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名师出题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蜀相
    【典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祠堂(cí)伺机(sì)开济(jì)劲爆(jìn)
回家的礼物    B.犀利(xī)夙愿(sù)朔风(sù)乾坤(qián)
    C.晕车(yùn)采撷(xié)马厩(jiù)沙砾(lì)
    D.绿林(lǜ)笔砚(yàn)诏书(zhào)叫嚣(xiāo)
    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理解正解的一项是()
    映阶碧草自春/天生丽质难自弃三顾频烦天下计/君臣相顾尽沾衣
    A.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也相同
    B.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不同
    C.两个“自”不同,两个“顾”相同
    D.两个“自”不同,两个“顾”也不同
    3.用“/”划分下面四句诗的节拍。
    (1)丞相祠堂何处寻 兔子帽
    (2)锦官城外柏森森
    (3)映阶碧草自春
    (4)出师未捷身先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晚我们要在国王面前演一出戏,其中有一场的情节跟我告诉过你的我的父亲的死状颇相仿佛。
    B.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情、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C.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把病历写得完整、清晰、条理。
隔叶黄鹂空好音    D.鸟的翅膀不管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
    5.理解性默写
    (1)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2)《蜀相》中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3)《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两句诗是:“,。” 心理学就业前景
    (4)《蜀相》《书愤》同是歌咏诸葛亮,《蜀相》“,”,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陆游借诸葛亮忠君爱国的精神品质来表明自己的爱国
热情至老不移,他在《书愤》中写下:“,”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教材知识链接
    一.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今河南巩义)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违大的现实丰义诗人.与李自合称“李杜”。为了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等。
    杜甫诗风特点∶沉郁顿挫(“沉郁”说的是其内容,“顿挫”说的是其形式)。他的诗歌讲究语言的精练,兼具“形式美”和“内在美”。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手别”等名作。他虽然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中不难看出他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
抱负。虽然杜甫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的诗歌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二.背景探寻
    《蜀相》∶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还未平息之时。当时杜甫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格外敬重。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十二月,杜甫结束了寓居秦州、同谷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三.主旨点睛
    本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雄才伟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了感物思人的情怀。
    四.课文重点
    《蜀相》首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对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demand用法
    “寻”字。诗人借“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的信步由之;又因诗人初到成都,环境生疏,所以才用了这样一个“寻”字。“寻”字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
    对翠柏的描写作用有二: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词堂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五.    课文难点
    请从抒情方式的角度赏析全诗。
    前两联借景抒情。首联写祠堂之所在,寄寓了诗人想要凭吊诸葛亮的急切之情;颔联写“碧草映阶”“黄鹂隔叶”,皆为秀美愉悦之景,但加以“自”“空’两字,便徒增凄伤哀怜之情,本联在写景上可谓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典范。后两联直抒胸臆。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一方面,诗人仰慕诸葛亮非凡的才干和功业,有自叹不如的感慨,希望
当朝能出现类似的英雄来平定天下。另一方面,由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功业难就联想到自己壮志未酬、功业未就的人生际遇,
    六.观点争鸣
    诗中说“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里的“英雄”有没有包括杜甫自己?
    观点一没有。这里的“英雄”应该是指那些胸怀抱负、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边防将领,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地方官,他们或多或少都建立了自己的功业。
    观点二有。这里的英雄也包括杜甫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杜甫本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却始终没有机会去实现。杜甫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忧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这痛苦也成了他心头永远的伤。为此,我们可以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寄托了杜甫“致君尧舜上”的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哀,是他用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七.文本特
    沉郁顿挫,唱千古英雄之悲
    (1)借景抒情。 心里委屈的说说
    颌联两句,写祠堂荒凉之景,“自”“空”二字是此联之诗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叹碧草、黄鹂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的情景;二是惋惜与英灵做伴的草木禽鸟不解人事,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自春”“空好音”的叹息,流露出诗人对诸葛亮英雄早逝以及祠堂荒落的深沉悲痛。