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古代诗歌——杜甫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1发生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3锦官城4
注:1.乃:就。2.发生:萌发生长。3.花重zhòng:花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4.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一、填空
1、杜甫(712-770),字            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            杜牧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211大学名单,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古人除了名、字外,还有号。“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往往以住地(包括斋名、室名等)、官职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杜甫自号          ,即以住地而取;杜甫曾官左拾遗,入蜀后,经友人推荐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便称他杜拾遗、        ,这是以官名取号;杜甫在中
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他的诗具有丰富社会内容、强烈时代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的政治时事和社会生活,因而被称为“        ”。杜甫思想核心是儒家仁政思想,有“一览众山小”的宏伟抱负,有忧国忧民的沉郁情怀,立足现实苦难,吟唱时代之声,是伟大的        (填流派)诗人,后人往往用        四字形容其诗歌风格。
2、从体裁上看,《春夜喜雨》是近体诗中的     ,其中      联和      联要求对仗,韵脚字都在偶数句的最末一个字上,且一韵到底,中途不得换韵。律诗一般只押平声韵,就是说,偶数句结尾的字必须是      字。
二、选择
3.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喜”是这首诗的感情主线,全诗不着一“喜”字,字里行间却处处洋溢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B.诗的前四句以拟人手法写出春雨的细腻轻柔;第五、六句以比喻手法绘出美妙的江村雨图。
C.诗的最后两句写雨后清晨的景,红花带着晶莹的雨珠,更显鲜润浓艳,垂满技头,煞是可爱。
D.作者描写春雨由写内心的感觉到写客观景物,由听觉到视觉,由近到远,融情于景,充满诗情画意。
3、简答
4、试比较杜甫《春雨喜雨》与周邦彦的《春雨》,完成后面二题。
o型血的人寿命长吗春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lěi)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
杜诗:
周诗:
(2)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请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
【译文】
春雨知道适应季节,当万物萌发生长时,它伴随着春风,在夜晚偷偷地及时降临,滋润万物又细微无声。
装修好的公司郊野的小路和空中的云朵躲在黑暗之中,江上渔船的灯火却格外明亮。待到天明,看那细雨滋润的红花,映着曙光分外鲜艳,饱含雨露的花朵开满了锦官城。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阶碧草自春,隔叶黄鹂空好音  。兰塔岛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1开济2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注:1、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2、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1、填空
1、诗中“蜀相”是蜀汉丞相          ,“锦官城”是      的别称,“三顾”和“出师”所指历史事件分别为                                               
二、选择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蜀汉臣相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蜀相人格的清高,写他不与世俗苟同,所以孤独寂寞。
C.颈联高度概括了蜀相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
D.本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自己的报国之志,也抒发了济世无人的感概。
蝉是昆虫吗
三、简答
3、映阶碧草自春,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中的能不能换成,为什么
【译文】何处去寻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2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本诗又题《九日登高》。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1、填空
1.这首诗是诗人在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农历          节时的所为所见所想。杜甫因为躲避“    之乱”入蜀,可叛乱平定不久,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依托好友严武才得以在蜀地安身。但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        草堂(填地名),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因有当地都督的照顾,他在此住了三个年头,但生活依然很困苦。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        之冠(填体裁)”的《登高》。
二、选择
2、选出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风急”二字以猎猎秋风把读者带入苍凉肃杀的秋景当中,紧接着又以五种典型的深秋景物渲染秋的萧瑟。惨淡的画面、悲凉的气氛映照出诗人心中的凄凉——“猿啸哀”“鸟飞回”简直就是包括诗人在内的千万个流离失所者的写照。
B.颔联继续描绘秋景,展现出一幅辽阔深远的图景,形、声结合使人觉得气象万千,其用语之精当,其状物之工巧,其气势之恢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这种形象的描写还有力地烘托了诗人当时澎湃的心潮,起伏的思绪,情景交融,令人深思。
C.全诗通篇对仗,熔自然景象、国家灾难和个人情思于一炉,句句写景,景景寓情,语壮境阔,深沉地抒发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壮志未酬的悲怆之情,最能体现杜诗沉郁顿挫的诗风。
D.诗中诗人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有对国运衰微、百姓苦难的忧虑,有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无奈,有华年逝去、壮志未酬的伤感,显而易见,他是为了排遣心中的郁闷而抱病登台的,但结果却是倍添伤感。
3、简答
3.简要说明《登高》与《蜀相》在题材、内容、情感基调几方面的不同?为这两首诗共写一副对联。
4、人们一般用“沉郁顿挫”来评价杜甫诗歌,请以读过的杜诗为例,具体分析,阐明杜诗这一风格特点。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咏怀古迹    杜甫
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隔叶黄鹂空好音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中的“赴”字化静为动,为三峡雄奇的山势增添了灵动感。   
B.诗的颔联雄浑悲凉,“朔漠”、“青冢”写尽王昭君一生的悲剧。   
C.这首诗借王昭君的典故,来表达作者对薄命红颜的深切同情。   
D.杜甫写昭君的孤苦悲怨,也寄托了他的身世和爱国思乡之情。
2.“山万壑赴荆门 起句用一个“赴”字,就表达出山奔赴的气势,诗人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3. 作者在颔联和颈联中采用了对比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请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4.诗中写昭君的“怨恨”,昭君的“怨恨”是什么?杜甫写昭君的怨恨其用意是什么?
【译文】
穿过千山万壑一直奔向荆门,这是美丽的昭君生长的村庄。
她离开汉宫踏入渺远的荒漠,只留下青冢空向凄凉的黄昏。
糊涂的君王依据画像辨美丑,昭君的灵魂能在月夜中归来。
千百年来琵琶声回荡在空中,那是昭君无穷的怨恨和诉说。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画面阔大,意境宏丽。
C.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潦倒无助。是诗歌意旨所在。
D.尾联笔锋一转,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余韵无穷。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
【译文】
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诗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从景物写起,“危樯……夜舟”,暗暗呼应“旅”字,而“独”字更兼容情、事,表达出眼下特定的一种心绪意态。
B.颔联继续描写,仰观俯察,皆为“旅夜”所见。“垂”因地势“平”方显出原野之“阔”,造成星辰下“垂”的感觉。
C.颈联尽吐胸中积郁,以一个“岂”字作结,清楚昭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充满深刻的悲剧意识。
D.尾联中的“一沙鸥”是诗人借物自喻,表达了作者从此寄身“云水生涯”,自由自在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2.这首诗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的范例,请从首联与颔联中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