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提高有效性思考心得体会感想3篇
在“双减”政策下,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作为教学生活和做人的重要课程,教师需要改变备课理念,聚焦核心素养,组织深度研究,利用课堂阵地提高作业质量。
首先,研究学情和教材是关键。教师需要了解每节课学生的年龄、兴趣、认知和社会实践特点,同时研究教材的“三维目标”,即引导学生到哪里。教材只是媒介,目标是将课本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和品质,并体现在行动中。这样的认知可以将更广阔的现实生活引入课堂,联系学生的思想生活和研究实际,让教学活动更生动活泼,让学生更喜欢研究。
其次,聚焦核心素养,组织深度研究,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深度研究不在于知识的难度,而在于设计问题情境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研究。例如,在教授《四通八达的交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分别研究不同交通发展状况,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汇报。这样的研究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能力,还可以加深他们的体会,取得更好的研究效果。
双减政策心得体会最后,教师可以利用课堂阵地提高作业质量。课堂上实实在在用1分钟获得的发展与提升,
是课后10分钟的补也达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合作研究小组汇报,这样的形式不仅可以提高作业质量,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总之,在“双减”政策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深度研究,同时教师需要改变备课理念,利用课堂阵地提高作业质量。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
课堂总结活动旨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反思课堂研究行为和效果,并优化学生的研究态度。教师应该积极组织课堂总结活动,与学生交流情感,逐步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规避不良研究行为,从而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课后拓展包括反思、验证、实践和理解四个方向,能够更好地引导师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教师应该积极创造研究活动情景,将教材内容拓展到学生的生活空间,利用书刊、多媒体和德育基地等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发现和提出问题、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研讨,最终获得知识。在自主总结巩固的基础上,再次回到生活情境中,尝试运用所获知识解决问题,培养
了学生观察生活、发现和解决问题等能力。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课前预、情境导入、课堂探究、课堂总结和课后拓展“五步”有效教学法的实施,提高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
在“双减”背景下,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最基本的形式。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活动,让课堂教学过程充满生机活力,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推动“双减”的真正落地。课程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教学设计的过程要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世界,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生活与道德。为此,可以开展有效的课前调查,走进学生的生活。
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仅只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更应该关注课后活动的延伸,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应该如何行动。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爱护小动物》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动物园或者宠物店进行实地观察,让学生亲眼看到小动物的可爱和需要被保护的事实。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关爱小动物的志愿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行动的力量,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网络安全》一课时,可以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观看网络安全相关的视频或者文章,引导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网络安全知识竞赛,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研究到更多的网络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这些课后活动的延伸,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并且在实践中逐渐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