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汉谚语看中美时间取向的差异
谚语是人们日常工作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谚语的表达不仅直接或间接地折射出不同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同时也反映出不同的时间取向。本文以克拉克洪和斯乔贝克的时间取向理论为基础,从英汉谚语的角度出发,分析中美之间时间取向的差异,进一步探讨中美文化的差异,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有助于减少跨文化交际行为的失败,推动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中美文化差异谚语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集中体现,折射出不同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时间是人类所共享的,但是每种文化对时间的观念却是不同的,反映在与时间有关的谚语上亦是如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时间作为非言语交际的重要内容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本文以时间取向理论为基础,以英汉谚语为切入点分析中美时间取向的差异,旨在更好地体现出中美文化的差异,加深人们对中美文化的理解,为顺利开展跨文化交际扫除障碍。
一、时间价值取向
美国人类学家克拉克洪和斯乔贝克认为,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时间取向。过去时间取向的文
化尊重历史和传统;现在时间取向的文化强调此时此刻;未来时间取向的文化则注重规划和掌控未来(Davis,Linell,2001:199)。具体来说:
(1)過去时间取向
过去时间取向的人铭记过去,认为时间是一面镜子,能透射出世界的本质,见证人类的起源及发展。他们相信过去会为制定决策和确定事实提供指导(林大津,1996:23)。中国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因而逐渐形成了过去时间取向的价值观。
(2)现在时间取向
采取这一时间取向的人们注重当下,专注眼前。典型代表的是伊斯兰文化。穆斯林认为未来属于真主安拉,未来的事情他们无法掌控、不可预测,唯有现在才是最真切的把握。
(3)未来时间取向
尊崇这一时间取向的人们着眼于未来,喜欢打破常规,推陈出新。最典型的代表要属美国文化,美国人着眼于未来,极少回顾过去,认为未来充满无限的可能性,只要通过努力,便会实现心中的“美国梦”,因此美国逐渐形成了以未来时间取向为主导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