊重差异,适应差异,促进差异。至于平等,美国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受到的教育也是平等的,根据自身的差异获得利于自身发展的教育。[9]在中国倡导的平等,却忽视了个性的差异,片面强调了一样的教育。实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以致用,中国是先学后用,美国是在用中学。说到效率和敬业,美国老师认为不仅要让自己的学生学得快,更要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来。用百分之一百的热情来教书育人,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更高的要求。
(二).不同的经济形态
发展教育,一定要有物质条件作为基础,也就是学校的的硬件条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放在教育上同样适用。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必须的物质条件。美国经济发达,物质生活丰富,物质观念强,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美国人崇尚独立自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自主创新意识很强。他们喜欢
高新技术,爱竞争。而中国经济与技术比较落后,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广纳百川,博采众长。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大国,中国人虽然谦虚、严谨,但同时也会有谨小慎微、墨守成规的问题。
(三).不同的国家政策
90年代起,我国的教育开始迈向现代化和市场化,但90年代也开始积累了非常多的教育问题,1999 1月13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进行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来缓解出现的大批教育问题。
美国以前在教育方面完全不一致,参差不齐。1991年和1993年布什政府和克林顿政府分别公布了一份纲领性文件,标志着美国教育标准开始变得国家统一化。美国教育部为此提供资金支持。这使得政府能够影响学校教什么、如何教以及如何评价的问题,因此这项举措在美国一直有“政府侵犯教育”的争议。 90年代又推出了一项政策,鼓励对学校的选择,也就是家长有权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各校的教学情况为学生选择合适的私立学校或公立学校,而不受学生家庭所在地的限制。
(四).不同的历史背景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9世纪下半期的美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迅速发展的经济必然会给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美国教育在那时抓住机遇进行改革。美国的教育事业由于受到当时一大批工业家的赞助,一下子取得了优势,迅速发展。[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