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落实双减政策心得体会范文1000
字左右
学校落实双减政策心得体会范文1000字左右
“双减”落地已百日有余,相关成效开始显现。我认为,为家庭、学生减轻教育负担,着眼于孩子的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双减”政策的深远影响,才刚刚显露。从短期来说,它将纠正教育功利化、内卷化的生态,从长远来看,“双减”是真正的“百年树人”工程,在此基础上所重构的教育生态,将有力地托举“强国一代”的未来,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支撑点。
最近,我又细细阅读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我深刻感受到,“双减”政策并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调整,而是一项富有系统性的综合改革,需要我们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做好顶层设计,做好课程的整体规划和重新构造,做好相关制度的配套和保障,切实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让每个学生在校内能够学得会、学得好、学得足。
整体规划课程体系,避免课内、课后“两张皮”
“双减”实施后,学生在校时间变长,原来家长送孩子上课外辅导班的时间,被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安排,
给学校管理、资源供
给、教师工作都增加了不少压力。由于时间紧迫,很多学校来不及重构课程,采取的是“增量改革”的方法,将课内课外简单相加,即原有的课程框架不变,只是对增加的课后服务进行安排,暂时顺应政策变革带来的影响,达到教育部门的要求。
不过,简单相加的增量改革,容易造成课内、课后“两张皮”的状况,既不符合学生的学习成长规律,也给老师们造成了很多负担。无论是学习中央政策文件的精神,还是从教育规律出发,理想的状况应该是从学校的育人理念和办学特出发,加强整体规划,将“课内加课后”的模式,统筹成为“课内融合课后”的模式。学生进入学校后,时时处处都处于教育场景之中,严格区分“课内”、“课后”,割裂了学校教育的整体性、系统性,还降低了校长、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期望和要求,认为这部分时间属于课后,并不是校内教育的一部分。事实上,这部分所谓“课外”的时间和课程,对于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重要程度丝毫不逊于所谓的“课内”时间。
因此,我们将“双减”视为促进学校整体变革、综合改革的重要契机,推动学校从顶层设计上对育人理念、课程规划和构架作出整体性、系统性改变,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要求出发,根据教育教学的规律,将课后服务融入整体课程设计之中,系统规划学生在校的教育教学安排。我们学校在落实“双减”政策中,老师
们普遍反映,没感到什么不适,因为学校早就是这么做的。作为一所寄宿制学校,从学生踏入校门的那一刻起,学校为孩子们每天的24小时做出精心安排。
在我校,课内与课后服务并没有严格区分,社团活动、兴趣班、实践课程与文化课教学都紧密结合在一起。一天之中,孩子们面对的是涵盖德智体美劳等各个领域的课程,就像是不同口味和营养的餐点,着眼于满足孩子们的不同兴趣和需求。例如提高身体素质,早上有晨跑这样的“早餐”,还有体育课、大课间这样的“正餐”,还有下午各种体育社团等“加餐”;还例如培养科学思维和数理逻辑,学生“吃够”了课堂学习的“主餐”,还有机器人、编程、航模等“下午茶”时间的花式营养餐,“馋坏”了可爱的孩子们。初中的学生更加幸福,自xx年起便开始实行选课走班,学生根据自己各科目的学业水平选择不同的学科班级,每人都有专属于自己的一张课表,消除了课内、课外之分,让自己充分汲取学校教育的营养。
聚焦“双减”根本目标,系统打造育人生态
表面上,“双减”针对的是过去一段时间愈演愈烈的“校外补习风”“在线补习风”和“内卷化”,但实质上是对教育育人属性和公益属性的强调和回归。减轻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只是手段,而根本目标还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构课程体系和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双减政策心得体会近来,教育部围绕学生的睡眠管理、用眼健康、作业管理等下发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教育部有关司局
负责人也在强调要有“减”有“增”的结构性变化,一方面减轻不必要的负担,另一方面则要增加那些能够突出教育内涵,例如体育锻炼、劳动教育等方面课程,增强那些提高教育质量的管理举措。这也反映了“双减”的实质,不在于“减”,而在于“增”,尤其是办学质量的提升。
因此,在办学方法论层面,推动“双减”落实,绝不能只是单纯从问题出发,为了解决诸如作业过多、睡眠太少、体育课时间少等不同问题而各个突破,这样容易顾此失彼,而是要形成系统思维,站在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和办学特等层面,把握学校立德树人的主动权、主导权,对课后服务、作业设计、睡眠管理、体育锻炼、劳动教育等不同政策文件涉及的议题进行整体设计,为了让学生长远发展得更好,创设更科学、更合理的教育环境,形成良性循环的育人生态。
以作业管理为例,我们不仅按照中央“双减”和教育部作业管理政策文件的精神,加强对作业的设计,减轻中小学生的作业负担,而且还进一步突出作业的育人功能,将课堂作业的设计、完成延展、融入社团活动、研学课程、劳动实践之中,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些时间重温和巩固课内所学,回应课堂教学主题,真正打通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最近,小学部学生要在校内开展探索活动,老师们将课堂里的知识点融入到各项探究项目,形成了作业任务。孩子们一边完成作业,一边进行探究,不仅兴趣盎然,
还能举一反三,获得新的知识和体验,效果非常明显。
学校是一个育人生态,各个环节和部分都不是分裂的,只有将他们联系、统筹起来,才能实现育人效果的最大化。在我校小班化教学、选课走班、个性化作业设计,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得到最理想的发展;科学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中午独立的午休床位,让学生拥有充足的睡眠;多年前就已开始的运动型、健康型校园建设,在系统化体育课程、规范的专业队训练、早操、课间操、户外活动、奥运冠军主题讲座等内容中,既打造了学生强健的体魄,又锤炼了孩子们坚韧的毅力。
做好配套保障服务,营造全程育人的校园文化
“双减”政策在落实中,肯定会遇到一些细节上的问题,例如教师负担加重、职业倦怠感增加,家长不信任和不理解,或者课程质量不到位,难以满足学生及家长需要。对于这些细节问题,学校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做好课程重构的配套和保障,把服务尽量做细、做精。我经常对学校中层干部和全体教师说,教育内含着精细化的服务,在学校里面,从校长到老师再到教工,所有人都在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和照顾。
作为校长,我就是学校的首席服务官。老师们要给学生做好服务,校长就要给老师们做好服务。“双减”政策实施以来,针对老师们负担加重的问题,很多学校采取了弹性上下班、增加补贴,引进校外人员进行辅助等措施,而我们则想方设法调动教师的热情和主动,创造全情参与、全程育人的教师文化,鼓励教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